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反守為攻 結構性機會多

1月11日,

證券

時報時報會客廳對話重陽投資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王慶。重陽投資成立於2001年12月,是國內非常知名的老牌私募,旗下

基金

業績

優秀。王慶於2013年4月加入重陽投資,歷往曾擔任國際

貨幣基金

組織經濟學家、摩根

史丹利

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王慶認為,2022年是結構性行情,看好兩類股的投資機會:一是調整充分的龍頭公司,這類股票主要集中在金融、週期製造、消費、醫藥、網際網路等領域;二是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成長股,除製造業外,消費、服務等其他領域的成長型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反守為攻結構牛

證券

時報記者:展望2022年,您判斷宏觀經濟整體會是什麼情況?現在普遍認為當下經濟壓力較大,2022年企業盈利將有所下降,您如何看?

王慶:2022年,我們年度策略的主題是《反守為攻結構牛》,而2021年是《攻守兼備》,也就是說,我們對今年市場看法更加積極。

按照經濟執行的規律性,底部確認分別是: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信用底-經濟底。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釋放政策轉向的訊號,所以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當前政策底已經出現了。而在政策底出來之前,估值底也已經出現。現在需要判斷的是,市場底在哪裡?我們傾向於認為,當下就是市場的底部區域。鑑於政策底的出現,預判最遲在今年一季度末,就會出現信用週期的拐點。之後大概在年中會出現經濟、上市公司業績的拐點,也就是信用底、經濟底會相繼明朗。這樣判斷下來,我們整體認為今年比去年市場要好做一點。

我們認為,今年經濟會前低後高,政策前松後會不會緊,要看下半年經濟復甦的態勢,這樣的經濟形勢和政策背景,有利於資本市場表現。但不認為2022年會有系統性牛市,因為系統性行情需要具備至少兩個條件:一是經濟不能太差,要穩健;二是對未來市場化改革開放方向有比較大的期許,目前這兩個條件不具備,所以總體還是結構性的行情。

證券

時報記者:結構性行情應如何把握?

王慶:投資者需要理解結構性行情背後的邏輯和規律。首先,我們認為,經濟全年執行前低後高,區間在5%~5。5%,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在5%~10%區間,但上半年和下半年表現會不一樣,行業之間的利潤分配也會不一樣,去年利潤分配是更有利於上游行業,今年則更有利於中下游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

其次,需要理解A股風格極致分化後的再平衡。過去幾年市場有非常明顯的分化特點。第一個是週期股和防禦股之間的相對錶現,週期股跟經濟景氣關聯度較高,彈性較大,比如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防禦股是跟經濟景氣關係不大,比較穩定,比如必選消費、醫藥等。經濟繁榮的時候有利於週期股,經濟比較低迷的時候有利於防禦股。

第二個是價值股和成長股之間的分化,資金環境比較寬鬆的時候有利於成長股,反之有利於價值股。

所以,綜合下來,影響股票市場最重要是兩個週期:經濟週期和流動性週期。目前市場流動性依然偏緊,景氣收縮,不利於高景氣高估值賽道的表現,利於“價值+防禦”類股票,即低估值的“老藍籌”股,如

銀行

、地產、能源等。

未來3個月內,流動性可能會得到改善,屆時會有利於“防禦+成長”股的表現,也就是所謂“新藍籌”,經濟轉型之後新經濟的主線,如消費、醫藥、科技網際網路,他們跟經濟景氣有關係,但不那麼明顯,他們也有成長性,但成長性不會特別高。

偏好兩類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具體而言,2022年您偏好哪類投資機會?

王慶:去年一段時間市場對高景氣賽道非常追捧,估值容忍度很高,我們認為,即使好行業好公司也要理性看待,再好的行業太高的估值也只是風險而不是機會,高景氣賽道的高景氣通常也不會持續,所以不要太激進。

2022年比2021年機會要多一些,但還是結構行情,我們偏好兩類投資機會:一類是調整充分的龍頭公司。受到經濟下行預期和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2021年白馬股普遍跌幅較大,很多公司估值處於近年來甚至歷史低位。在宏觀政策轉向穩增長的背景下,盈利預期、監管環境、流動性條件均對白馬股有利。這些股票主要集中在金融、週期製造、消費、醫藥、網際網路等領域。由於這類公司多為指數權重股,他們的上漲可能帶來市場指數性的機會。

另一類是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成長股。成長是股票市場永恆的主題,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成長更加稀缺。很多符合“專精特新”特徵的成長股在2021年表現強勁。在我們看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進口替代是一個長期過程,仍然有大量潛在的成長型公司未被挖掘。除製造業外,消費、服務等其他領域的成長型公司同樣值得關注,因為下行的市場環境往往更能檢驗公司的質地和增長潛力。

具體關注四類股:一是估值回到合理區間的優質白馬股;二是短期受到事件性壓制,A股市場稀缺的優質互聯

網龍

頭公司;三是估值來到歷史低位,永續行業裡的優質公司,如金融、週期製造;四是具備進口替代能力的先進製造業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海外市場如美聯儲加息預期,是否會給我們帶來影響?

王慶:首先,我們判斷美國不會開啟長期加息週期,預計美國通脹2022年下半年就會明顯緩解,限制了

貨幣

政策的收緊幅度和持續時間。其次,不能用慣性思維看待海外市場影響,以前中美經濟週期、貨幣政策週期容易同頻共振,但現在二者已經不怎麼同步了,甚至出現了典型的非同步,這可能會是一個常態。所以,美國加息對A股影響相對有限,會透過匯率市場的波動來緩解。但對港股市場會更為突出,因為港幣和美元掛勾,如果是投資港股,需要注意規避那些高估值、靠寬鬆流動性支撐估值的標的。

證券時報記者:美股、港股、A股這三個市場,今年整體來看的話,誰更有機會?

王慶:我們認為A股、港股的機會更大,兩者都是結構性機會,相對而言,A股的結構性機會更多。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