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來了,老人該怎麼養老?

三胎來了,老人該怎麼養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派財經,作者|王得政,編輯|派公子

5月31日,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三孩生育政策終於來了。

2。6億,這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60歲以上老人的數字。這一資料比上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上升5。44%。《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

養老經濟、銀髮經濟已經到來!

早在十年前,大量資本已開始在養老領域跑馬圈地。有媒體報道稱,養老機構數量從2011年的4。1萬個增長至2017年的15。5萬個,複合增速為24。8%。

然而,經過了十年的發展,養老院並未迎來質的飛躍。甚至,十年前存在的問題,現在依然沒有好轉。

多位民營養老院從業者向派財經透露,他們養老院的入住率不足50%。北京一家養老院院長陳文濤(化名)直言,傳統養老意識衝突、“養老矛盾”、護工荒、護工能力參差不齊等難題都在層層圍堵這個朝陽產業。

01 兩極分化

幾棟破舊的小樓,一院子荒草,陳文濤清晰記得,7年前,他買下房山這個養老院的荒涼場景。

“其實,這裡之前就是一家養老院。”陳文濤告訴派財經,由於經營不善,人去樓空,當時已經荒廢了兩三年。“那時,經營不下去的養老院有很多,網上很多養老院轉讓的資訊。”

然而,這並沒有讓一心想進入養老行業的陳文濤打退堂鼓。他解釋自己的信心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很多年前,我就曾看到國外養老產業做得很成功;另一方面,我又喜歡跟老人打交道。”陳文濤認為養老院既能得到政府支援、又被社會認可,這件事大有可為。

一晃七年的時間,陳文濤的養老院已初具規模,目前佔地10畝,有150個床位。不過,入住率卻不足50%。

對於這樣的成績,陳文濤並不滿意,“只能說不算失敗。”

與民營養老院相比,公辦養老院卻人滿為患。實際上,在養老院行業,公辦與民營分屬兩個陣營,“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民營養老院入住率都不太高。”陳文濤告訴派財經。

公辦養老院卻需要領號排隊入住,陳文濤表示,“之前,有家公辦養老院,要排20多年才能入住,這種情況真實存在。”一位老人家屬告訴派財經,他們為進入成都一個公辦養老院足足排了半年。

陳文濤分析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公辦養老院由政府投資,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收費就相對便宜一些;另一個原因是民營養老院近些年頻頻被曝出虐待老人等負面訊息,讓外界對民營養老院心存疑慮。

01 兩極分化

陳文濤說:“現在基本每天都能接到幾個諮詢入住的電話,有很多老人看到廣告就會直接打電話詢問。”

多位養老行業從業者告訴派財經,“現在養老院更加重視老人的精神文化層面。經常會組織老人在一起唱歌等”,陳文濤表示,“老人們都喜歡熱鬧,有的老人有藝術特長的,也願意分享。”

然而,當養老產業的風口到來,一些老問題仍懸而未決。

不過,隨著人口老齡化,夕陽紅的養老行業也被冠以朝陽產業。陳文濤也明顯感受到養老行業的改善與變化,最明顯的是前來養老院諮詢的人開始增加。

“十年前的‘養老矛盾’就存在了。”陳文濤說,這裡“養老矛盾”是指養老院與老人家屬的矛盾。

“有心理壓力。”這是陳文濤對養老院與老人家屬關係的描述。

陳文濤的養老院曾住過一位肝癌晚期病人。當時,醫院已給這位病人下了病危通知。這位病人的生命也就剩下最後幾個月,家裡沒人照顧就送到了陳文濤所在的養老院。

陳文濤並未意識到,這為其帶來一場說不清的糾紛。陳文濤說:“在他入住前,我們與他的家屬簽了免責條款。”正常情況下,在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時候,養老院會有家屬籤免責協議,其中包括老人意外摔倒導致死亡等細則。

天津一家民辦養老院高管何娟娟(化名)告訴派財經,人老了後身體很脆弱,很可能摔一下就可能出現意外。

成都一家公立養老院的老人家屬劉嚴(化名)也表示,“他外婆在入住養老院前,他們不僅簽署了免責協議,還交了幾千元的押金,以備突發事情。”

“我們這邊也有押金,押金主要用於老人突發疾病。當老人生病,我們會按照流程,先詢問老人的子女,是送往醫院還是等他們來。”陳文濤透露,他們會完全遵循子女意見。

有一天,這位肝癌晚期病人在養老院去世了。陳文濤按照流程先通知了病人的家屬,對方就把屍體搬走了。但第二天,養老院突然闖進來30多個人。

“他們把那個屍體重新運回來,讓我們賠50萬元,不賠就鬧。”陳文濤說:“很多時候,老人在養老院出事了,養老院很難說清楚,甚至會越描越黑。”陳文濤表示,無奈之下,陳文濤向對方賠償了幾萬元。

