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鋒:企業要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好出題者作用

近幾十年,依託政府主導的舉國體制,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速鐵路,越來越多領域從跟跑進入到並跑、領跑階段。但同時,在一些過去不夠重視的領域,我們仍存在原始創新不足、供應鏈“命門”受制於人等關鍵問題。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透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這一重要論述,兼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高效及“市場引導資源配置”的活力,將極大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集聚市場創新資源的科技企業,在全社會聯合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中大有可為。

從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應發揮瞭解市場需求、產業需求的優勢,更多地參與對關鍵問題的凝練、定義。恩格斯曾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科技創新從自發狀態進入自覺狀態,許多重大發明創造不再依賴離散、偶然的個體創新,而是依靠連續、系統的集體創造。其驅動力很多時候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蒸汽時代的開創源於工業界對機械動能的渴求,電力時代則被照明等需求點亮。隨著新應用層出不窮,熱力學定律、通訊理論等新的基礎研究又被建立。在這一迴圈反覆、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定義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在全球科技創新體系中從追隨者變成引領者,下好“先手棋”,要求中國企業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要能根據市場需求提出問題。很多企業過去依靠先發優勢、資訊不對稱快速發展,如今,“低垂的果實”已經摘完了,能否向上跳一跳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未來。我們解決確定性問題的水平已經非常高,但如何找到一個目前沒有解、而這個解又很有價值的非確定性問題,值得中國科技企業引起重視。4年多前,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基於雲計算、電商、物流等業務,我們梳理出一些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突破的關鍵課題,並與外部科研機構合作,將問題逐漸聚焦。針對末端物流勞動力不足,我們完成了對L4級別自動駕駛送貨機器人的研發;瞄準城市交通擁堵等難題,我們嘗試用人工智慧為城市打造大腦;為了儲備顛覆傳統計算的下一代技術,我們持續投入佈局量子計算。這些方向都沒有現成的解法,但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向前探索。

從科技創新的落地執行來看,企業應以“國之大者”為關切,以社會期許為期望,參與到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中。其中最關鍵的是鍥而不捨,確定好問題後,可以甘坐冷板凳、十年解一題。一道數學題,只要知道它有解,不管題多難,大家都能做出來,但如果知道它不一定有解,許多人就直接放棄了。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決心、恆心。2009年,我們從電商場景的高併發需求出發,提出打造“一朵中國雲”,很多人並不看好。此後多年,我們集結尖兵攻堅雲計算技術難題,終於自研出將百萬臺伺服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的通用計算作業系統“飛天”。如今,我們進行的自動駕駛、晶片、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前沿研究,是一場新的技術長征,同樣需要水滴石穿的精神。

從科技創新的組織環境來看,企業要打造充滿活力、充滿韌性的內部創新生態,充分激發人才創造力。對研究人員來說,興趣是最好的驅動力。我們要鼓勵他們接觸市場、充分與外界交流,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面對不確定性,我們還要抱有恆心和耐心,給予研究人員試錯的時間和資源,包容“有價值的浪費”。只有摒棄了急功近利,中國企業才能在硬核科技創新上真正有所突破。(作者張建鋒,系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

(責編:崔元苑、初梓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