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對於大多數身處新興行業的企業來說,被高高捧起,又被重重摔下,似乎是一種宿命。

過去幾年熱度頗高的AI行業也不能例外,已經上市的AI公司裡,格靈深瞳曾經被大佬徐小平和沈南鵬爭論“到底值幾千億美金”,但如今它的市值只有40億,單位是人民幣。

貴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則在歷經了兩次問詢後,終於被證監會在本月同意了在科創板上市的註冊申請。

這背後是AI行業在近些年裡的曲折發展。2016年,Alpha Go橫掃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震驚整個科技界。大眾對AI將來的應用場景開始了無限遐想,媒體湧入加以宣傳,AI成為了盛極一時的造勢神話。

但三四年過後,人們逐漸發現AI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對生活的改變也不過爾爾。昔日風光無限的AI企業們的負面也開始頻繁見諸報端,上市之路更是走得頗為艱難。

在眾多AI企業中,雲從科技無疑是幸運的,至少它還撐到了上市融資的這一刻,但云從科技也是不幸的,在AI行業過去數年的狂奔中,雲從科技積累了不少問題,以至於最終只能“流血上市”。

AI行業的崛起、高潮、再到跌落,也是雲從科技發展的縮影。而透過本文,我們試圖從以下三個問題來解析雲從科技:

1。開局風光融資數十億,雲從科技為何還要執著“流血”上市?

2。深陷虧損泥潭的雲從科技,其經營狀況和業務到底如何?

3。想要扭轉頹勢,除了上市補血,雲從科技還能做些什麼?

01

完美開局,難解連年鉅虧  

作為AI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的開局頗為風光。

這很大程度上仰賴於經歷光鮮的創始人周曦。2006年,周曦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下稱“UIUC”)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在校期間,周曦就把自己在AI視覺方向的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先後帶領團隊代表UIUC接連參加了多項國際比賽,戰勝了MIT、東京大學、IBM等著名研究機構,接連拿到六次智慧識別大賽的世界冠軍,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論文影響因子更是高得驚人。

博士畢業的周曦自然不愁高薪offer,不過中科院大佬袁家虎注意到了這位當年的AI頂尖新秀,三次赴美邀請他回國發展。於是周曦最終選擇在2011年回國,並聯合創辦了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從事影象視覺方面的研究。

這也成為周曦日後創辦雲從科技的伏筆,以及雲從科技在融資過程的重要背書。在中科院的五年裡,周曦發現了AI視覺的強大魅力及其廣闊市場。2016年,周曦決定放棄中科院的優厚待遇,成立雲從科技。

有一個留美博士畢業,曾是中科院地方分研究院大佬的創始人,雲從科技的融資程序自然是相當順利。僅在天使輪,雲從科技就拿到了6000萬元的融資,同年年底,雲從科技又獲得了A輪2億元的加註。

隨後幾年裡,隨著AI概念在國內盛行,一大批技術人員投身演算法研究, AI相關概念的公司更是受到熱捧。2017年,大量AI視覺公司獲得大筆融資,如曠視科技就獲得3600萬美金的C輪投資。

但在眾多企業之中,周曦創辦的雲從科技仍是最被看好的幾個AI企業之一,元禾原點、廣州基金等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都非常看好雲從科技的市場潛力,直接在B輪投入5億元。

而在這期間,“AI四小龍”格局也得以確立,除了商湯、曠視、依圖三家之外,雲從科技毫無意外的位列其中,創始人光環加持,融資金額一路走高,雲從科技的完美開局還在延續,之後的三輪融資,雲從科技先後獲得了10億元、3。1億元和18億元的加持。

成立五年,雲從科技風光融資數十億,估值更是接近150億。獨角獸、最有潛力企業等獎項的評選,雲從科技拿到手軟,被資本推到聚光燈下的它顯得格外耀眼,資金更不應成為雲從科技發展的阻礙。

然而,此番上市,雲從科技得到的評價卻多是“流血”,“血拼”上市的評價。雲從科技的完美開局,並沒有讓它維持住曾經的風光,貴為“AI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還是到了不得不上市募資的地步。

一方面,隨著行業發展,AI公司正脫離“講故事”的階段,開始面對產業落地的現實。另一方面,雲從科技所在的影象識別領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無論是落地的實際應用,還是與其他企業競爭的過程,雲從科技都避免不了大筆燒錢。

這也使得雲從科技儘管先後融資數十億,卻仍然卻深陷虧損困境。

雲從科技提交最新的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雲從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8億元、7。51億元和10。7億元,而三年間的虧損則分別為6。4億元、8。13億元和6。32億元。三年期間虧損金額高達20。85億元。

昔日風光開局帶來的融資隨著發展和競爭不斷被消耗,但現階段雲從科技的造血能力,卻無法完全抵消公司的虧損頹勢,雲從科技難以規避的鉅額虧損,正是其繼續執著於融資上市的最重要理由。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02

入不敷出,錢“坑”哪兒了?

