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句話就沒了129億,真酸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界 (ID:ishijie2018)

,作者:林夏淅,編輯:劉肖迎,原文標題:《一句話毀掉129億》,題圖來自:《華爾街之狼》

千億果鏈龍頭歌爾股份閃崩。

6月22日,A股開盤後4分鐘,歌爾股份就出現9。13%的跌幅,隨後就被巨量賣單牢牢封在跌停板上,市值一天蒸發了129億元。

訊息面上,長年跟蹤蘋果資訊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稱,美國科技巨頭Meta將2022年出貨量預測下調了40%,從1000萬件~1100萬件降至700萬件~800萬件,同時推遲了2024年之後所有新的頭顯/AR/VR硬體專案。

一時間,投資者亂作一團,有對郭明錤這種私自放出訊息的行為大加指責的,也有被這種短短几分鐘內跌停的景象所震驚的。

收盤後,郭明錤在推特上又補充說明道,上一條預測是基於他個人調查和判斷,並非官方資料,且將40%的下調幅度糾正為25%~35%,還表示訂單削減主要在2022年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郭明錤在推特上釋出訊息的時間是上午9點42分,在此之前,歌爾股份當天已有數十筆超過3000手的大單成交,市值4分鐘蒸發了118億元。

這意味著有部分機構提前從其他渠道獲得了訊息並出逃。

歌爾股份為什麼跌?

Meta下調出貨量,對歌爾股份有多大的影響?

具體來說,IDC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1095萬臺,其中Meta

(原稱Facebook)

旗下的Oculus份額達到80%,預計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將達到1573萬臺,同比增長43。6%。

作為全球VR頭顯的出貨主力,Meta在2020年選擇了歌爾股份作為其頭顯產品Oculus的核心供應商,歌爾股份也因此在AirPods之外,拓展了的新增長點。

在歌爾股份的收入結構中,VR類產品被包含在“智慧硬體”這一收入分類下,而智慧硬體業務給歌爾股份帶來的收入,從2018年的66。27億元增至2021年的328。09億元,在2021年首次超過了包含Airpods的“智慧聲學整機”業務。

從收入佔比來看,2021年兩類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41.94%和38.73%,與2020年相比,VR和耳機對歌爾股份的影響已然發生了一個扭轉。

說一句話就沒了129億,真酸爽

與此同時,智慧硬體業務2021年為歌爾股份貢獻了41。29%的毛利,也遠高出智慧聲學整機和精密零元件的28。32%和28。94%,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有訊息稱歌爾股份是Oculus的獨家供應商,那麼一旦郭明錤此次推文訊息屬實,歌爾股份將成為供應鏈內首當其衝受到重創的企業。

就相關情況,歌爾股份對市界表示,“因為牽扯到具體客戶的具體專案問題,涉及保密協議,不便直接回復。對於網路上的傳言,建議投資者有所甄別,尤其是資訊來源過往的一些表態。”

至於之後是否會發布相關公告或採取提振股價的措施,公司方面表示對於網路傳言沒有必要以公告迴應,股價方面不是公司能控制的,還是要看後續市場的反應,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而在一個國外統計蘋果爆料資訊準確度的排行榜上,郭明錤2020年以來爆料的“戰績”達到142條,準確性78。2%。

不管訊息真假,從結果來看,郭明錤還是以一己之力讓歌爾股份在一天內蒸發了129億元。

難以擺脫的被動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歌爾股份投資者第一次被市場訊息挑動神經。

2022年3月29日,有市場訊息稱,蘋果將對AirPods耳機砍單,導致歌爾股份盤中觸及跌停,最終以7。7%的跌幅收盤,當日立訊精密也大跌6。11%。

4月5日,郭明錤曾在推特上發文稱,由於產品細分策略的失敗,AirPods 3的需求明顯弱於AirPods 2,2022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AirPods訂單減少了30%以上。為避免重蹈覆轍,AirPods Pro可能會在2022年下半年蘋果推出AirPods Pro 2後停產。

雖然無法獲知AirPods 3的具體銷量,但從亞馬遜公佈的2022年6月TWS耳機榜單來看AirPods 3不論是評分、熱度還是總排名,都不如AirPods 2和AirPos Pro。

巧合的是,近期兩次因市場訊息導致大跌當日,歌爾股份的收盤價分別落在了33。94元/股和34。09元/股,相差無幾。

面對市場上的負面訊息,歌爾股份始終以“涉及客戶保密協議”為由,未給予明確的說明,但都給出了否認的態度。

然而從財務資料來看,市場之所以對外界的“風吹草動”有如此大的反應,與歌爾近年來對大客戶愈發依賴的趨勢有直接關係。

說一句話就沒了129億,真酸爽

Wind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歌爾股份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出現明顯上漲,從2019年的69。27%大幅度提高至2021年的86。54%,與A股市值前10的蘋果概念股相比,不僅集中度居於首位,遠超出61。46%的均值,也是近兩年集中度提高幅度最大的。

拆解來看,歌爾股份第一大客戶貢獻的收入佔比在2021年有所回落的同時,第二大客戶收入佔比卻實現翻倍,直接提高了前五大客戶收入的佔比。

說一句話就沒了129億,真酸爽

結合其智慧硬體和智慧聲學整機業務的趨勢,大機率是蘋果帶來的收入佔比有所下降,Meta帶來的收入佔比有所提升。

爭取到實力強悍的大客戶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從毛利率和淨利率來看,伴隨歌爾股份與大客戶關係逐漸繫結的,是其不斷下滑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從2016年的22。39%,一路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13。72%,在A股蘋果概念市值前10的公司中,這樣的跌幅是數一數二的。

說一句話就沒了129億,真酸爽

近幾年歌爾股份之所以能將淨利率穩定在3。5%~5。5%,主要還是靠壓縮三項期間費用。

事實上,透過“貼錢”搶奪更多使用者,是Meta釋出頭顯產品以來的一個顯著標籤,Oculus Quest的價格更是從最初的399美元降至299美元,以此達到提高產品普及度的效果,扎克伯格也表示公司將對相關業務持續“輸血”。

扎克伯格尚且無法從中牟利,那麼近幾年內智慧硬體業務也都無法成為歌爾股份利潤豐厚的“蛋糕”,依然是以量取勝的“苦力活”。

說到底,不管是乘上蘋果的東風,還是抱上Meta和扎克伯格的“大腿”,歌爾股份扮演的都是被動的代工角色。既然無法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那麼投資者自然也會對市場上的風吹草動保持警惕。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創立獨立品牌或是一條出路。但

以供應鏈起家的公司受到多方制約,鮮少能做成優秀的品牌

。要真正地“走出代工廠”,意味著要與蘋果、Meta這樣的大客戶成為競爭對手,而眼下的歌爾顯然還不可能邁出這一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界 (ID:ishijie2018)

,作者:林夏淅,編輯:劉肖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