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人各有志,出處異趣。——《三國志·管寧傳》引言有的人出身名門卻選擇了別樣的人生,比如說帝王家出身的李煜,大家都認為他應該做一位明君,但是他選擇了詩詞歌賦。而少年成名的方仲永最後卻成為普通人,這也是他家庭的選擇。相信不少人還記得多年之前一個北大畢業生在集市賣豬肉的故事吧,當時的他被很多人不理解,不過他還是力排眾議,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終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他和自己母校的一位師兄合力創造出豬肉界的名牌“壹號土豬”,憑藉特色產業,在高階肉類市場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僅僅2015年一年時間,他的公司就創下了11億的銷售額。要知道,這位北大豬肉哥,在選擇賣豬肉的時候揹負著鉅額的債務。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一個好的選擇不僅僅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還能夠發現並且堅持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傳奇的故事無獨有偶,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來自清華的畢業生,同樣出身名校的她,是清華大學的一位博士生。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石嫣

,出生於河北省一個偏遠的村莊,小時候的家庭並不寬裕,只能說是僅僅滿足生活,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父母依然支援石嫣的學習,因為石嫣的父母是下鄉的知識分子。但是從大學畢業之後,她沒有選擇城市裡的安逸生活,放棄了知名企業的招攬,毅然決然選擇了農村,這都源於她在

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農業

。因為長期的學習,她對於農業表現出不一樣的感情,期間,

石嫣在老師的支援下到美國留學

,而在美期間,她來到一個農場,見識了美國人的農業生產,並且在回國之後將自己在美國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書中詳細地記錄了她在美國的農場經歷。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回想起祖國的農業,她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她開始對中國的傳統農業提出了質疑,在大企業發起邀請的時候,她堅決地拒絕了,從此便隱居深山,將美國的農業技術帶到了這裡。

在長久努力之下,她在這裡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CSA農場,整個農場完全使用生態養殖,生態化肥,生態的飼料,透過種植業和養殖業以及現代化技術的結合,搭配家庭承包土地的運作,她的農場很快取得了成功

。她的運作模式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此基礎上,她的“分享農場”越來越壯大,到最後甚至達到了年收入八百萬的成績。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在她自己獲得收入的同時,她幫助村民,改善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收入,為更多的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在農場經營中,她摒棄了動物糞便粗糙使用的方法,而是透過自己的所學,

將植物殘渣,動物糞便有機結合,製作出了完全無汙染的生態肥料

。這種方法不僅僅解決了農場的施肥問題,還對當地的空氣環境起到了極大的改善作用,糞便不再堆積,臭氣不再衝天,養豬汙染環境的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處理。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隨著共享農場(石嫣的農場名字)的名聲越來越大,前來拜訪的人也越來越多。長期在農村生活的人,外表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她的外貌也不再亭亭玉立,甚至是她的親身父母前往看望她,也沒有第一時間認出她。但是在我們看來,她的內心卻是一點都沒有變,還是一如既往的美麗動人,

她用自己的行為改變了中國農業的結構,推動了區域性地區的農業發展。

有人會說清華畢業生到農村種地養豬,有點可惜。但是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她的行為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雖然條件優秀的她去大企業,年薪百萬是非常輕鬆的事情,但是年薪不是價值,價值是一種肯定,源於社會各界的肯定。她實現的價值,是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中國,讓中國傳統農業得到改善,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清華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年收入突破800萬,父母已認不出

其實有不少學生很疑惑,考上名校的意義是什麼?名校畢業之後就業的選擇應該怎麼辦?很多農民沒讀多少書,那讀了那麼多的書,學了那麼多的知識最後還是回到了農村,那麼接受教育還有沒有必要呢?有,當然有!透過學習,石嫣掌握了農業生產技術,學會了科學的農業生產,留學讓她學到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先進的農場運作,而不接受教育的農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可能會想到改進裝置,轉變耕作模式,但是有已經成熟的成果,為什麼我們要自己去摸索呢?就算要摸索,也應該去探索世界級的領先水平不是嗎?參考文獻:《三國志·管寧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