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特別策劃"⑤:產品“大變臉”?誰藉機而起?誰隨即...

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特別策劃"⑤:產品“大變臉”?誰藉機而起?誰隨即...

10月釋出的網際網路新規,讓眾多人身險公司 “炸了鍋”,產品下架、停售、調整,關於中小險企日子更難捱、中介手續費面臨上漲等熱議不斷。

新規實施之後,網際網路人身險市場究竟如何,哪些產品繼續網上售賣,未來網際網路人身險的產品結構又將如何變化?網際網路流量平臺、公司自營平臺的產品會有怎樣的改變?險企關於保險產品的銷售策略會有怎樣的調整?

為了更好地理解新規影響下的網際網路人身險市場,

『A智慧保』

試圖從產品端入手看新規帶來了“星移斗轉”。

產品過“網篩”

“大瘦身”開啟

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掀起的波濤,最根本的還是透過產品端來影響各個環節。一位業內人士對『A智慧保』描述,“產品不能賣了,自然也就影響到公司的發展,乃至日後的渠道選擇”。

而此次新規正式實施後,依據監管要求,在網際網路渠道售賣的人身險產品都要打上“網際網路”專屬的標籤。也就是新規中所說的保險公司申請審批或者備案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產品,第一項條件就是產品名稱應包含“網際網路”字樣,銷售渠道限於網際網路銷售,非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產品不得使用相關字樣。

一個“專屬化”的標誌,讓很多模稜兩可的人身險產品在網際網路上絕跡,再加上此次新規明確規定的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產品範圍,即:

意外險、健康險(除護理險)、定期壽險、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和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險,以及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人身保險產品。

網際網路人身險產品迎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瘦身”。

根據新規,網際網路人身險產品有了明確界定,這也意味著除以上產品外,其他產品不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之前透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的人身險產品該怎麼辦?對此,監管預留出了調整的時間:

對已經開展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給予過渡期。保險公司應立足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充分評估、做好預案的前提下推進存量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整改,並於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本通知各項要求。

在此之前,全部人身險產品都需要陸續下架。只有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才能重新上架,拿到網際網路渠道上去售賣。

一邊是限定網際網路渠道可銷售人身險產品範圍,一邊又給人身險公司圈定進入門檻,雙重篩選下,網際網路人身險的“瘦身”拉開帷幕。

理財險大遷移

倒逼險企轉型

“之前皆可網際網路,但2022年1月1日開始,網際網路人身險市場就要大變樣了。”有專門從事網際網路保險銷售的人士坦言,除了監管規定的網際網路人身險產品,像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等理財產品就被排除了。

談及這場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在“大瘦身”的背後,人們最關注的便是那些依靠網際網路渠道銷售,而銷售的產品中很多產品不符合監管要求,甚至不在“網際網路化”範圍內的這類險企該何去何從。

而最明顯的一個改變,就是理財型產品要退出網際網路銷售渠道。雖然根據以往資料看,理財型產品在網際網路人身險中佔比不大。

以2020年為例,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產品中,人壽保險仍為主力險種,佔比為55。6%,較上一年同比下降近10個百分點;年金保險佔比為23。2%,較上一年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成為第二大險種;健康保險佔比為17。8%,較上一年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意外險佔比與上一年基本保持一致,為3。4%。

有業內人士透露,依靠網際網路“起家”的中小公司,將會有一個大的改變,保費或許會因為這次新規產生巨大波動。

例如,2020年一家中小人身險公司的網際網路渠道保險業務收入近10億元,佔總保險業務收入的11。78%,而該渠道僅次於其銀行代理渠道。從其官網看,目前在售的網際網路保險產品多達50多種,其中不乏投連險、年金險、終身壽險。這也意味著在新規實施後這些產品都將下架。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樣的保險公司可以透過走產品轉型來實現“自救”。例如,產品的“定製化+惠民化”設計,將吸引客戶的關注。定製化的壽險產品、特定人群的健康險產品等或許是一條出路。

“碎片化”聚焦流量

短期險種或優勢明顯

“線上業務不允許銷售,流量平臺的保險客戶不如純保險中介精準,所以更難轉化。”

“網際網路平臺會轉向大保險公司合作,降低價格。因為其自主轉化更難,為此,產品可能會更加碎片化。”

當新規釋出後,行業曾流傳著“網際網路中介平臺會死一大片”的說法,而對於網際網路流量平臺的影響,其實說法不一。但從產品端看,“碎片化”“場景化”的短期保險產品會更加聚焦流量平臺。

眾所周知,微保、螞蟻背靠騰訊、阿里大流量平臺,收攬了數億使用者,而這些是其發展業務的底層。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也是網際網路人身險中的重要組成。而且,從流量平臺銷售的保險產品看,多集中於短期的保險產品。此次新規後,流量平臺的“碎片化”或更明顯。

一方面,流量平臺的客戶更傾向於“短平快”且價格較低的保險產品。近年來,很多網際網路流量平臺試圖將觸角延伸至長期產品上,但從推行的效果看,目前短期保險依舊佔“大頭”。

另一方面,流量平臺與場景化更貼合。例如,航空意外險、退貨運費險等適應場景化出現的保險產品,可透過網際網路渠道直達消費者,消費者透過手機等可自行購買,更方便快捷。

為此,像意外險、百萬醫療險、惠民保等短期人身險產品或將長期佔據網際網路流量平臺的重要位置。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基於網際網路保險監管不斷規範和收緊,百萬醫療不能再做“首月0元”或“首月1元”的宣傳噱頭,必須均衡費率,透過這種方式引流的險企需要徹底整改。

長期健康險難行

即將告別價格戰

健康中國戰略之下,健康險將借勢快速發展。而受此次新規影響,網路端的健康險產品出現分化,長期健康險未來的發力依舊艱難。

首先,從市場層面看,商業健康險目前再次遇到瓶頸,很大一部分市場被惠民保搶佔,曾經的“網紅產品”百萬醫療險因此受到衝擊。

一款由保險公司承保,背後有地方政府站臺的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接納。幾十乃至百元的保費,不僅讓很多商業健康險產品失去比價優勢,就連曾經的“網紅”百萬醫療險也開始為其“讓路”。

為此,從這一層面看,在新規實施下,商業健康險的優勢得不到體現。

其次,從銷售方式看,線上賣惠民保、百萬醫療險等,只要保險公司籤一些線下服務機構,就可以實現全國銷售,而長期健康險因為其保險條款的複雜性,加上消費者謹慎消費的心理,消費者比較傾向於線下購買,可進一步增加對產品的瞭解。

另外,從價格層面看,“償二代”二期2022年將要實施,基於監管要求,曾經的“價格戰”將不再適用,險企很難再打價格戰,有人預估,不會再出現像2020年那種極低費率的產品了。

也就是說,新規疊加“償二代”二期的影響,線上產品未必比線下便宜。總體而言,這次新規下的健康險生存環境,未必寬鬆很多。

無論如何,這次新規的實施是改變網際網路人身險市場的重要轉折點。歸根結底,產品、服務才是根本,要想 “活得好”,夯實基礎是根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