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瘦身"計劃!澳洋健康"甩包袱"背後:化學纖維業務成業績拖油瓶

自2015年以來,澳洋健康(002172)形成了化學纖維及大健康兩大主業的發展格局。而受粘膠短纖的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澳洋健康化學纖維業務近幾年接連整體虧損,這也直接拖累了公司業績,澳洋健康扣非後淨利潤已連續三年虧損。為此,澳洋健康啟動“瘦身”計劃,欲將化學纖維業務進行剝離並全面向大健康業務轉型,但轉型之路走的如何尚是未知數。

開啟"瘦身"計劃!澳洋健康"甩包袱"背後:化學纖維業務成業績拖油瓶

剝離化學纖維業務

據澳洋健康釋出出售資產草案顯示,此次交易的標的資產為與差別化粘膠短纖和普通粘膠纖維製造和銷售業務相關的全部非流動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待轉業務資料以及待轉員工,標的資產即與差別化粘膠短纖和普通粘膠纖維製造和銷售業務相關的全部資產的交易對價為17。4億元。

澳洋健康此次的交易對方為賽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賽得利(鹽城)纖維有限公司。據瞭解,賽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賽得利(鹽城)纖維有限公司均是賽得利集團的組成部分,其中賽得利(鹽城)纖維有限公司是為承接此次交易標的資產而設立。

據介紹,賽得利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商。賽得利集團在中國設立了四家纖維素纖維工廠(旗下運營管理五家工廠),另有一家萊賽爾工廠、一家紗線工廠和水刺無紡工廠,纖維素纖維的產能達140 萬噸。

而澳洋健康上市時,公司主營業務為粘膠短纖的生產銷售。2014年,該公司籌劃實施收購澳洋健投100%股權事宜,該事項於2015年實施完畢,澳洋健康形成了化學纖維及大健康兩大主業的業務格局。

澳洋健康談到,透過此次交易,上市公司將實現公司的業務戰略調整,剝離化學纖維業務,全力投入醫療健康業務。

澳洋健康還表示,透過本次交易,公司預計可以獲得約17。4億元現金。將上述現金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後,公司負債規模將明顯降低,償債風險將得到有效控制。

扣非後淨利潤三連虧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澳洋健康剝離化學纖維業務背後,公司業績已受到拖累。

財務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澳洋健康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47。11億元、29。82億元、30。83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1035。98萬元、-4。25億元、-4。59億元,澳洋健康歸屬淨利潤已連續兩年虧損。而2018年-2020年,澳洋健康實現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約-9157。36萬元、-4。79億元、-6億元。

澳洋健康業績虧損,受到化學纖維業務的拖累。近年來,粘膠短纖的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澳洋健康粘膠纖維業務出現嚴重困難。資料顯示,澳洋健康此次交易標的資產在2019年以及2020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7939。89萬元以及-59963。51萬元。

同時,澳洋健康談到,由於公司2018年起透過銀行借款籌資興建“16萬噸/年差別化粘膠短纖專案”,公司銀行借款規模迅速擴大,而由於過去三年粘膠短纖業務持續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公司淨資產不斷減少,公司的經營性負債的金額也顯著超過經營性資產的金額。

澳洋健康亦坦言,公司剝離過去三年持續嚴重虧損的粘膠短纖業務以後,將不再受到粘膠短纖行業價格波動因素的影響,避免了進一步出現虧損的可能性。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對於澳洋健康而言,剝離虧損的化學纖維業務是為了止血。

澳洋健康在2020年年報中提到,2021年加快資產的最佳化調整,實現大健康產業的升級轉型,整合資源拓展新業務。

關於公司向大健康業務轉型具體的業務規劃以及佈局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澳洋健康證券部進行採訪,相關人士表示,“我們這邊主要做的還是資訊披露的義務,具體的戰略規劃我這邊還是不太清楚的”。上述相關人士還表示,“我和公司董秘聯絡一下,後續如果董秘有時間的話,會給回電話。”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未能收到相關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被貼上醫美概念股標籤的澳洋健康,今年年內股價已翻倍。截至6月8日,澳洋健康收5。99元/股,總市值為46。51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劉鳳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