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再迎來強刺激!

這個週末,最大的事情,就是央媽的全面降準,從歷史規律來看,儘管降準訊息出來第二天A股市場有漲有跌,但拋開2015年股災和2018年極度低迷的行情,其它絕大多數市場都還比較喜慶。

當然大家還在猜測這次市場到底會不會表現的時候,

A50已經先漲為敬了,目前已經大漲1.4%。

新能源行業,再迎來強刺激!

對於這次降準,這裡再補充幾點。

第一,此次是全面降準,釋放資金在1萬億左右,但降準的範圍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央行解釋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於金融機構兼顧支援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之所以進行全面降準,而不是定向降準,除了最主要的支援中小企業、對沖大宗商品漲價外, 還有就是對沖出口。

對於此次降準的目的,前面也說過了,重點就是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讓中小企業能有資金獲得原材料生存下去。還有一個就是降低金融機構融資成本,這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金融機構成本降低將傳導至貸款端,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讓利企業端。

第二,寬鬆問題。

儘管此次釋放長期資金1萬億元左右,但也不要理解為放水、“貨幣政策轉向”等,央行明確表示要維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不搞大水漫灌,這是主基調。

況且目前截至今年6月末,MLF餘額5。4萬億元人民幣,並且7月15日有4000億元MLF到期,將不再開展續作。這次降準釋放的1萬億對沖後4000億後也不多了,後面如果那5萬億連續收回的話資金面壓力會劇增。

第三,降準還有沒有?

這次降準超預期,目前市場不少投資者會期待下次降準的時間節點。從目前來看,下面年再次降準預期還是比較大的,第一個是前面剛說的5萬億MLF,在貨幣政策穩定下,大機率繼續會透過降準來對沖,再一個就是央行相關會議也明確提出“引導利率下行”。

對於時間節點和動向,要看7月底的相關會議以及MLF的到期時間節點。

第四,對房地產的影響。這個喊話很明顯了,這一塊就不要想了。

對A股市場來看,相關喊話已經明確,資金面偏暖,居民資產大搬家才剛開始,這將大大的在支撐著A股市場,下半年有望迎來風景這邊獨好。

……

新能源方面,近期景氣度持續提升。

動力電池方面,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千兆瓦時(GWH),

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GWH),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

就在早前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繼續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此起彼伏,銷量也是你追我趕,但是動力電池卻基本上只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提供,這就導致動力電池的需求集中、供貨集中,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為了從寧德時代順利拿到電池,曾在寧德時代蹲守一個星期。

對於新能源賽道的投資機會,早在6月23日《點評幾個公司!》一文中,就做了解讀,找準一個賽道,再去研究賽道的產業鏈構成,找到最具價值的產業鏈。

在新能源賽道,動力電池就是第一位的,所以最好的投資機會一定圍繞動力電池展開。

新能源行業,再迎來強刺激!

從滲透率來看,前面文章也多次提到過寧德時代,如果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稍微提升幾個點,寧德市值超茅臺板上釘釘。

目前市場主流的動力電池就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

2021年5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達到了8。8GWh,佔總產量63。6%,同比增長317。3%,已經遠超三元鋰電池。今年前5個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累計29。9GWh,佔總產量50。3%,同比累計增長360。7%。而在去年底,我國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的佔比還分別為58。1%和41。4%。不到半年,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已經超過三元鋰電池,實現了逆襲。

從裝機量資料來看,5月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4。5GWh,同比上升458。6%,今年前5個月,磷酸鐵鋰裝車量累計17。1GWh,佔總裝車量41。3%,同比累計上升456。6%。

三元鋰電池方面,包括動力電池企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上游原材料成本佔比較大,企業擁有更強的話語權。

而在磷酸鐵鋰領域,核心上游磷酸鐵佔成本的50%以上,目前還在持續漲價。

目前一些有磷礦資源的磷化工公司企業開始向這方便發力,而一旦這些原來的週期行業進入了新能源產業鏈,其週期屬性就會被弱化,成為確定性更高的週期品種。

所以,在動力電池方面,相關企業對上游原材料的掌控權也在一起提升,就在剛剛,億緯鋰能公告擬收購金崑崙鋰業28。125%股權,同時擬與金崑崙鋰業合作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專案。

下半年,鋰電產業鏈還是大有可為。

東方財富:

預計上半年盈利35億-40億元,同比增長93。53%-121。18%,業績很穩。

東方財富這個不用多說了,從去年就一直強調其券商裡面的稀缺優勢,今年又解讀過幾次。從今年來看,實現80億左右的淨利潤基本上無懸念,對應到目前才40倍的估值,如果估值維持60倍的話對應5000億左右的市值。

關注貝殼投研,這裡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