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隨著去年國光電氣(688776。SH)上市和思科瑞過會,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被迅速推至臺前,其人其事被津津樂道。有意思的是,4月15日即將上會的貴州振華風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風光”)股東名單中又一次出現張亞身影,“長袖善舞”的資本大佬再被聚焦。

鈦媒體APP注意到,雖然振華風光是正宗的國企,實控人為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但從公司發展到謀求上市,竟在不同階段、不同角度打上張亞的“烙印”,且其已在上市前賺得盆滿缽滿。

另外,穿透振華風光漂亮的業績來看,不僅應收持續高於營收,現金流為負,研發費用還在顯著低於同行,公司盈利質量並不高。

第二大股東IPO前已套現2.88億元

振華風光前身國營第四四三三廠,是我國以加強國防建設戰略為中心的“三線建設”企業之一。2005年,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振華”)出資2000萬元設立國有獨資公司振華風光有限,經營範圍為半導體積體電路,目前主要產品包括訊號鏈及電源管理器兩大類別。

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公司產品體系,來源:振華風光招股書)

而根據公開資料,張亞出生於1969年,身份證號碼顯示其為安徽籍,碩士研究生學歷,其介入振華風光有限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

當年,振華風光有限註冊資本由2000萬元增至5000萬元,中國振華和深圳市正和興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正和興“)以1元/註冊資本各認繳750萬元、2250萬元,後者持股45%。張亞持有深圳正和興72。02%的股權,為深圳正和興的實際控制人。

到了2021年2月,公司需要資金啟動封測專案建設,於是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最終中國振華、深圳正和興分別出資1。50億元和5000萬元認繳振華風光有限新增的1117。818萬元註冊資本,增資價格為17。89元/註冊資本,正和興的持股份額變成39。2359%。

2個月之後,公司再增資,將6686萬元國撥資金轉為振華風光有限261。2739 萬元的註冊資本,價格為25。59元/註冊資本。

同年5月,正和興因資金需求,轉手以37。27元/註冊資本的高價將手裡的股權轉讓給2傢俬募基金,其中的442。7320萬元出資(佔振華風光有限註冊資本的比例為6。60%)轉讓給棗莊捷嵐,328。6950萬元出資(佔振華風光有限註冊資本的比例為4。90%)轉讓給廈門匯恆。

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深圳正和興股權轉讓價格與同年增資價格對比,來源:振華風光首輪迴復問詢意見)

換句話說,此次高價轉讓,深圳正和興一次性變現2。88億元,而此前公司2次增資振華風光的累計耗資也僅725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周曉晨是張亞配偶哥哥之子,其持有棗莊捷嵐執行事務合夥人深圳前海捷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80。00%的股權,為棗莊捷嵐的實際控制人。

另外,長期位居第二大股東,深圳正和興在振華風光IPO前的突擊分紅中也分走了很大一塊。2019年、2020年,公司派現2742。83萬元和11415。46萬元,近四成的分紅都進入了深圳正和興的腰包。

現在,位居第二大股東的深圳正和興和張亞只需靜待振華風光上市,屆時的資本盛宴,或才是真正的造富神話。畢竟在套現2。88億元之後,深圳正和興手裡仍持有振華風光26。21%的股權。

第二大股東IPO前已套現2.88億元

當然,振華風光帶給張亞的絕不止投資收益。鈦媒體APP梳理發現,在振華風光的發展歷程中,總繞不開張亞控制的企業。

2011年,張亞等6名自然人成立了成都環宇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環宇芯”),註冊資本200萬元,其中張亞持有55%份額。2016年,振華風光以550萬元即5元/註冊資本的價格收購張亞持有的成都環宇芯55%的全部股權,收購的理由是標的從事類比電路和功率電路的研發設計,具備0。35μm數模混合積體電路的設計能力,併購後可增強公司研發能力。

耐人尋味的是,張亞此次轉讓成都環宇芯股權又賣了個好價,因為在2016年1月成都環宇芯自然人股東唐毓尚決定退出時僅以1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就轉讓了其持股。

