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發頻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以後破發還會增多?

本想薅羊毛,賺點奶粉錢,卻賠了1萬5。從10月22日

中自科技

破發開始,到現在已經連續破發

10只

新股了。

新股破發頻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以後破發還會增多?

來自成大股吧

其中28日在科創板上市的

成大生物

首日跌幅達27。27%。要知道,這是一隻

發行價110元

的高價股,好不容易中一簽,結果虧了15560元。噩夢不止一晚。破發的新股中,新銳股份、中科微至上市首日跌幅均超過10%。

A股打新“穩賺不賠”的神話被打破。

為什麼打新不再“穩賺不賠”?

以前在大A打新,新股發行價有個“隱秘”的約定,那就是

IPO市盈率不能超過23倍

(部分行業要求會更低一點)。

早在2014年的時候,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規定應選取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參考依據。

所以券商們敲敲算算,定價就選擇了這個

“23”

這個標準方便了券商過審,也強行壓低了發行價格。一旦上市,股價一路飆升,再逐漸回到正常估值的範圍內。

排除特殊行業和公司,有這個23倍的市盈率約定,個人投資者打新賺點奶粉錢還是妥妥的。

為什麼以後破發會增多?

科創板的誕生和創業板註冊制的改革,使得新股發行定價更

市場化

了。

這段時間的集體破發,是監管部門推出的詢價新規在漸漸發力。

尤其是受這2個方面影響:

1、最高價剔除比例從

不低於10%

改成

不超過3%

在以前,機構投資者不敢報高價,怕太高被剔除沒法參與。

現在改成不超過3%,意味著因為價高而被剔除的機率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為了搶到資格,很大機率報出較高的價格。

2、強化報價的監督行為,

拒絕機構們“抱團

在以前,有些機構選擇私下統一好價格,用更低的價格買入新股,這樣一來都有“肉”吃。

現在不行了,新規特意強調在報價時不能抱團、不能洩露報價資訊等,如果偷偷摸摸地做,後果很嚴重。

破發是成熟市場的常態

以前的價格,主要受券商和機構投資者的影響,現在上市公司對自己的股價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正常且健康的市場有漲有跌,首日發行的次次暴漲,反映出了一二級市場一直處於非均衡博弈中。

且高比例的破發將倒逼定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所以,破發也是成熟市場的常態,並非一陣子就結束,而是會一直伴隨著大A股的成長。

拒絕無腦打新,成熟的投資者應具備更充足的投資知識去迎接成熟的市場。

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對於新股破發,打新不再“穩賺不賠”你怎麼看?歡迎評論、點贊、收藏、分享和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