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引言

根據國家釋出的有關工資水平的資料來看,好像賺錢在現實生活中變得非常的簡單,基本上在鄭州地區,人均月工資已經超過五千元人民幣,但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人群拿到手的工資基本都在三千到四千元不等。

但是這些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情況卻非常的高,幾十萬的車子都是隨便開開,但手裡的存款不過萬,月工資不超過四千。本來就不多的存款和月工資在他們扣除掉自己每個月固定的生活費之後,他們維持自己的高消費水平的錢從哪裡來呢?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答案很簡單也很普遍,貸款業務已經成為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找朋友借錢這種事情是比較傷害友誼的,並且自己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齡人,他們手裡又有多少錢呢?

所以現在個體對銀行的借貸和在網路上的貸款變成維持高消費水平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網路上的借貸現在基本上屬於無門檻,現在基本上年輕人都有一定數額的貸款,這種情況正常嗎?沒有借貸就不屬於年輕人的行列嗎?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根據央行釋出的資料來看,截止到去年年底各大銀行的信用卡和借貸卡已經發行超過7。7億張,今年釋出的人口統計數字也就才14億人口,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群體和未成年群體,除去這兩部分人口基本上是人手兩到三張信用卡。

並且在資料中還顯示逾期超過半年的借貸已經超過八百億人民幣,貸款總額已經在170億元以上,在這之中將近四成是住戶居民貸款,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數字如此龐大呢?我們下面來剖析一下。我認為在所有原因中可以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房子貸款。年輕人想要買房子基本上都是靠著父母的積蓄支付一個首付,然後根據自己的信用和工作情況在銀行申請一個三十年是房子貸款。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每個月都按照和銀行簽訂的貸款協議按時歸還自己在銀行的貸款,一般來說這個貸款就是工資的大部分。在我們付首付和簽訂的三十年的銀行貸款協議之後,所拿到手裡的房產證基本上也可以算作三十年的賣身契,在還貸款的期間不要想著可以省吃儉用存下很多存款,並且還貸款期間不能出現一點意外情況。

我們把每個月都需要還的貸款加總起來得到的金額基本上就是兩套房子的現值,貸款的情況也不僅僅出現在買房上很多人開的車也是透過銀行貸款買的,房貸和車貸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他們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是有很大的負債壓力的。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的社會風氣真的已經形成,很難再糾正回來。有房有車現在已經成為結婚的門檻,沒有這些硬性條件丈母孃基本上都是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過去。並且全款買房的人只佔到很少一部分,背上揹負這幾十年的貸款債務還會好找物件嗎?

但是現在已經形成這種無房無車不結婚的社會風氣,這就是被動負債。第三個原因就是現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他們的消費習慣在我們儲蓄大國的理念上已經算是非常超前。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掙錢本事沒有花錢能力倒是很大用來形容現在年輕人一點也不為過,並且在他們看來超前消費已經很普遍,就算是還不起也沒有關係,銀行的貸款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只是一個輕飄飄的數字一樣。

我認為我們在簽訂貸款協議之前就應該想清楚一點,一旦簽訂貸款協議就意味著自己的房子和車子還並不是自己的,貸款只要還不上銀行會立馬收回財產。真的到把車子和房子收回去的時候損失就不是一點點。

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房子價格。房子的價格跟隨地區的劃分也是不一樣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幅度沒有一線城市上漲幅度大,但現在大部分人都更想把自己的房子買在一些發展更好的城市,想買房沒有實際能力就只能透過貸款。

結語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幾個因素中主觀可以改變的因素就只有消費習慣,社會風氣雖然已經處在不好的地方,我們儘量做到消費保持理智。剩餘幾個全都和房地產行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國家應該在房地產方面多下功夫,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積累一定時期的存款買的上房子,那這種情況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呢?

今日話題:又一社會“怪象”!月入四千卻住著幾百萬的房子,錢從哪兒來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