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高瓴操刀:一筆340億PE收購案誕生!

又一筆經典海外併購誕生。

昨晚(3月25日),飛利浦正式官宣,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高瓴資本,交易金額約為37億歐元,再加上品牌授權預估淨現值約為7億歐元,計入總交易價值後合計約為44億歐元,

摺合人民幣近340億元

至此,這一筆重磅併購案終於告一段落。歷時一年多,飛利浦終於如願剝離其家電業務,高瓴也最終從一眾競爭者中殺出,成為最後大贏家。在此之前,這筆交易吸引了PAI Partners、阿波羅、CVC等國際PE巨頭的參與,廝殺激烈。

這是繼百麗國際、普洛斯、格力電器之後,高瓴主導的又一大手筆併購交易。2017年,高瓴以531億港元入主百麗,操刀了一個經典併購案例;兩年後,高瓴再次斥資417億元拿下格力電器,締造了PE參與國企混改的里程碑事件。一次次大手筆背後,為何都是高瓴?

昨晚,又一重磅併購誕生:

高瓴斥資340億,拿下飛利浦家電

高瓴又出手了。

3月25日晚,飛利浦宣佈已簽署協議,

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知名投資公司高瓴

,交易金額約為3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人民幣),預計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末完成。受此訊息影響,飛利浦美東時間25日開盤見漲,總市值超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元)。

更多的交易細節流出。投資界瞭解到,在此次交易中,

飛利浦將與家用電器透過獨家全球品牌授權協議

,許可家用電器繼續使用飛利浦品牌及其旗下特定家用電器產品之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製造、品牌營銷和市場銷售,授權期限15年,並可視條件延長。據悉,該品牌授權預估淨現值約為7億歐元,計入總交易價值後合計約為4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近340億元。

創立於1891年,飛利浦是荷蘭的一家老牌企業,至今已有超百年曆史。飛利浦以製造電燈泡起家,經歷時代變遷以及一直以來的跨界佈局,其在廚房、咖啡、服裝護理和家用護理電器的頭部領域佔得一席之位。2020年相關業務的銷售額為22億歐元。

這是一場十分激烈的博弈

。2020年初,飛利浦開始謀求出售家電業務,最初吸引來了包括PAI Partners、阿波羅、CVC等數家大型美國和歐洲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競標佇列中還出現了高瓴、九陽、TCL、美的等中國PE巨頭和家電企業的身影。

當中過程一波三折。2020年12月,飛利浦方面曾表示:中國和歐洲的戰略參與者和私募基金,對於飛利浦的家電業務表現出濃厚興趣。公司已向有關方面發出資料備忘錄。分拆過程正在進行中,飛利浦同時保留所有潛在選擇,包括私下出售或IPO。

聖誕節前,飛利浦家電業務如約進行第一輪競標,但面對約30億歐元的叫價一度猶豫了。隨後的2021年1月,飛利浦再邀請高瓴、TCL提交了第二輪報價。據悉,在這一輪中,TCL選擇了與中信資本合作聯合報價。

時隔兩個月,謎底終於揭曉——高瓴拿下了飛利浦的家電業務,最終交易額還比最初盛傳的30億歐元多了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對此,高瓴創始人張磊表示:“我們期待與飛利浦攜手拓展新市場,在全球尋找更多成長機會。我們與飛利浦的使命一致,即為全球消費者帶來高質量的產品和健康美好的生活。”

飛利浦全球執行長Frans van Houten透露:“該交易完成後,飛利浦未來的重點是擴大我們在健康科技方面的領導地位,並進一步轉型為一家健康服務公司,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

為何選擇高瓴?飛利浦家用電器執行長Henk de Jong表示:“我相信,憑藉高瓴在電子商務、供應鏈和數字化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專業認知,我們將繼續為消費者的家庭生活帶來有意義的創新。我們期待著與高瓴的合作,在未來尋找更多的增長機會。”

締造百麗、格力等經典併購案

他們為何都選擇高瓴?