連年的鉅額虧損,加之營收規模與企業估值無法匹配,雲從科技申請上市不得不經歷兩輪問詢,甚至審議一度被中止。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雲從科技出現長期虧損,以及現在面臨資金流的困境。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可找到一些原因。

研發投入比高出了科技類公司的正常水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4。54億元、5。78億元和 5。34億元,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5。66億元;公司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高達59。39%。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在AI行業,這似乎是個無解的難題,雲從科技作為典型的高科技演算法企業,研發投入對演算法精度有關鍵影響,為了使自己演算法的準確率及響應時間不被同行打敗,相關AI企業都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造成行業嚴重的內卷局面。

與此同時,同行間的人才爭奪也在不斷地提升演算法技術人員的薪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

內卷的結果造成雲從科技在內的AI四小龍,目前無一盈利,且都出現鉅額的虧損。

除了來自同行業的競爭,巨頭們也在紛紛宣佈進入AI。AI領域彷彿成為了群雄逐鹿的戰場。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眾多實力雄厚的大廠也已經開始佈局,面對眾多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雲從科技無論是資金還是流量上亦或者人才儲備上,無疑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很難和對手匹敵。

除此之外,攝像頭硬體廠商也在拓展AI市場,比如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研發投入方面海康威視三年研發投入超過200億元,大華股份也超過92億元。

雲從科技的研發總規模雖然超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但與國內龍頭企業相比,顯得不值一提。

如果說技術是驅動企業的發展,那麼雲從科技現在的狀態就是,已經儘自己所能,卻發現自己的投入還不及頭部企業的一個零頭。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奇偶派製圖

前有同行的內卷競爭,後有網際網路巨頭和硬體廠商高資金進入,他們的加入會對資金緊張的雲從科技帶來巨大挑戰。如果雲從科技不想被大廠超越或吞併,只能不斷地研發,來加深自身護城河,這造成了高額的研發投入。

較低的毛利率成為雲從科技陷入虧損泥沼的另一原因。從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來看,近三年“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產品”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23。48%、31。50%和 12。72%,毛利率分別為 89。30% 、75。86%和 73。99%;“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產品”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76。52%、68。50%和 87。28%,毛利率分別為 23。43%、28。19%和 31。34%。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業務型別構成情況如下: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整體來看,2019-2021年,雲從科技主營毛利率分別為38.89%、43.21%和36.76%,近三年主營毛利率的平均水平為40%。相比於曠視科技產品的毛利率59%,依圖科技產品的毛利率63%,商湯科技產品的毛利率70%,雲從科技的盈利能力遠不及行業平均值,毛利率水平在“AI四小龍”中排名倒數第一。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奇偶派製圖

雲從科技主營毛利率低原因是公司佔大頭的產品“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毛利率相對不高,三年平均下來只有27。65%,而該產品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卻高達77。43%,拉低了公司整體產品的毛利率。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產品”屬於單一化產品,需安裝除錯或定製開發,而定製化程度越高,外包服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導致產品毛利率相對較低。

應收賬款的持續疊加,給雲從科技帶來高額壞賬。2019-2021年,雲從科技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3。08億元、5。23億元和4。2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19%、69.36%和39.07%。截至2021年末,雲從科技壞賬準備金額已經高達6715。48萬元。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公司出現應收賬款金額持續位於高位的主要原因,是雲從科技的下游客戶主要以銀行、機場、公安等大型政企客戶為主。因為政企專案付款需經過嚴格的驗收、專項決算審計及資金審批流程,並待相應專項資金到位後才能支付款項,導致部分專案回款時間晚於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回款週期加長。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雲從科技主要客戶  來源:官網截圖

持續攀升的應收賬款不僅給雲從科技帶來了沉重的壞賬壓力,也讓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惡化。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支出分別為5。06億元、4。62億元和5。47億元,三年內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已超過15億元。

03

上市非唯一“解困”答案   

雲從科技現在面臨的困境,許多公司在發展前期都有遇到。但仍有不少公司能逆境翻盤,這也預示著,雲從科技的未來,仍然有望以各種方式“解困”

