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出現"剪刀差"是偽命題

CPI和PPI出現“剪刀差”是偽命題

針對今年以來,國內物價執行出現分化,有些人便提出了一個“剪刀差”的概念,並認為“剪刀差”正在擴大。

CPI和PPI出現"剪刀差"是偽命題

引發此種觀點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幾個月出現了下降,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穩步上行。特別是剛剛釋出的2月份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了1。7%,CPI則同比下降0。2%,分化擴大。因此,持“剪刀差”觀點的人,就更加認為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剪刀差”。

實際上,所謂的“剪刀差”,只是這些人僵化、死板的一種分析方式。兩者出現分化,並不代表出現了“剪刀差”。從形式上看,由於CPI和PPI出現了一定分化,似乎形成了“剪刀差”。實際上,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剪刀差”。原因就在於,CPI存在一定的“假摔”現象。今年的CPI,所以出現下跌,主要是去年同期CPI偏高。而偏高的原因,就是豬肉價格出現了高位上的過快上漲,並帶動了其他肉類和魚類價格上漲。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豬肉價格上漲幅度過大,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反差的。

顯然,這種反差,是不能準確反映價格的整體執行狀況的。如果認可這種反差反映了物價的整體執行狀況,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現在的經濟已經進入到了通縮狀態。即便PPI出現上行,也是通縮的表現。因為,支撐經濟執行的消費出現了問題,居民沒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企業沒有發展動力和活力,PPI當然是不真實的了,而只是大宗商品帶動下的一種“迴光返照”。

CPI和PPI出現"剪刀差"是偽命題

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顯然,按照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狀態,經濟執行的整體狀況是不錯的,不僅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而且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國內正在形成以消費為主要拉動力的大迴圈格局,消費對經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經濟的韌性也越來越強,根本不可能發生經濟通縮的現象。自然,CPI的下降,就不是消費出現問題帶來的,而是去年同期的不可比因素造成的。

事實也是,近幾個月來,豬肉價格出現了持續下降的現象,且下降的幅度很大。受豬肉價格下降的影響,其他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從而帶動了CPI整體的下降。如果剔除豬肉價格因素,CPI無疑會行走在“正道”上,而不會出現所謂的與PPI的分化,更沒有所謂的“剪刀差”現象。所以被認為是“剪刀差”,就是因為有些人太注重表象,而不分析內在,不看到出現分化的原因。如果是真正的“剪刀差”,就必須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做出大的調整,以消除“剪刀差”帶來的經濟風險。

恰恰是,這些提出“剪刀差”概念的人,他們並沒有找到形成“剪刀差”的依據,而只是從表面去看,從兩個資料上就認為出現了“剪刀差”。因此,他們也不可能提出消除“剪刀差”的建議。他們眼裡的“剪刀差”,是經不起推敲的,是找不出依據支撐的,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什麼解決“剪刀差”的建議和想法了。

要知道,經濟有時候也會在一定條件下出現“虛假”或“假摔”現象的。就像一些地方出現的房價下跌一樣,更多的也是“假摔”。特別是下跌幅度較大,更是“假摔”。因為,沒有理由證明房價已經到了可以下跌的階段,房價更多的應當是增速放緩、不斷穩定。而穩定,也是樓市調控最希望出現的現象。經濟也是如此,正增長不代表經濟一定是發展得好的,負增長不代表經濟就出現了問題。CPI出現連續幾個月的下跌,都是與豬肉價格分不開的,是豬肉價格上漲過快帶來的,沒有必要把這一特殊因素與CPI整體下降過度聯絡在一起,CPI的整體還是處於上漲通道的,只是上漲的穩定性越來越好,不再是大起大落。而這,也是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至於PPI,下跌了這麼長時間了,出現反彈很正常。更何況,無論是經濟執行狀況還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情況,都要求PPI能夠走出下跌通道了。

CPI和PPI出現"剪刀差"是偽命題

所以,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還是要實事求是,要更多的看到問題的本質,要從深層次分析和研究問題,而不要只看表面,只看眼前的情況變化。否則,就會誤判形勢,給決策帶來負面影響。CPI與PPI出現的分化,並非價格方面、尤其是經濟方面出現了問題,而只是豬肉價格對CPI帶來了不可比性。所謂CPI和PPI出現了“剪刀差”,就是一個偽命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