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楊昆: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杜燕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當前電力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中電聯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日前在2022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要穩步推進煤電由主體電源向調節型電源轉變,大力推動電源結構清潔綠色轉型,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發揮煤電支撐性調節性作用

煤電是電力工業執行的基礎,也是由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的。2021年下半年,部分地區出現了缺煤限電現象,這一時期煤電以47%的裝機佔比貢獻了超過60%的發電量。

根據中電聯預測,2022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時段部分割槽域電力供需偏緊。保障電力安全供應,任務仍然艱鉅。

日前釋出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指出,發揮煤電支撐性調節性作用。加快推進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充分發揮現有煤電機組應急調峰能力,有序推進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

“到2030年隨著新能源佔據裝機主體,煤電仍然是系統靈活性和發電量的第一大支撐電源。到2060年基於系統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考慮,煤電依然會保持一定的規模。”楊昆認為,煤電平抑新能源大規模介入的波動性和隨機性,保障新能源消納和電網穩定的“壓艙石”作用還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十四五”期間煤電發展要堅持嚴控增量、最佳化存量、適度安排煤電新增規模,服務新能源發展。

他進一步解釋說,煤電機組儘可能按照增機減量的思路安排執行,增加裝機滿足電力平衡要求,減少發電量,儘可能利用清潔能源發電,減少碳排放;繼續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完善電力市場輔助服務補償與交易等政策,引導煤電發揮容量效應和靈活性優勢,做好煤電延壽管理,保留2500萬以下煤電機組執行,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加強對火電企業金融的支援,推動電煤中長期簽訂及履約監管,將合同履約評價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惡意違約中長期合約履約過低的責任方企業實行聯合懲戒。

“我們要從保障能源安全、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煤電兜底保供、系統調節、應急備用等多位價值,先立後破、循序漸進,確保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有序替代。”楊昆說。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雙碳”目標為風電、太陽能發電提供了發展空間。中電聯預計,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日前釋出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

“‘十四五’及今後一段時間是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期,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成為裝機的主要能源。”楊昆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的增加,煤電機組的相對容量下降,作為系統穩定執行重要支撐的轉動慣量也隨著相對減少,電力電子部件和裝備大幅度增加,電力系統的電力電子化將導致其結構特徵、執行特性、控制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一些在傳統電力系統接觸不多或研究不深的問題將會給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帶來挑戰,需要下大力氣從新型電力系統的理論方法。

他進一步表示,新能源佔比逐步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雙高與雙隨機的特點,需要採取系統性措施,建設數字化、智慧化電網,加強源網荷儲間的多元互動協調,要大力推動技術創新,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結構、執行、源網荷儲協調等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和攻關,制定出臺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標準。

楊昆同時認為,要進一步最佳化電網結構,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造大範圍資源最佳化配置平臺,持續最佳化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推動建設適應分散式、微網發展的智慧配電網,提升電力系統數字化水平,基於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規模超算等基礎,建設多源協同排程系統,最佳化電網執行模式,大幅度提升系統執行、預測精度,事實電力供需資訊的實時匹配和智慧化響應,確保系統安全、穩定、可控、能控、在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