在這之前,高瓴已經在中國併購史上留下赫赫戰績。

2017年7月,一場無論是在消費零售行業還是私募市場,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完成——百麗以531億港元的價格揮別港交所,高瓴以57。6%股權成為其新任控股股東。這筆史無前例的私有化交易震驚了投資圈,堪稱中國併購史冊的一例典範。

彼時,百麗幾乎站在懸崖邊上,在大多數投資方眼裡,這家公司發展前景蕭條無望。然而僅僅兩年時間,百麗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這家昔日鞋業大王一度日薄西山,後又東山再起,高瓴做了什麼?投資界瞭解到,在入主百麗後,高瓴便攜手百麗啟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我們有超過120名高瓴數字化投後賦能團隊的員工,進入百麗工作。”張磊曾透露。

這種並無先例的探索,恰恰大幅度改善了百麗的渠道、會員管理,提高流動資產效率,並減低了庫存。得益於線下渠道的最佳化、以及全渠道的打通,百麗實現全渠道連年增長,在雙十一實現全渠道連年增長:2018年,線上同比增長63%,線下增長18%;2019年,線上同比增長43%,線下增長26%;並在2020年雙十一中上演了一場真正的逆襲。

隨著百麗的涅槃重生,這筆傳奇併購也已經成為高瓴

“啞鈴理論”的一次經典實踐

。在張磊看來,以“深度賦能”(Deep Value Creation)為媒介,在幫助企業家在實現產業價值的同時,也將創造巨大社會價值,這是高瓴的“第二啞鈴戰略”。

這樣的理論也在之後的普洛斯併購案中又一次得到應證。2018年1月22日,普洛斯宣佈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這筆由高瓴參與的私有化交易金額達到790億元人民幣,成為

迄今亞洲歷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權併購案例

。雙方攜手後,高瓴發揮長期投資的基因優勢,陪伴並支援普洛斯積極擁抱變化。現在,普洛斯已經是全球物流地產領域翹楚。

而格力電器是高瓴的另一大手筆,也是中國PE史上經典一役。2019年10月,格力電器股權轉讓事宜在歷經了8個月的爭奪之後,最終花落高瓴資本。這樁涉資417億元的大買賣,成為PE參與國企混改的里程碑事件。

近年來,高瓴國際化的步伐加快,不僅是“走出去”,還能“引進來”,積極引入了眾多海外品牌和成功企業。當中代表案例包括:2015年初,高瓴與全美綜合排名第一的梅奧診所共同成立惠每醫療集團;2019年,高瓴收購了蘇格蘭羅曼湖集團,這是中國資本第一次收購英國一家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傳統威士忌釀酒企業。

回過頭來看,16歲的高瓴走上了一條中國創投同行還沒走過的路——

Total Capital,即全階段投資策略

,全產業、全階段、產業賦能投資。這段時間以來,高瓴的種種舉動正體現了這種打法,不但橫跨了一、二級市場,同時也覆蓋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階段,這在國內非常罕見。

Buyout時代正在來臨

張磊:有兩樣東西讓我格外振奮

為何每次大手筆背後都是高瓴?張磊曾坦誠分享,“在從事投資的歷程中,有

兩樣東西讓我格外振奮

”:

其一,在產業重塑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不斷豐富價值投資的內涵,從基本面研究發現價值,到洞察變化和趨勢創造價值,思考人、生意、環境和組織,在跨區域、跨行業、跨階段的投資中實現價值投資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正規化。

其二,在價值投資的不斷定義中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價值鏈效率的提升和產業的升級,用最複雜的案例來訓練,在不同的情景和場域中,影響和推動產業的根本變革,與企業家、創業者一起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

“正是這樣的出發點,使我在一些重大的交易機會面前,敢於下重注,敢於和企業家、創業者一起,在產業的巨大不確定性面前,挖掘確定性的機會。”

如今的高瓴,已經成為市場的風向標。一筆筆重大交易背後,預示著Buyout(控股型併購)時代正在到來。

清科研究中心此前指出,相比於美國,中國本土Buyout基金數量和規模還遠遠不夠,而隨著越來越多行業升級、整合,中國本土併購基金未來尚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用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的話來說,“中國其實還沒有真正的黑石”。也就是說,屬於中國的黑石正在崛起。

但國內所有Buyout案例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難題——投後的管理。歷史上,大多數Buyout案例走向失敗的原因都歸咎於投後管理的失敗。

這也是高瓴一直警惕的方面。多年來,高瓴與眾多企業夥伴一起摸索出的一套

“深度價值創造”(Deep Value Creation)模式

(簡稱“DVC”):由高瓴專業的團隊深入企業產業變革的一線,與企業攜手透過創新驅動,重構價值鏈體系,形成新的生產力、生產效率、組織方式,重建企業的“動態護城河”,打造企業的長期發展價值。

投資界瞭解到,高瓴“DVC”模式背後是一支超過二百人、包括數字化、精益管理、組織人才等多個專業序列團隊,是拿出真金白銀與企業一起進行前沿創新的實踐系統,是高瓴這一特有物種的獨特能力系統,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投後服務了。

回到此次交易,高瓴將如何操刀“改造”飛利浦,引人期待。假以時日,飛利浦家電會不會成為高瓴的下一個百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