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紡織品有了“碳中和”標籤

本報訊(記者 朱凱 黃琳燕) “原材料碳排放量1。86kg,加工0。81kg,運輸0。01kg;產品碳足跡2。68kg,碳匯吸收2。68kg,產品碳排放0kg……”一條沙灘褲的碳排量有多少?掃一下產品上的“碳中和”二維碼標籤,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資料及實現“碳中和”途徑全程追溯,一目瞭然。

隨著歐盟委員會公佈“碳邊境調節機制”(碳關稅)提案,外經貿企業出口產品的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為應對國際碳關稅貿易壁壘,市商務局(市自貿辦)會同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打造“碳擎——企業數字化碳管理平臺”,開展出口紡織品“碳中和”標識服務,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該平臺以紡織品從紗線到成衣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為核算邊界,系統收集紡織品原料成分、能源消耗量、生產過程廢棄物處理方式、原料及成品運輸方式和距離等碳足跡資料,同時指導企業在生產全週期開展節能減排。透過“碳中和”綜合評估認證的紡織品,將以一物一碼的形式貼上“碳中和”標識。

“企業上傳原材料、運輸等相關生產經營資料,平臺將其彙總至國家權威的溫室氣體核算標準庫,就能自動核算出紡織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平臺運營商、江蘇擎天工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黃磊介紹,同一款服裝,尺碼、顏色不同,對應的碳資料也會有所不同。所有產品的碳資料均透過區塊鏈技術存證,保證資料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並可隨時檢視溯源。

低碳能源面料供應商、減少使用降解性差的生產材料、使用“綠電”進行生產及運輸……摸清了“碳資料”家底,平臺將指導企業在產品生產的全生命週期開展節能減排。同時,鼓勵企業積極開展造林活動以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用於抵消產品生產帶來的碳排放,形成的碳匯聚量將依據在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森林碳匯方法學,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核准。

此前,“碳擎”平臺與國內某知名外貿服裝企業合作,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第一批經數字化認證的“碳中和”紡織品服裝。經核算,這批服裝共計11020件,產生的碳排放量約30。619噸。該企業擁有一片18畝的“碳匯林”,產生碳匯聚量30。64噸,足以抵消這批服裝的碳排放量。這批“碳中和”服裝已在海外的亞馬遜購物網站上架銷售,還被亞馬遜平臺貼上“氣候友好型”標籤獲得置頂推送。

市商務局(市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面向機電、化工、鋼鐵、輕工等出口行業,提供更多符合國際低碳貿易標準、行業規範的“碳中和”標識解決方案,助力低碳轉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