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潛規則:當回扣被合法化,股價大跌過半市值蒸發近2000億

愛爾眼科潛規則:當回扣被合法化,股價大跌過半市值蒸發近2000億

《港灣商業觀察》陸永俊

“普遍”不能成為實行違規違法行為的藉口。艾芬醫生爆料的涉事醫院聲稱“2019年已按照董事會相關要求進行了整改”,只不過快三年後,涉事醫院的高管對於回扣卻表現出某種見怪不怪的態度。

雖然愛爾眼科業績表現相當出色,不過由於近期各種負面聲音不斷,眼科茅的股價表現卻差強人意。

即便“普遍”也不代表合規、合法

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微博曬出多張圖片,爆料愛爾眼科存在行賄行為,引發廣泛關注。

1月9月,涉事醫院宿遷愛爾眼科釋出宣告稱,“我院於2019年已按照董事會相關要求進行了整改,嚴肅處理了違規員工,並撤換了管理團隊。”

據悉,1月8日晚,宿遷愛爾眼科醫院一名自稱高管的人員對媒體迴應稱,“

所謂的‘回扣’在醫院就是轉介費,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是個行業潛規則,任何行業都有,就算我們兩個是兄弟,給你介紹個活幹,總要感謝我一下。

如果宿遷愛爾已然在2019年就處理了相關人員,為何在嚴肅處理兩年之後,宿遷愛爾的相關高管對於“轉介費”一事仍舊予以上述迴應?這是否說明董事會2019年提出的整改要求並未真正貫徹?公司董事會對於授權使用品牌醫院的影響力是否有限?為何會出現公司董事會“嚴肅處理違規”的命令在落實時“打折扣”的現象?

不過,爆料人艾芬身份相對敏感。2020年12月,艾芬透露自己於2020年5月在武漢愛爾眼科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但最後導致右眼視網膜脫落,幾乎失明。

因此,《港灣商業觀察》就愛爾眼科對於艾芬微博釋出的內容是否屬實一事及公司內部是否知情“轉介費”等問題聯絡愛爾眼科,未獲回覆。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愛爾眼科首次涉及回扣問題。

企查查顯示,2020年6月17日,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衡市監行罰決2019綜執092號”檔案,衡水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該單位透過醫生介紹患者,按手術費用一定比例轉賬給推薦醫生”,被處以罰款人民幣19萬元整。

由此看來,即便“回扣普遍說”屬實,那也不代表這種所謂業內普遍可以等同於合規合法。

2021年11月,國家衛健委同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釋出的《關於印發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的通知》,明確嚴禁以謀取個人利益為目的,經由網上或線下途徑介紹、引導患者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而且,早在2013年釋出的《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的通知》中就已明確要求“不準收受回扣”。

此外,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對於愛爾眼科醫院的投訴也並不少見。有消費者投訴後又進行了補充投訴稱,“醫院不僅沒有誠意解決問題,還想推卸責任,昨天竟然找到我公司來了”。

一位分析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消費者需要不斷接受消費者教育,在做決定前需要明確約定權責,否則一旦產生糾紛,或有機率處在不利位置”。

另外,在2022年1月5日愛爾眼科董秘答投資者問檔案中,董秘吳士君明確表示,醫療網路遍佈城鄉縣城,是愛爾眼科未來十年的三大目標之一。

只是,面對不斷下沉的愛爾眼科,有多少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會查詢公司股權並檢視相關的輿情狀況?以個人消費者的身份與行業第一的企業進行權責約定是否過於理想?對此除了消費者本人外,相信很難有人能給出有代表性的回答。

業績增長、高管增持擋不住股價跳水近五成

需要提及的是,艾芬曝光中的涉事公司宿遷愛爾其實並未正式納入愛爾眼科上市公司。換句話說,宿遷愛爾只是愛爾集團授權使用品牌醫院。從財務角度上看,宿遷愛爾的盈虧並不會對愛爾眼科上市公司財務情況產生影響。

 

據悉,類似於宿遷愛爾這類收購醫院在買斷基金中孵化幾年後,愛爾眼科才會根據其盈利情況判斷是否成熟,再決定是否將其從基金中完全收購進上市公司。愛爾眼科2020年報顯示,包括大連愛爾、安慶愛爾、十堰愛爾在內的超40家愛爾醫院在2020年才正式加入了該公司的合併報表。

事實上,愛爾眼科的業績其實非常亮眼。2021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營收115。96億元,同比增長35。38%;淨利潤20。03億元,同比增長29。59%。第三季度淨利8。88億元,同比增長2。05%。

不過,宿遷愛爾眼科所涉及的“回扣門”事件與對外迴應表達的“回扣普遍說”確實給愛爾眼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這些負面影響在股價方面就體現為走勢疲弱。因而,才會出現基本面良好的情況下股價表現不升反降的奇怪現象。愛爾眼科於2021年7月1日達到72。27元/股的高點,此後便開啟了下跌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1月6日盤後,愛爾眼科釋出增持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劉多元以及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吳士君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當前公司內在價值的合理判斷,增持了公司股票。其中,劉多元增持了公司股份共計10。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02%;吳士君增持了公司股份共計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01%。

但增持公告發出後並未對沖下跌的趨勢,公司股價仍舊遭遇三連跌。1月7日之後三個交易日,公司分別下跌0。18%、3。72%、2。71%。

截至1月13日收盤,公司股價報36.09元/股,從高點已回落近50%。

 

根據《港灣商業觀察》統計,2021年全年愛爾眼科股價下跌為43.54%,從2021年至2022年1月13日,公司股價跌幅為51.81%,市值也由2021年高點的3800億左右,蒸發到目前的1951億元。

“我們原則上不對單一公司進行評價。”一位業內分析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一般來說,高管增持會利好股價,因為增持的行為表達出對於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但是市場的魅力就在於不可預測性,市場會給出自己的判斷。”

一邊是日益增多的區域競爭對手紛紛完成上市,一邊是自身問題嚴重的發展模式與特點不斷被業內知情人公之於眾,可以說,愛爾眼科的如此“另類”的經營模式正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驗。(港灣財經出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