陳文濤說,這件事對養老院造成的無形損失以及心理影響,都是無法統計的。“院裡老人都在看著,其他老人家屬一看養老院死人了,而且事情鬧成這麼大,他們就會議論,甚至不在這裡繼續住了。”陳文濤說,很少有人深究到底是這位家屬搗亂,還是養老院的責任問題。

實際上,老人家屬也有自己的態度。在劉嚴等家屬眼中,“照顧好老人”是選擇養老院時放在第一標準。

02 養老矛盾

劉嚴的外婆也曾因矛盾換過一家養老院。“那是一家民辦養老院,有一天我外婆在外面撿到一雙鞋子,護工想要外婆沒給,護工就趁外婆沒注意用剪子把鞋剪了。後來,這家養老院賠給外婆一雙新的鞋,結果又讓這名護工悄悄弄壞了,外婆就因此被氣病了。”

跟劉嚴外婆有矛盾的那位護工被養老院開除了,但外婆也沒再回到那家養老院。

02 養老矛盾

“養老院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多位養老院高管向派財經直言,但現在很多養老院受困於護工層面:一方面護工荒;另一方面在職護工年紀偏大、護理水平參差不齊。

何娟娟向派財經介紹:“我們這裡護工加廚師加管理層一共15個人。”可是,何娟娟所在養老院卻有近70位老人入住。

“一個護工大概會管6位老人,甚至10位老人。”何娟娟直言,護工很辛苦,除了日常照顧老人,還要24小時值班,但現在現實問題是沒人願意幹護工。

“這份工作真的又髒又累,工資又低。”多位養老行業從業者直言。

有些老人年紀大了消化系統不好,藥物已經不起作用,這時候護工需要戴手套人工輔助老人排洩,陳文濤坦言,“養老院以外的人很難想象,這份工作有多髒。而且,一些失智的老人還會把這些排洩物塗得滿牆都是。”

何娟娟一直負責養老院的招工,她告訴派財經,“除了健康層面,他們對護工的學歷、年齡、從業經驗、護理資格等層面沒有任何要求。”

派財經調查多家養老機構發現,很多養老院的護工工資在6000元以下。何娟娟介紹,她這邊一位護工的工資在4000元左右,“而且年紀偏大,年輕人沒人願意幹這個工作。”

“我們也去一些院校招聘過。”何娟娟透露,“結果就招聘來一個學生,幹了一天就走了。”

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確實有不少養老院沒辦法很好地照顧老人。何娟娟說,在她過去工作過的數家養老院中,就有對老人不好的養老院。

不過,擺在養老院面前還有一個更令他們頭痛的難題。

03 護工之難

陳文濤認為,矛盾、問題每個領域都有,但養老院最大的對手是——傳統的養老觀念。

“很多來諮詢養老院的老人,不入住的原因是覺得住進養老院丟人。”陳文濤說。

派財經針對養老院隨機調查不同年齡段的10多位讀者。一位70後讀者表示,家中子女眾多不需要送父母去養老機構。多位90後讀者直接表示,不會送父母去養老機構。其中,一位告訴派財經,在他們那邊,送父母去養老院會被扣上“不孝順”的帽子。另一位90後讀者直接說:“送父母去養老院的人也會被子女送到養老院。”

隨著三胎政策來臨,未來,80、90、00後的獨生子女,一對夫妻面臨著贍養4個老人,最多養育3個孩子的境況。

03 護工之難

陳文濤說,這就需要打破傳統的養老觀念,事實上,現在很多養老院的服務越來越專業,也有很多高階養老社群。

“從養老產業來說,社群養老很關鍵,這是後續需要積極研究的地方。”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派財經說,社群養老不是單純的老年住宅概念,需要和社會各領域積極對接,同時基於居家的模式進行,這反而比較健康。不過,他指出,一些老年公寓過多用金融方式包裝,反而是有問題的。

嚴躍進表示,“當前社群的管理越來越成熟,所以社群養老也可以推進。但是社群養老不等於業主自己養老,和房企等也有關係。後續房企管理了大量的專案,也有較好的物業服務和大健康服務,那麼後續此類專案的發展機會是比較大的。”

前述調查中有一位00與其他反對老人去養老院的觀點不一樣。她告訴派財經,她會尊重她媽媽的意願,“勞累一輩子,到老了就是要自由一點,讓她自由選擇,我老了也會自己選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