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家“蔬”抵萬金。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莫名地,有點心酸。

在某個特殊的時候,蔬菜,竟然成了高價才可得的一種“奢侈品”。

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大概,從農耕不再成為創造GDP主流,以及工業化大生產之後,人類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因為蔬菜這個早就已經食用自由了的東西,陷入口腔潰瘍的困境。

李麻花說,可以喝白茶啊。白茶工藝簡單原汁原味,保留下來非常多的維生素,能暫時抵消一些吃不到蔬菜的不足。

我趕緊捂住她的嘴。

佛曰,不能說,不能說,一說便是錯。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可不能亂講話,我們畢竟又不是專家、權威,會被網暴的。

李麻花不樂意地說,我爹學中醫, 他說的也不算嗎?

當然不算。

在網際網路上,你爹貴姓?

她啞口無言,最後瞪我好久,吃過一碟子新鮮的草莓才罷休。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2》

有茶友寄來四川的白毫銀針。

請村姑陳品嚐一二。

真是榮幸之至,能借工作之機,嚐遍天下之茶。

茶友給的是一大包四川銀針,用個牛皮紙接鏈自封袋裝著,輕輕一拉袋口就開了,倒了一小筐出來,擺在桌子上。

這是我的習慣,在喝一款從來沒有喝過的茶之前,必定要先觀察,看個明白之後,再喝。

這樣,喝起來更加有數,可以更全面地去觀察瞭解評估一款茶。

筐裡的四川銀針,是小小的,短短的,瘦瘦的,柔弱的一團,嬰兒襁褓似的,摸上去軟軟的,不似福鼎針的渾圓硬挺。

芽頭是瘦小的,細幼的,像個沒長成的孩子。

大部分芽頭只有針,沒有護旗,不比福鼎白毫銀針,是一旗一槍的標準配置。

不過,單論外形,這針已經極似福鼎白毫銀針了,沒有喝過真正福鼎白毫銀針3年以上的茶友,是不一定能分辨出來的。

總體顏色偏綠,比福鼎銀針更加綠一些,細細看去,原來,是白毫太短又稀少的緣故,白毫沒蓋住芽身,導致芽身的綠色透了出來,便使得整筐茶,顯綠。

拉開袋口,聞幹茶的氣息,是一股植物清香,有點帶青味的那種香氣,相比之下,福鼎銀針的幹茶香,毫香更濃郁一些。

燒了沸水,燙壺溫杯之後,稱5克四川銀針幹茶投進去,蓋上蓋子,1分鐘後,聞香。

幹茶香是一股炒堅果的氣味,植物蛋白被烘烤後的味道。

重新取了蓋碗,用沸水燙洗後,投入5克福鼎銀針,蒸一分鐘,聞幹茶香。

福鼎銀針的幹茶香,是更加濃郁的,毫香加植物的幹香。

如果把兩種針分開單聞,估計會分不出差異來,但放在一起對比著聞,氣味之間的差距,馬上就出來了。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3》

再次加熱了沸水,沖泡這款四川銀針。

在第一衝的蓋香上,聞到了鮮爽感,是我們泡福鼎銀針會聞到的那種熟悉的氣息,又鮮又嫩,還多汁。

只是,這股子鮮爽感,如同曇花,並不持久,大約只存在了30秒,便消失無蹤。

想來,沒有持久的鮮爽感,應該是所有移植到外鄉生活的大白大毫茶樹所生芽葉的共同特徵吧。

離開了這片熟悉的土壤,外鄉的風雨,生不出濃郁的鮮爽感來。

繼續聞蓋香,在鮮爽感曇花一現之後,出現的是一股可疑的煙味。

什麼樣的煙味呢?