順便一提,張亞的合作伙伴唐毓尚自2018年7月以來一直擔任振華風光的副總工程師,產品研發總負責人。

另外,張亞控制的公司還與振華風光多有交集且產生直接效益。公司回覆上交所問詢時披露,2019年-2021年,公司向深圳正和興、張亞關聯的公司採購商品、接受勞務的金額分別達到5576。00萬元、4199。35萬元及10915。77萬 元,佔當年原材料採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8。51%、45。49%和42。22%。同時,公司向深圳正和興、張亞關聯的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近三年的金額分別為31。59 萬元、77。13 萬元及 35。04 萬元。

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振華風光對深圳正和興、張亞關聯企業的採購情況,來源:振華新材首輪迴復問詢意見)

其中尤以對長沙韶光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韶光”)的業務見多。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張亞增資入主長沙韶光,2年後就促成該公司與振華風光的合作並延續至今。之後的2017、2018年,張亞分兩次轉讓其持有的長沙韶光70%、30%股權給航錦科技(000818。SZ)。但2019年-2021年,長沙韶光依然位列振華風光第一大供應商,向長沙韶光采購晶片和外協加工金額達到5532。07萬元、4054。33萬元、10562萬元,佔採購額的67。97%、43。92%、40。85%。同時振華風光還向長沙韶光銷售商品,2019年-2021年的額度分別為15。61萬元、25。75萬元和35。0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張亞曾謀求將國光電氣和思科瑞也賣給航錦科技,失敗之後才推的該2家公司獨立上市。而在上述提及的企業之外,張亞還控制了幾十家企業並擔任董事長等重要職位,甚至因為旗下企業眾多還曾遭交易所靈魂拷問“是否有足夠精力來管理這麼多企業“。

IPO速遞|中國電子旗下振華風光擬上市,最大贏家竟是安徽籍神秘富豪張亞?

(張亞旗下企業圖譜,來源:企查查)

但於張亞而言,不管精力夠不夠,控制企業足夠多就能相互“成就”。翻開國光電氣和思科瑞招股書,二者涉及的關聯交易也不少,推及振華風光,上述的關聯交易或只是常規操作。

肥了張亞旗下企業的腰包?

回到振華風光本身,業績來看,連年增長,比較漂亮。2019年-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3。61億元、5。02億元,淨利潤7074。33萬元、10576。47萬元、18765。90萬元。

但隨著營收的增長,公司應收也水漲船高。2018年-2021年,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1。03億元、1。43億元、2。57億元、2。74億元,應收票據餘額6287。66萬元、1。14億元、1。69億元、2。99億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94。41%、100%、117。74%、114。02%。換句話說,公司每年的收入實際都只是賬面上的增加,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能回到公司的手裡。

且回款週期慢直接導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緊張。2018年-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204。84萬元、4808。32萬元、-7144。60萬元和-2096。33萬元,與公司持續增長的淨利潤相去甚遠。

而公司2018年、2019年經營現金流淨額為正,主要是因為公司進行了應收賬款融資。當時公司分別以3574。50萬元、9179。90萬元將賬面餘額為3703。20萬元和9561。63萬元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了公司實控人中國電子。

與同行相比,衝刺科創板的振華風光研發費用率明顯偏低。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39%、6。84%和9。30%,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19。05%、19。44%和22。70%。

而除了研發費用率低於同行外,振華風光期間費用中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卻均顯著高於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振華風光招股書多處資料出錯,招股書質量較為“粗糙”。比如,在與同行對比毛利率時,將智明達2019年、2020年的毛利率均披露為68。76%,但實際上該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60。61%、62。8%。無獨有偶,在披露成都環宇芯2021年財務資料時也將淨利潤誤寫作“238548萬元”。且在招股書中並未直接披露公司第一大供應商長沙韶光的名字,僅以“供應商A”列示,但在回覆問詢意見時又明確披露,該等供應商是否應該豁免披露並不明晰。

肥了張亞旗下企業的腰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