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老將追捧“成長” 基金投資陣營分化

價值老將追捧“成長” 基金投資陣營分化

資料顯示,截至10月20日記者發稿時,共有86家已經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的

股東

名單中出現基金身影。一些市值不滿百億甚至不到50億元的“小而美”公司,被基金大舉買入。觀察這些基金產品,能夠看到不少以價值投資為“標籤”的基金經理。

近期,有多位此前並非屬於“成長陣營”的基金經理,稱在成長性和估值容忍度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成

長和

價值本非涇渭分明,在宏觀經濟向好、流動性寬裕的大環境下,成長正在成為堅硬的價值。”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小而美”公司受青睞

資料顯示,截至10月20日,兩市共有200餘家上市公司釋出了2021年三季報。其中,83家上市公司的

流通股東

名單中出現了公募基金產品的身影。這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超過400億元,如果剔除

牧原股份

萬華化學

東方財富

邁瑞醫療

等三、四千億元市值的巨無霸,公募基金的“心頭好”明顯體量偏小,甚至有一些市值不滿百億甚至不到50億元的公司,獲得了公募基金的青睞。

以最新市值為38。50億元的

新亞電子

為例,在三季度末,交銀施羅德趨勢優先混合、東方主題精選混合、創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易方達逆向投資混合等公募基金出現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之中,分別持有200。94萬股、125。48萬股、77。00萬股和26。35萬股。公募基金扎堆持有,自然引發市場關注,10月18日釋出三季報以來,10月19日

新亞電子

上漲4。82%,10月20日,

新亞電子

收盤漲停。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一些通常被歸為“價值投資”或者說“價值兼顧成長”的基金經理,也對一些“小而美”上市公司興趣濃厚。以

交銀施羅德基金

的老將王崇為例,其管理的交銀施羅德新成長混合和交銀施羅德精選混合出現在

新大正

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分別持有320。22萬股和239。48萬股。

新大正

10月20日的最新市值為58億元。同樣,

國泰基金

程洲管理的國泰聚信價值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國泰大製造兩年持有期混合出現在

新洋豐

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調整投資思路

回顧王崇今年以來的投資可以發現,在今年年中,他還在為自己錯過一些高成長機會而向投資者“道歉”。當時王崇寫到:“我們錯過了如新能源(車)等熱門行業的大幅上漲行情,我們一直深刻反思,到底是自己的研究和認知沒有到位,還是市場的定價水平遠超過自己固守的投資框架內的買入持有標準。”

由於公募基金的三季報還沒有大範圍披露,價值投資大佬最新持股全貌還未現端倪。但是,有不少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價值投資者”的基金經理近期發聲,講述自己對成長、估值的最新認識。

一直對價值投資擁有“信仰”的

中歐基金

投資老將周蔚文表示,新興行業的局勢往往並不明朗,要抓住其核心競爭力,不能僅看現有產品,還要關注其擴張能力。對於估值,周蔚文表示,傾向於從長期的角度評估企業價格。“並不是今年市盈率10倍就低估了,明年100倍就高估了,還得看公司的長期競爭力和成長性。”周蔚文表示。

興證全球

基金研究

部副總監、基金經理董理對估值的容忍度也有了新的認識。“比如我近年來最大的變化在於對估值容忍度的提升。雖然仍是買‘便宜貨’,但對於‘便宜貨’的判斷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貴’和‘便宜’的理解不能刻舟求劍,一定要結合公司的商業模式特性、產品週期、經營階段等因素綜合考量。”董理在介紹自己對投資框架進行調整和修補時表示。

“成長是堅硬的價值”

對於在成長投資上新老“交棒”的情況,業內人士有不少觀察和認識。

“首先,價值和成長的劃分本就不十分清晰,基金經理在兩種風格間靈活切換。其次,成長機會近期遭遇不小幅度調整,成長性在調整後出現價值,兩者間進行了轉換。第三,對於成長的投資,不少追風者此前是一陣風式殺入,現階段真正看到其投資價值和機會的基金經理,正接力進入這些領域。”深圳一家

基金公司

權益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

一位今年前三季度

業績

表現突出的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己在成長機會上的投資面臨一定調整。“上半年在成長股投資上的收益較豐厚,但對一些個股機會研究不夠深入。在三季度調整中進行了調倉換股,這也是為了保住今年較好收益。二、三季度以來,成長投資的難度加大,這迫使早期的跟風追隨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這位基金經理表示。

在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一側,更是在重新認識成長機會。“成長正在成為堅硬的價值”,前述上海基金經理表示。

“成長機會的衝高和回撥以及基本面變化,讓我看到它穿越週期的能力,看到它二級市場上估值的頂和底在哪裡,這樣投資的勝算明顯提高。”一家

銀行

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