是冬天燒乾稻草的味道,是灑在菜地裡漚肥的草木灰的味道,是煙燻筍乾的味道。

想來,這款四川銀針,如果不是雨天採的,那也是陰天採的。

且採下來之後,沒有日光萎凋,而是陰乾,或者放槽裡吹乾,故而才生成了這種煙味。

不太清爽的一股味道。

不過,這股煙味也是稍縱即逝的,粗心的人,必定會聞漏了。

花香在蓋香的第三層出現,但極淡極弱極薄,像層薄紗似的,不太明顯,虛虛得像個影子,也很快就散去了。

兩三分鐘之後,蓋子徹底冷卻下來。

此時,蘭花香又出來了,很淡,但比較鮮明。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4》

四川針湯水的滋味,是不太明顯的。

說好聽一點,是清淡,說直白一點,是寡淡。

湯水的總體感受,是柔和的,略有稠度,但太薄了,像一層碎冰,鋪在水面上,輕輕一碰就碎了,也留不下什麼痕跡。

清湯寡水。

通常的銀針,喝完之後,舌上的感覺是豐腴的,有許多的物質在舌面上盪漾,跳躍,它們會生成回甘,生成津液,生成花香毫香等等,還會生成鮮爽的滋味。

但這款四川銀針,如同雁過不留痕,嚥下後,舌面上沒有留下什麼東西。

第一衝第二衝的舌感,是過於清淡的。比起白開水,略多一點茶味。

第三衝起,湯色漸深,滋味感也略有加強,水中有了花香,花香也會留在舌面上,但是,這種感覺,依然十分地淺和淡。

就是我們平時在福鼎的白毫銀針裡喝到的湯水,是稠的,是柔的,是潤澤的,是香噴噴的,是像果漿一樣的,是可以生津的,是有擁有回甘的。

並且,上述口感,是濃郁的。

而這款四川針,前兩衝的湯水就太淺淡了,及至第三衝,稍濃了些,但相比福鼎銀針,仍然算是單的、薄的。

怎麼形容呢?

如果曹丕是一斗,那子建就是八斗。

如果四川針是一斗,那福鼎銀針就是八斗。

單從湯感上來說,一個淡,一個稠;一個薄,一個厚;一個寡,一個富,不是一個量級的。

甚至在第三沖茶湯的尾調裡,還有苦味和澀味在舌面上湧起,舌頭立馬起了一層厚厚的褶子。。。。。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5》

不能辜負茶友的期待,村姑陳不怕得罪人,還是要點評一下。

這款四川針,樹齡應該不算大,8年以下吧——沒有在幹茶和葉底中發現馬蹄結——福鼎銀針的根部,十個有五個是有馬蹄結的,沒有的五個,要麼是不明顯,要麼是採的時候扯掉了。

種植的地方應該不錯,所以在蓋香上還有鮮爽感,湯水裡也有輕微的潤度。

外形跟福鼎銀針接近,茶樹品種應該相差不大,就算不是大白大毫,也是近親培育的。

但工藝上仍有欠缺,跟福鼎的工藝差別較大。

沒有喝到陽光的氣息,沒有喝到乾爽的感覺,沸水注入的時候,第三四衝,沒有乾涸的田地吸水的聲音——含水量是否達標,沒有測過。

有苦澀味,想來如果不是山場位置不好,就是工藝欠佳,當然,是不是採太嫩了?畢竟芽頭看上去過於瘦小孱弱。

生長的地方海拔應該不高,否則為何白毫不夠厚,不夠長,不夠密實到能蓋住芽身的綠底?

雖然有這許多的缺陷,但就福鼎銀針的“形”而言,這款四川針,已經非常接近了。

雖然缺了福鼎針的“神韻”“,但有這個“形似”在,有簡單的香氣和滋味在,有這輕微的鮮爽感在,新入門的茶友,誤以為是福鼎銀針的機率,就非常之大了。

算起來,這款四川針,也算是一款非常不錯的高仿之作了。

沒有喝真正福鼎高山銀針3年以上的,很難分辨出來。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外地的白茶也能叫白毫銀針?村姑陳實測了四川白茶,發現了端倪

《6》

這些年,外省茶對福鼎白茶的衝擊,一直沒有停止過。

當然,福鼎茶人也在各種應對,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收效甚微。

早前,是雲南的月光白,在冠名福鼎銀針。

現在,是這種相似度較高的四川針,在效仿著福鼎銀針的風範。

雖然,白毫銀針白毫銀針,不直的月光白,成不了“針”;白毫不夠密實的四川針,不能稱作“銀”。

它們倆要真的被指認為白毫銀針,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但是,狼來了,是真的。

最可怕的是,自己還在歲月靜好,人家已經兵臨城下。

防禦之道很簡單,提高製茶技術,把茶做得更好喝,即可。

價格戰不是王道,優秀的品質才能降維打擊。

把茶友們的味蕾養刁了,誰的茶都喝不慣,只認你的茶。

這才是最終的勝利。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