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10月19日恆瑞醫藥釋出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其前三季實現淨利潤42億元,同比下降1。21%;三季度單季恆瑞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同比下降14。84%,實現淨利潤15。4億元,同比下降3。57%。

業績下降疊加今年以來股價的持續下跌,已經讓一眾“韭菜”人心惶惶,財報一公佈便有很多股民稱“坐等跌停”。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韭菜抄底,高瓴被套

三季度的業績下降是恆瑞醫藥1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股價20年暴漲320倍,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6%左右,和茅臺不相上下,恆瑞醫藥無疑是神一般的存在。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然而這樣一支神股在今年初股價創下高峰的97元之後,便一路下跌了49%,10個月以來市值已蒸發近3000億。而在下跌過程中,有機構投資者開始逃離,也不斷有新的投資者進場抄底。據統計去年年底恆瑞醫藥只有28。2萬的股東,至今已經有71。9萬,增加了約247%。

很多散戶認為股價下跌幅度已經夠大,紛紛進場抄底,於是越來越多的散戶進入接盤大軍,而這些個人投資者似乎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韭菜”。個人投資者由於投資知識的缺乏,且容易受到市場情緒、標籤、“情懷”等因素影響,往往會對投資做出非理性的判斷。這也是散戶很容易成為韭菜的原因。

不得不說,作為A股醫藥行業中的典型成長股和行業龍頭,

曾有“藥茅”之稱的恆瑞醫藥依然沒有失去市場對它的信心。

2021年恆瑞的年中財報顯示,高瓴資本買入4046萬股恆瑞醫藥共耗資27。5億,買入平均價約為67元。截至發稿恆瑞醫藥股價不到51元,意味著高瓴資本已經被套。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業績與股價下滑是誰之過

影響恆瑞財報業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

醫藥集採的落實

。受國家和地方帶量採購的影響,恆瑞的傳統仿製藥銷售下滑,而創新藥的銷售短期內不能補償這部分下滑,給公司整體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集採帶來的衝擊還未完全顯現出來

。恆瑞在半年報中曾透露,集採的主要影響從三季度開始,而從全年來看,第五批最大的集採影響將在第四季度落地,預計四季度的收入還會比三季度再下降5-10億。

業績下降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

研發投入的增加

。恆瑞醫藥的財報顯示,2018至2020年其研發費用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恆瑞醫藥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力度,累計投入研發資金41。42億元,同比增長23。9%,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0。5%。

作為國內知名的抗腫瘤藥、手術用藥和造影劑的供應商,也是國家抗腫瘤藥技術創新產學研聯盟牽頭單位,建有國家靶向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恆瑞正走在由仿製藥向創新藥研發的轉型道路上。

財報中指出恆瑞已在美國、歐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均是來自羅氏、諾華、輝瑞、默克等知名藥企的中高層人才。23項國際臨床試驗正在推進開展,並有10餘項研究處於準備階段,共啟動86家海外中心。

據光大證券研究稱,

恆瑞醫藥正處在調整發展戰略的創新轉型時期

,未來將承擔更高研發風險,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同時加強與生物醫藥公司的合作,加快國際化發展程序。發達國家的醫藥企業以創新藥為主,透過鉅額研發投入獲得專利產品,再憑藉專利獲得鉅額回報。因此,加大對創新研發的投入,也是恆瑞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環。

這些轉型戰略短時間內會使恆瑞醫藥的業績承受壓力,但長遠看來,未來創新路線和國際化發展的成果仍然值得期待,這或許也是很多投資研究機構對恆瑞醫藥保持樂觀態度的原因。

而事實上恆瑞的創新藥在過去很多是由已上市的藥品,經過改良和修飾而成的,並非真正的自主研發。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的關於公開徵求《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裡提出:新藥研發應當以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

與之同時出臺的新規也直指創新醫藥行業的“偽創新”問題,引起了醫藥板塊整體的下跌,而恆瑞作為國內創新藥研發的頭部企業,在這場風波中首當其衝。

但不論是集採、轉型還是政策環境的變化,都是對於醫藥行業整體造成影響的因素,而非恆瑞一家。

從“藥茅”到“韭菜地獄”,恆瑞醫藥怎麼了?| 財智觀察

轉型道阻且長,恆瑞醫藥還能否續寫增長神話?

基於恆瑞醫藥過去長達20年的優異表現,評級機構和投資者對它仍然保有十足的信心。而其“

創新+國際化

”的美好故事,究竟能否成為續寫增長神話的有力支撐,或許不能僅僅依靠信心來判斷。

在銷售業績方面,集採影響還將持續,三季度只是一個開始,而陷入了業務轉換的尷尬期中的恆瑞,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業績扭轉。而在恆瑞營業收入主要來源的仿製藥領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儘管現在的恆瑞醫藥正在砍掉賴以起家的仿製藥生意,將業務重心向創新藥轉型,創新藥從立項到獲批長達5-15年的研發週期,還需要很長的過程。

擁有業內“研發一哥”的稱號,恆瑞醫藥是創新藥企的代表,而分析過它的現有營業收入結構後不難發現,

創新藥收入佔比僅20%左右,佔比收入80%左右比重的仿製藥仍然是主要營業收入來源。

創新藥研發屬於資金、成本、風險三高的重密集型工作。相比於國際上的藥企研發大戶,恆瑞40幾億的研發費用支出並不算多。根據2016年全球藥企研發投入資訊,排名第一的羅氏研發支出摺合人民幣約643億,即使排名第15位的安進研發支出達到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51億元。

轉型勢必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在舊業務營收下降、新業務尚未成熟而研發以及進入國際市場卻需要巨大投入的轉型期,對於恆瑞而言實現平穩過渡的重重挑戰才剛剛開始,擁抱創新和國際化的路還很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