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有個典故叫伯樂相馬,相傳那時候相馬高手會看透一匹馬

先秦時期有個典故叫做“伯樂相馬”,相傳那時候以伯樂為代表的相馬高手能透過馬的外形就大致分辨出一匹馬的優劣,甚至還有高手能直接看透一匹馬的神韻以至於忽略馬的外表特徵。相術與相馬是類似的學問,但其高深之處早已失傳,以至於神棍之流充斥這一行當。

怎麼算是高明的相馬術呢?當然不是直接把馬拉到空地上跑一圈,否則人人都能成為相馬師了。先秦時期名噪一時的相馬師們都是各有神通,有人能透過看馬的牙齒分辨馬的好壞,有人能一眼辨認出馬的品種,還有人透過撫摸馬的骨骼肌肉就能判斷馬是否耐騎。這些相馬術如今已經有較為系統的總結,但在那個年代卻當得起獨門秘術。

相師同樣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它與相馬師類似,只不過相的物件換成了人。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有求知的慾望,所以占卜學才會在殷商時期大為興盛。相術與占卜學同源,它們都來自於《易經》的理論。“易”是一門推演天地的“道”,即是說它向世人傳授的是天地間的道理,但人們學習《易經》,卻往往帶了很強的目的性,想透過《易經》學會占卜術,這就是“術”。

自古以來,道術之爭永不停歇,一方更重理論,一方更重實踐,但要注意這不同於科學,“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在這裡可不適用。試想一個人學習《易經》來理解天地的奧妙,另一個人學《易經》是為了擺攤占卜,諸君覺得誰對社會更有益呢?學習《易經》的人大多都學“術”,這點放到外國同樣準確。餘秋雨先生考察文明古國時就發現希臘學習《易經》的氛圍濃厚,但絕大多數是為了學占卜。

相術自然也是《易經》的“術”。先秦相師透過相術幫諸侯選拔人才,而等到漢代以後,有了系統的人才選拔制度後相術再無用武之地,於是相師們紛紛流入民間,給平民百姓、達官貴人相面。雖然這一行騙子越來越多,但也的確有不少真才實學者,如明朝嘉靖初期內閣首輔張璁,年輕時是一個落魄舉人,年少中舉但考進士20年都沒及第,在他即將放棄的時候遇到一位相師,相師勸他再考一次,說他將來會官至宰輔。果然,他這次及第了,而且憑藉一系列巧合特別是趕上了“大禮議”最終位極人臣。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民間也有不少關於相術的俗語流傳下來,但這些“相術”卻往往害人不淺。比如有一句關於面相的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就毫無道理可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何深意?令古人如此忌諱,又有何講究,如今還適用嗎?這句話是說如果女人的顴骨(面部中前方,眼部外下方)長得高,顴通權,也就代表著女人權力慾強,這對要求女人“相夫教子”的封建社會來說絕對不是夫家的福氣,所以這樣的女人不能娶。

然而,顴骨是人面部的一個顱骨而已,其形成是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即使是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也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為何每個人的顴骨長得不一樣。不過,按照現代醫學眼光量來看,顴骨高低確實與面相無關,一位大部分骨骼大,面部消瘦的人都會出現骨骼高聳的情況,所謂的“娶妻不娶顴骨高”也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再看“連眉梢”,其實說的就是眉毛連成一條線的一字眉,也就是面相學中所稱的“交連眉”。眉毛沒斷開,這樣的男性在以面方口闊為美的古代妥妥屬於不靠譜,沒有男子乞丐的型別,就如一個現代當紅的小鮮肉去了古代,一定沒媒婆會看好他。然而,這些“相術”大多是來源於某位相師個人的觀察,因為他個人的交際圈存在很大的侷限性,所總結出的這些規律自然也會出現很多謬誤。因此,這句俗語在如今已經不再適用。

不過相術並非全無依據,從馬的外形相馬師能分辨其優劣,人長期的生活習慣、性格品行也會影響人的外在氣質。如《紅樓夢》裡形容王熙鳳的經典表述: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可以說我們普通人都能從這樣的描述中看出這是一個極為刻薄又精明強幹的女人。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一個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往往跟他本人形象大差不離,只是普通人沒有理論指導,不懂得從別人的細節去推測罷了。

相術之所以顯得很不靠譜,是因為人作為開了靈智的生物本身就是複雜多變的,不可能靠簡單的經驗總結就能準確推測出一個人的特徵。例如年輕人流行的星座說法,其實其中很多都是十分籠統的表述,放到每個人身上都不顯得突兀,這其實正是包括相師在內的占卜師的基本騙術。而像“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這樣武斷又不留餘地的總結自然也就隨著研究物件的增多越發顯得不靠譜。

都說世事無常,命運也沒有定數,殷商人事事都要占卜,卻也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所以我們普通人與其求助於占卜,不如努力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未來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來!

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

《三字經》

《紅樓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