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個單身的人中就有1個不婚者?《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

8月13日,百合佳緣集團聯合第三方資料調研機構“艾瑞諮詢”共同釋出了《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不婚面面觀》(下稱《白皮書》),針對當代“不婚人群”的產生背景、人群現狀、背後原因,以及婚姻態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探究,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的瞭解當代適婚人群的婚戀思想變化和社會婚戀發展趨勢。

據《白皮書》顯示,不婚人群在單身群體中的佔比約為25%,換言之,每 4 個單身的人中就有 1 個可能是不婚者。

女性以29%的比例略高於男性的22%

據《白皮書》顯示,女性以29%的比例略高於男性的22%,30歲以上佔比近三成、而一二線城市的不婚人群合計佔比高達55%(注:單身人群包括未婚及有過往婚史的人群,此處僅針對20-45歲中國單身人士)。

資料顯示,絕大部分“不婚人群”通常伴有高學歷、高收入的“標籤”。他們在經濟上獨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資愜意,形成了一種“單身者自洽”的狀態。

對婚姻感到未知與恐懼,是不婚人士的主要態度。《白皮書》顯示,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增大,以及個人意識的覺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以佔比均達到44%,共同處於首位;女性個人經濟實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原因,佔比達到39%;還有20%的比例則是受到輿論導向的影響,這些輿論一方面在宣揚單身的優點、鼓勵大家單身,另一方面也在透過傳播和放大婚姻的弊端與不幸,推崇大家不婚。

然而,“不婚”不代表著拒絕任何情感關係。在不婚人群中,大多數處於單身狀態,且“母胎solo”佔比將近三成;曾有過戀愛經歷,但目前單身佔比高達63%。其中有57%的堅定不婚人士對待戀愛相對佛系,享受單身,有無伴侶均可;僅有30%的比例是獨身主義者,還有13%的比例在積極尋找伴侶中。

“沒有做好準備”和“沒有遇見合適的人”

《白皮書》顯示,在主動不婚人群中,女性比例要稍微多於男性,但差距不大,僅為5%;在主動選擇不婚的原因中,對不婚人群影響最大的是個人的思想理念與發展,他們認為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個人自由和發展,而婚姻帶來的好處不足以彌補其帶來的限制;此外,期待婚姻之外的情感關係、遇不到自己適合的人、受外界影響形成不婚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主動不婚更多出自個人主觀選擇,被動不婚則是由於外界客觀因素做出的無奈選擇。在這點上,男女之間的首要原因發生根本性的差異。50%的男性將其不婚原因歸納為“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婚姻”,而51%女性則認為是“沒有遇到適合的物件”。由此可見,男性常說的“沒有做好準備”和女性常說的“沒有遇見合適的人”並不是虛談。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被動不婚並非是完全不想結婚,當他們認為的前提條件準備妥當後,他們可能隨時選擇結束不婚狀態。《白皮書》顯示,41%的被動不婚人士認為,當遇到一個適合結婚物件時,將會結束不婚狀態;還有33%不婚人士在個人經濟實力增強,經濟條件足以支撐結婚時,將會重新考慮結婚的想法。簡單來說,“有了足夠的錢”和“遇到合適的人”是他們突破“不婚”的重要“敲門磚”。

支援每個人尋獲屬於自己的幸福

基於《白皮書》的調研結果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百合情感研究院的專業情感老師為單身人士們給出了兩個建議:建立朋友關係等社會支援系統,替換婚姻帶來的長期關係;多思考“不婚”後未來的生活,衡量自己是否具備抗風險的能力。

婚戀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婚”只是其中一種選擇,應該相互尊重和理解。百合情感研究院的老師認為,人們可以選擇不婚,但不要放棄追求愛情。“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結婚可以不成為談戀愛的目的,因為愛本身就是目的;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經營複雜的情感關係,比單純的婚姻形式更重要;學會自我關懷,清醒認知‘短期不婚’與‘長期不婚’的差別和原因,常見的‘不婚’往往都不是真正的‘不婚主義’。”

(原標題《每 4 個單身的人中就有 1 個不婚者?<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釋出》)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曾逸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