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近幾日,數千只股票價格重回兩年前,一度十分被市場看好的黑馬科大訊飛,亦無法逃脫大盤趨勢。就在上週科大訊飛剛剛釋出了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一季度財報,雖然仍舊是資料一面向上,但依舊無法阻止科大訊飛跌勢。

憑藉語音智慧和智慧硬體一馬當先的科大訊飛,能否扛起“平臺+賽道”的多元業務佈局?多賽道佈局是多條腿走路,還是會“拖後腿”?一直被詬病的毛利率下跌、過於依賴政府補貼等老問題,科大訊飛又如何解決?

亮眼的財報背後:科技公司不斷下滑的毛利率

2021年科大訊飛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83億元,同比增長40。61%。2022年第一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35。06億元,同比增長40。18%。公告同時指出,科大訊飛是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過去十年來唯一連續10年營收年增長均超過25%的上市公司。

但在利潤資料方面,從產品方面來看,科大訊飛2021年教育產品和服務毛利率為51。66%,同比下降2。59%;開放平臺毛利率為21。21%,同比下降2。87%;資訊工程毛利率為20。51%,同比下降6。33%。

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科大訊飛在教育賽道的毛利率下降,一部分原因是硬體產品佔比的增加,以及教育業務本身的經營屬性和社會公益屬性,以及大環境政策方面的影響;開放平臺業務中,由於國家對網際網路流量加大監管,廣告業務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當前,科技公司普遍遇到利潤率下降的問題,一方面是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廠,在2021年都遇到了淨利潤下滑情況,另一方面是漢王、科大訊飛這樣主攻智慧技術與解決方案的企業,也未能避免類似的問題。

利潤率下降,與原材料成本上升、壞賬增加、人工成本上升、銷售費用增加、業務擴張都有很大關係。教育與廣告營銷如何很好地結合,一直是個存疑的問題,而廣告業務也並非科大訊飛的核心業務。據財報分析顯示,科大訊飛2021年在更多城市進行了戰略合作佈局,使智慧城市業務毛利率下降較多,同時醫療業務的毛利率下降了9個點。

與之核心業務相近的網易有道,也在近日公佈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財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剔除K9學科培訓業務後,網易有道2021年Q4淨收入達10。49億元,同比增長22。6%。雖然營收與科大訊飛差一個量級,但其2021財年毛利率為 49。5%,2020 年為 43。8%,處於增長的趨勢。

網易有道主要營收包括課程服務、智慧硬體、線上營銷服務。而科大訊飛2021年相關教育產品和服務毛利率雖然高達51。66%,但科大訊飛各業務線的總體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這也不由引發一個擔憂:2021年科大訊飛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8。93億元,遠低於2020年22。7億元的水平。對於靠智慧語音起家的科大訊飛,能否支撐起它的多元業務佈局?

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平臺+賽道”,基本盤穩不穩得看“引力”夠不夠

科大訊飛的業務版圖,是按“平臺+賽道”來劃分的。“平臺”即依託人工智慧開放平臺——訊飛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以及產業生態的持續構建,在平臺應用“賽道”上,科大訊飛也在教育、醫療、辦公、智慧城市等領域不斷佈局。

在此基礎上,科大訊飛在2020年年底提出“根據地”業務,指可以穿越經濟週期、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小的業務,大致分為以下6個型別:

G-B-C融合型根據地業務:這類業務是指同時面向政府、企業/單位和消費者。比如英語聽說教考管理平臺,能夠為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服務產品;

市場覆蓋型根據地業務:指在市場上已經實現了良好覆蓋的業務,比如學生個性化手冊;

剛需帶動型根據地業務:主要是智慧醫療類涉及民生的業務;

價值客戶型根據地業務:主要是智慧汽車領域;

區域勢能不斷增強型根據地業務:主要是指訊飛和一些地方城市開展戰略合作,如2021年推進了和3個省、9個地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C端根據地業務:指的是公域和私域流量一體化的線上營銷平臺。

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圖片來源:科大訊飛

我們透過科大訊飛AI有引力業務全景圖可以發現,其業務已經多元到複雜的程度。根據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在業績會上的總結,科大訊飛2021年的業務關鍵詞有兩個:聚焦核心價值、系統性創新。聚焦核心價值意味著公司主營業務有持續盈利的能力,基本盤穩定。去年科大訊飛在教育、汽車、智慧城市等核心賽道上均有不錯的成果。

其實,在多業務的生態下,基本盤穩不穩,要看的是其引力足不足。也就是科大訊飛的源頭核心技術——AI能力,能否支援起教育、汽車、城市、醫療、金融、汽車等等這個大盤。

憑藉智慧語音技術起家的科大訊飛,在智慧語音技術領域自然有著長期的研究積累,其中,中文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等多項技術目前依舊有很大優勢。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11月美國的技術研究機構NIST舉辦的一場全球性智慧技術擂臺賽中,科大訊飛在22個智慧技術專案中包攬了冠軍。

科大訊飛的多賽道佈局,是否“拖後腿”?

其實,在拼技術的時代,技術不再是一項技能,而是一套打法。正如財經無忌所說,AI實現產業化與商業化不再是從0到1的單點技術突破,而是從0到N的大規模產業化實踐。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打磨這麼多年,目前給出的解法是“系統性創新”,即:一是關鍵的核心技術效果要跨越技術鴻溝,達到應用門檻;二是深度融合創新鏈條上的各個關鍵技術,激發創新能力;三是針對重大的歷史命題社會命題進行系統性解析,並將其轉化為科學問題。

2021年科大訊飛正式推出60個語種5大類能力,使得研究效率提升50%。目前,以科大訊飛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正在持續構建,訊飛開放平臺已經對外開放449項AI能力及方案,匯聚開發者數達到293萬。科大訊飛在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從AI龍頭+開發者的“二維”生態,升級到AI龍頭+行業龍頭+開發者的“三維”生態,開放場景匯聚開發者創意,藉助低程式碼和零程式碼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落地效率,這是一個利好的趨勢,但是存在一定隱患問題。

科大訊飛曾預計,在2022年根據地業務佔比要達到50%,增幅要超過60%。當實現千億收入目標的時候,差不多有500億來自根據地業務,這樣就會具備持續的盈利能力。而目前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科大訊飛能否擺脫“輸血”,實現生態的自迴圈?

上文談到研發投入,目前科大訊飛資本化研發投入佔比仍處於高位,2021年資本研發投入的比例為38。49%,這與相同定位的科技公司研發資本化率一般在30%左右比,仍然較高。而這也存在著一定隱患。

此外,科大訊飛一直被業界詬病的是對政府補貼的依賴。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12億、4。26億以及4。39億,佔總利潤比例分別為50。24%、31。23%、28。21%。其近三成的利潤來源仍舊是政府補貼。這還沒包括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定額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

科大訊飛能否擺脫“輸血”,實現自身生態內的自主迴圈,這決定了其能否真正起飛。一方面是從加大投入到研發進入正常提升的軌道,另一方面是多業務板塊能夠跑通,其AI能力真正能夠支撐其多元的業務佈局,這樣才能告別補貼,實現持續的盈利。但是,在技術層面的“系統性創新”,以及業務層面的多賽道佈局之間,如何平衡發展,是一個非常關鍵且值得去摸索的問題。

文:婉君 / 資料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