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晚,油價或進入“10元時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每日經濟新聞 (ID:nbdnews)

,作者:盧祥勇、杜恆峰,校對:王月龍,原文標題:《就在今晚,油價或進入“10元時代”!今年漲了10次後,加油要多花多少錢?總賬本來了…》,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6月14日24時將迎來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視窗。

據新華社,本週期

(5月30日以來)

,歐洲公佈第六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俄石油出口預計將受到壓制;雖然OPEC+提高了增產力度,但市場對其實際增產效果有所懷疑;美國駕駛旺季到來提振汽油需求,國際油價強勢執行,並創下年內次高。

預計6月14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將再迎上調,暫預計汽、柴油價每噸上調360元左右,摺合92#汽油、0#柴油每升分別上調0。28元、0。31元。

另據中新經緯,卓創資訊資料測算,截至6月10日收盤,國內第9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為6。91%,預計汽柴油上調340元/噸。摺合升價92#汽油上調0。27元,95#汽油上調0。28元,0#柴油上調0。29元。以50升計算,加滿一箱92#汽油要多花13。5元,加滿一箱95#要多花14元。

就在今晚,油價或進入“10元時代”

中宇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閆紅紅表示,若按此調整幅度落實,國內92#汽油將全面進入“9元時代”,部分地區如廣東、廣西、四川等本輪調整前95#汽油已超過9。7元/升的地區,預計在經過6月14日調價視窗後將進入“10元時代”。

一、今年第十漲

本計價週期,原油市場供應偏緊預期進一步強化,國際油價強勢執行。6月8日,布倫特、WTI原油期貨價格分別收於123。58美元/桶、122。11美元/桶,為年內次高。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6月13日釋出的資料顯示,6月10日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為5。89%。據此測算,預計6月14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將迎來上調,上調幅度約為每噸360元。

就在今晚,油價或進入“10元時代”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已經歷10個調價視窗,為9漲1跌,漲跌相抵後,國內汽、柴油價格累計每噸分別提高2330元和2245元。這也意味著,

一輛50升油箱的私家車目前加滿一箱油要比年初多花93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用金聯創的測算資料,在本次油價上調之前,以湖北地區油價為例:

92號汽油已經由去年初的5。96元/升,上漲至9。03元/升,加滿一箱50升的私家車油箱,要多花153。5元;

95號汽油由去年初的6。38元/升,上漲至目前的9。66元/升,加滿一箱66升的高階汽車油箱,要多花216。48元;

0號柴油的價格也從5。55元/升漲至8。71元/升,按照月跑一萬公里、每百公里耗油40升的貨車計算,一個週期大概要多花6320元。

如果算上這次上調的油價,車主的用油成本必然會進一步增加。

展望後市,近期,對於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有所升溫,給油價帶來一定回撥壓力。但由於全球石油需求正處於旺季,包括美國、沙特等產油國自身石油需求也在增長,或限制其提升石油出口的能力,因而在俄羅斯出口一定程度受限的情況下,石油市場基本面短期或延續較為吃緊的局面,預計國際油價將延續高位執行態勢,難有明顯降溫。

二、利好新能源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日在武漢釋出今年前5月中國汽車產銷資料顯示:2022年1至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

5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2。6萬輛和186。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9。7%和57。6%,同比分別下降5。7%和12。6%。1至5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1。8萬輛和955。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6%和12。2%。

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6萬輛和44。7萬輛,環比增長49。5%和49。6%,當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達到24%。

當日公佈的資料顯示,1月至5月,中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

(集團)

共銷售819萬輛,佔汽車銷售總量的85。7%。在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銷量增速最為明顯,廣汽和奇瑞呈小幅增長,其他企業呈一定下降趨勢。

但對於近期油價上漲是否將成為新能源車完全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關鍵節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認為,

雖然近期油價持續上漲,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同樣也在上漲

。由於近年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低碳出行、綠色出行已經成為民眾出行的主旋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已經迫在眉睫。

付於武表示,雖然全球都在加快電動汽車轉型佈局,

但是油價上漲暫時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傳統燃油車的根本原因

。例如,目前的商用車市場仍然依靠傳統燃油車,其被新能源車型完全替代會牽扯到能源多元化等問題。所以,油價上漲這個因素從根本上不會使傳統燃油車被替代,但傳統燃油車或將面臨被逐步替代的過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App(李碩  董天意)、新華社、中新經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每日經濟新聞 (ID:nbdnews)

,作者:盧祥勇、杜恆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