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讀書時學過政治的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經濟學,其中“通貨膨脹”是一個讓不少人云裡霧裡的東西,它指:市面上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遠遠超過市場實際需要的貨幣,從而導致的貨幣持續貶值。

其實,說白了,“通貨膨脹”帶給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持續上漲。

比如柴米油鹽、蔬菜、水果。。。經常每年、每月、每週甚至每天一個價,如果漲幅過大,我們的生活成本就大大增加。雖然每次變動數目不大,但長此以往,老百姓的日子就會越來越艱難。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1946年,由於惡性通貨膨脹,人們只能用麻袋來裝鈔票去買米

有人就好奇了,遠古市場雖然最早是以物易物,但隨著古代文明興起,也有鑄造貨幣,那麼古時候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呢?

答案是,當然有!

第一個製造通貨膨脹的人——漢高祖劉邦

我們現在的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影響常見的是日子緊吧,生活水平有所降低。而古代首次爆發的通貨膨脹卻把老百姓害慘了,幾乎讓所有人傾家蕩產。

怎麼回事呢?還得從漢高祖劉邦說起。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那個時候國家剛經歷年年戰爭,國家窮得連劉邦登基時所需的4匹白馬都湊不齊。況且別說白馬,就連普通馬都是稀缺物品,那些身份尊貴的大臣官員們上朝時因為沒有馬車,都只能坐牛車前往進諫。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總結了前朝滅亡的前車之鑑,劉邦就想把國家權力都集中到自家人手上,於是大搞分封制,封了大批劉姓諸王,以及大量自己信任的兄弟為異姓王。大約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沒想到正是這場分封制,為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通貨膨脹”埋下了禍根。

因為各封地諸王都要按時、按量的給國家進貢,貢品主要就是金子和銅錢。剛開始,各位諸侯都非常高興和感激,也按規矩進貢,但人性都是貪婪的。時間一久,他們就不平衡了:

“國家窮,咱封地也沒錢啊,而且送給國家多少貢品,自己就得少得多少!”

於是有人就在進貢的金子和銅錢上動了心思。

古代貨幣都是金屬製品,是以同等價值的金屬鑄成等額貨幣,對重量和質量都有要求。這些諸王就想,我往裡面慘一些雜質不就行了。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比如說以前進貢的一兩黃金純度為99。9%,現在我進貢的一兩黃金純度為60%。這樣一來,金額沒變,實際卻能省下一大筆錢財。於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開始了摻雜搞假的買賣。據統計,當時進貢的銅錢,一段時間內銅金屬含量直接縮水了90%。

隨著這些低品質貨幣大量流通到市面,人們手裡的劣等貨幣就越來越多。以前相同重量的錢分量十足,可以買到相應價值的物品。但現在,貨幣品質下降,一掉銅錢裡面銅的含量卻少得可憐,就沒辦法向以前一樣用同樣重量的貨幣兌換產品了,得付更多的錢。

這樣一來,很多人乾脆就把手中優質的錢都存下來,以防日後急需。因此,市面上的劣幣越來越多,就出現了經濟學中非常著名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通貨膨脹”由此開始。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起初是大米價格成倍增長,原先用500錢能買到一袋大米,現在卻要1500錢之多。而糧食關係到民生根本,米價上漲,各類物價隨之齊飛,整個社會經濟接近崩盤,百姓馬上就要餓殍遍野。

好在劉邦發現問題後及時止損,收回諸侯國製造貨幣的權力,統一由國家按照規定的要求鑄造,這才沒有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王莽貨幣改革,矯枉過正,再掀“金融危機”

王莽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疑似穿越者帝王,他篡漢後建立了“新”朝,大刀闊斧的搞了一系列超前的政治改革,卻大多以失敗告終。這一次針對貨幣的改革,同樣如是。

為了避免漢朝時期的兩次重大“通貨膨脹”事件,王莽把漢朝的貨幣制度統統都廢了。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決定讓錢變得更值錢。

王莽引經據典,從以前的文字資料當中來找如何治理國家的這個政策。他仿照強大的秦朝帝國,在公元7年到14年,三次施行改革幣制。

除了市面通用的五銖錢,他又新鑄“大泉”(“泉”即“錢”),重12銖,指定一枚“大泉”面值為50個五銖錢。又造“契刀”(一種刀型貨幣),指定面值為500個五銖錢;還恢復了“錯刀”,指定面值5000個五銖錢。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王莽貨幣改革鑄幣

這下不僅老百姓崩潰了,就連那些王權貴族也都蒙了,以前流通的只有金、銀、銅錢,現在又增加各種面額的不同鑄幣。買個東西都得“套公式”換算半天,本來對自家資產瞭如指掌,如今自己到底有多少錢也搞不清楚了。

更可怕的是,看似錢越來越值錢,實際卻是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比方說,從前我賣一袋大米能賺100個五銖銅錢,那銅含量是實實在在的。可現在有了新貨幣,1袋大米就只值1個新銅錢。而它的銅含量僅僅為五銖銅錢的2。5倍不到,價值卻虛高出百倍。這百姓哪肯願意?!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大泉錢

於是通貨膨脹又來了,錢幣不斷的縮小,物價卻越來越高。最終,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成為新朝迅速滅亡的禍根之一。

劉備利用“通貨膨脹”,將資產收歸國有,不料玩火自焚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一個仁義、心善、好哭的君王形象,但在歷史上,劉備當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能在亂世之中,打著匡復漢室的名義,孤身一人一步步走到了皇帝之位的人,怎麼可能是一隻小白羊?!

公元214年,劉備率軍攻打劉璋的城池(今天的成都),奈何此地易守難攻,且城內糧草充沛,將士充足,抵禦個2年一點不成問題。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為了能儘快拿下根據地,劉備當即向將士承諾,攻下城池城內珠寶大家可以隨意挑拿。

萬萬沒想到,劉璋心繫城內子民,不願大家為自己冒死,於是主動棄城投降。可劉備話已經放出去了,士兵們瘋了一樣進入城內,一頓瘋搶,很快城內被洗劫一空。劉備什麼都沒落著,心裡那個苦啊!

可國庫空虛可不行啊,糧草、士兵皆得花錢,沒錢怎麼繼續擴充城池?怎麼成就大業?這時,有人就給他獻了一計,讓劉備鑄造“直百錢”。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直百錢

一枚“直百錢”相當於100個五銖錢。 就好比有人強制規定用一塊磚頭,可以換你一塊黃金。關鍵這磚頭,還只能他獨自生產!

是不是似曾相識?與王莽的貨幣改革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王莽是本著為民生所想,劉備卻是明目張膽的要剝削那些被將士們奪取的金銀錢財!

隨著“直百錢”的流通,很快市面上的真金白銀就流入國庫。嚐到甜頭的劉備又製造出“直五百錢”,面值是“直百錢”的5倍!隨著國庫越來越充盈,百姓手裡的錢卻越來越不值錢,民眾苦不堪言!

物價飛漲?看三國時期,劉備如何玩轉“通貨膨脹”?

直五百錢

通貨膨脹,再一個輪迴。

不過短短几十年光景,蜀漢便滅亡了。當然,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的綜合因素有許多,但“直白錢”的出現同樣是影響巨大的誘因。

總結

歷史是一個輪迴,有人觸犯規則,有人推翻規則,有人玩轉規則,卻終究逃不過命運的審判。也許,只要人還會使用金錢,只要人還需要錢,“通貨膨脹”便不會消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