而在這一過程中,上市融資往往只是第一步,雲從科技想要扭轉頹勢,它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比如把產品做到更有差異化。統計發現,雲從科技很多解決方案和其他企業類似,主要都是聚焦在安防、金融和零售行業,同質化競爭也導致內卷效應進一步加劇。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奇偶派製圖

在2018年左右,一套人臉識別演算法能賣上千萬,現在只值40萬元,影象識別演算法的門檻是越來越低,這是一位技術大牛從AI創業公司離職後發出的感嘆。

同樣是提供AI影象演算法的公司軟虹科技,做到了自己產品的差異化。2022年不僅能創造2。5億元的盈利,而且產品的淨利潤率也高達36。8%,這或許才是資本市場對AI科技所期待的樣子。

軟虹科技有自己鑽研的細分領域,是為智慧手機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攝影最佳化解決方案,用於改善消費者對提升手機攝影功能。現在客戶包括華為、三星、OPPO、VIVO、小米、索尼、LG、傳音等知名手機廠商。

佔領一個沒有被同質化的細分領域後,公司才可以有高利潤率的盈利。有了資金,軟虹科技又開始為新興市場智慧駕駛提供視覺解決方案,形成一個良性迴圈,而並沒有去拓展安防、金融和零售行業等紅海市場。

此外,也可以嘗試做軟硬體結合的產品。如果AI演算法無法佔領一個細分領域,可以嘗試發展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構建自己的產業生態,以防止被上下游廠商替代。

雲從科技現階段的商業模式核心是銷售自己的“模型”和“算力”,實現盈利的途徑是讓客戶使用時付費。儘管AI模型和算力看上去光鮮亮麗,外表有一層高技術的外衣。可業務發展模式相當受甲方的牽制,永遠逃脫不了自己是“技術外包”的身份。

購買AI產品的客戶為了降低成本,後期往往會選擇自行開發模型和演算法。以計算機視覺領域為例,作為演算法採購商的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攝像頭硬體廠商,就已經在推進視覺識別演算法業務,來構建自己的上下游生態。

技術或許可以被模仿和趕超,但把技術融合進行業和產品中,才能突顯出技術的價值,實現穩定的商業化,並建立起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把儘可能多的產品做到可複製。雲從科技產品的大頭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近三年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77%,但毛利率僅為28%。毛利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該產品不能“複製”給下一個客戶使用。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不像“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方案”,只需要授權和簡單的框架修改,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產品。而是需安裝除錯或定製開發,這就導致了高昂的服務成本和人工成本。

如果花了很多的人力和財力資源,辛辛苦苦做成的產品,不能被下一家客戶使用。開闢下一個客戶後,又要重新設計、開發、測試和安裝,這樣產品的毛利率自然是高不起來,也最終會影響到整體營收和利潤。

在當前客戶的基礎上,透過以上三個舉措,雲從科技可以讓研發投入獲得更高的回報,以獲得持續穩定的營收,並提升產品的毛利率。從而緩解鉅額研發投入帶來的資金壓力,規避產品毛利率低導致的造血能力不足的問題。

隨著上述舉措的落實,資金得到改善的雲從科技還可以拓展新領域客戶,從而進一步縮短應收賬期。

這或許才是深陷虧損的雲從科技,在上市融資之外更實際的“解困”方法。

04

寫在最後  

知名的Gartner諮詢公司曾提出一個技術成熟度曲線,把新科技的成熟演變速度及要達到成熟所需的時間,分為5個階段: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滅低谷期、穩步爬升恢復期和生產成熟期。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三重門:提不高的毛利、降不下的研發、控不住的應收

技術成熟度曲線圖  來源:網路

不難看出,雲從科技也正在這一週期之中,在技術萌芽期看到了廣闊的AI市場,資本不斷注入,一路高歌猛進,期望值也隨之越來越膨脹;而現階段的雲從科技,正處於期望膨脹期與泡沫破滅低谷期之間。

在這個階段,像雲從科技這樣的企業,正身處通往倒下和騰飛的岔路口,未來走向何方,取決於當下雲從科技所做的選擇。

在“流血上市”之後,雲從科技能否重回上升通道?或許還需要看上述問題它是否能解決,以及發展方案它是否能落實。

參考文章:

1,《喂不飽的AI四小龍》光子星球 ;

2,《AI向垂直,“四小龍”的故事還好講嗎?》羅少商業評論;

3,《雲從科技衝刺IPO:加速產業落地,預計2025年盈利 》熱文生活新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