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寧德時代昨日線上釋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

同時,

鋰鈉混搭電池解決方案也在釋出會上首次亮相。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到多層次、多型別、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電池提出了差異化的需求。鋰電池一統天下的局面受到挑戰。同時,世界範圍內對於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速度正在加快,因此,鈉離子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速度在加快。

鈉離子電池的突破

究竟在哪裡?

鈉離子電池有著與鋰離子電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透過鈉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嵌入、脫出實現電荷轉移。

然而,相較鋰離子,鈉離子體積較大,在材料結構穩定性和動力學效能方面要求更嚴苛,這也成為鈉離子電池遲遲難以商用的瓶頸。

根據寧德時代公佈的資訊,該公司在正極材料方面採用了克容量較高的普魯士白材料,創新性地對材料體相結構進行電荷重排,解決了普魯士白在迴圈過程中容量快速衰減的難題。

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此外,在負極材料方面,寧德時代開發了具有獨特孔隙結構的硬碳材料,其具有克容量高、易脫嵌、優迴圈的特性。

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寧德時代在昨日的釋出會上還透露,其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系統整合效率可達80%以上;熱穩定性遠超國家強標的安全要求。公司董事長曾毓群進而表示表示,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目標是200Wh/kg以上。

鋰鈉共用,

搭建新動力蓄電池體系

市場此前預期鈉離子電池本身的效能就決定了它難以在高能量密度要求的行業有所作為,只能用於低能力密度的領域如二輪車、儲能、資料中心等領域。對此,寧德時代在昨天的釋出會上公佈了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整合混合共用,達到優勢互補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將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兩種電池按一定比例進行混搭,整合到同一個電池系統裡,透過BMS精準演算法進行不同電池體系的均衡控制。AB電池系統解決方案既彌補了鈉離子電池在現階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發揮出了它高功率、低溫效能好的優勢。以此係統結構創新為基礎,可為鋰鈉電池系統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鋰的供應瓶頸

由於地球中鋰元素和鈉元素的含量不在一個數量級,因此,就產生了鋰元素的製取先天的資源供應稀缺的現實。

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從最上游資源端來看,由於鈉離子電池鈉離子少用或者幾乎不用稀有金屬,主要使用的是碳酸鈉而不是鋰電池常用的碳酸鋰或氫氧化鋰。眾所周知,這兩種材料的市場價格昂貴,目前已經飆升到9萬元/噸左右。相比之下,鈉離子電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鈉價格才2000~3000元/噸,且資源極其豐富,未來也不會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影響,所以資源端來看還是有不小的變化。

但是從製備工藝和裝置來看,寧德時代表示,其實鈉離子電池和鋰電池差別並不大,完全可以相容,即使是主要的四大材料和相關輔助材料上也並不是完全顛覆,而變化有限。

此外,在製造工藝方面,據寧德時代研究院副院長黃起森博士透露,“鈉離子電池可以實現與鋰離子電池生產裝置、工藝相容,產線可進行快速切換,完成產能快速佈局。目前,寧德時代已啟動相應的產業化佈局,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

寧德時代不可能一統天下

目前寧德時代雖然獨佔動力電池市場的鰲頭,但在賽道上的對手也越來越多。今後將不太可能出現大一統的局面。目前除比亞迪之外,還有中航鋰電以及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諸多國內新崛起的企業,國外的三星、LG、松下等日韓動力電池也在捲土重來。

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不僅如此,國際汽車巨頭為了保證供應鏈安全,紛紛與電池領域的其他企業達成各種層面的合作。比如,大眾汽車入股國軒高科,賓士入股孚能科技等等。因此,將很難見到寧德時代形成壟斷。

還有一直被業界議論的技術路線之爭。今年4月,曾毓群公開表示,隨著充電樁的愈發普及,未來續航里程需求降低,磷酸鐵鋰電池的增長速度會非常快,三元鋰電池的佔比則會逐步減少,而一些需要長續航的高階車依然會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我們基本上是不能偏科的,全部產業鏈都做。”

股市並未“照單全收”

今日開盤,鈉離子電池板塊股票的走勢就明顯分化,隨著寧德時代因利好出盡而震盪下跌1。15%。除此以外,華陽股份、中鹽化工出現跌停板,容百科技大跌7。50%、山東章鼓跌6。26%。但是,百川股份、上海電氣卻繼續漲停板,聖陽股份也堅挺到尾市收漲3。54%。

行業 | 寧德時代釋出鈉離子電池

上述情況說明,各方主力機構對鈉離子電池發展前景的意見分歧很大。有的主力機構認為,寧德時代的釋出會公佈的只是概念。綜合判斷,鈉離子產業鏈的建成要等到2023年。結合釋出之前的種種預熱訊息,利好出盡後,自然變成利空。相比之下,另一些主力機構認為寧德時代的又一重要產品線已經初具雛形,應用場景不僅在電動汽車,而且在電網儲能都有廣闊前景,因此抱有更為積極的態度。因此,多空拉鋸還將持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