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中精普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推進腸癌早篩產品的三類...

36氪獲悉,基於血清的結直腸癌等疾病早篩企業「中精普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弘潤創投領投,中關村啟航基金、中關村協同基金跟投;方圓資本連續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推進結直腸癌早篩產品早長靜的醫療器械三類證臨床試驗開展,及商業化推廣。

中精普康成立於2016年,創始人戴旭東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加入Rosetta inpharmatics(不久以6億美元對價被默沙東收購)、Merck。戴博士在Merck負責結合資料演算法和多組學資料的藥物靶點發現;透過發掘疾病機制的生物標誌物,加速藥物研發和上市,具有15年的多組學((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等)資料和疾病機制挖掘經驗。

當前,中精普康團隊主要由資料分析、分子生物學、代謝組學、臨床腫瘤學、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的人才構成。

戴旭東博士2016年歸國,開發了針對多組學疾病機制挖掘的B-GPS系統(生物醫學知識網路系統GPS),該“致病基因預測模型”整合海量醫藥文獻,能夠挖掘疾病和代謝小分子之間的因果關係,篩選與疾病相關的標誌物,發現早期病變。這一演算法模型被應用於結直腸癌早篩領域。

2020年中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數為56萬例,因結直腸癌死亡病例達29萬例(WHO資料)。在結直腸癌早篩領域,腸鏡是檢出率高達95%的金標準,但由於腸鏡是侵入性的檢查,檢查中患者多會感受到痛苦;而無痛腸鏡的價格相對較高,因此急需便捷的非侵入性早篩產品。

當前已上市的腸癌早篩產品技術路徑多為糞便DNA檢測;

中精普康選擇的技術路徑是基於血清多組學模型,監測腸道菌群狀態的改變,進而對腸道健康進行早期預警。

相比糞便檢測而言,血檢的使用依從性更優。公司對標的美國癌症早篩企業Freenome,於2021年12月獲羅氏診斷3億美元D輪融資。

目前,中精普康產品早長靜R主要適用於結直腸腫瘤早篩檢測,具體而言,

取100微升血液,

以LC-MS質譜為檢測手段,結合自研的腸道菌群多組學模型,進行結直腸癌、進展期腺瘤、腸道息肉等疾病早篩,及腺瘤切除術後的隨訪監測。

對於敏感性、特異性等維度資料,2021年,中精普康被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收錄的初步結果顯示:早長靜R的血檢多組學技術,在腸道息肉、結直腸癌早篩等方面的臨床效能,皆不遜於Freenome釋出的資料。就檢測效率而言,目前中精普康可以在收到血液樣本後5個工作日內出具結果。

另外,2021年8月,中精普康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合作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發表在臨床消化國際頂刊《GUT》雜誌(影響因子23。059)上;後續基於這一思路,公司已確定與相關頭部醫院開展大規模臨床研究。

據瞭解,中精普康已與醫科院腫瘤醫院、航天中心醫院,北大醫學部,301醫院等開展合作。除了上述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外,中精普康也佈局了其他代謝相關疾病的產品線。

當前,結直腸癌早篩同類企業和產品包括諾輝健康(常衛清)、康立明(長心安)和銳翌生物(常易舒)等,主要技術路徑以糞便檢測為主。需求側短期來看,中國腸鏡篩查的滲透率不高於5%,因此結直腸癌早篩存在廣泛的未被滿足需求;對標2018年美國腸鏡篩查滲透率60%,國內這一細分賽道的市場容量可超百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