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了!辛丑牛年,是"無春年"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寒”盡“春”來。

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北京時間2月3日22時59分,我國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這意味著春意萌動,春夏秋冬新的一個輪迴正式開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科普部主管胡方浩介紹說,正在過去的庚子鼠年是農曆閏年,擁有25個節氣,“兩頭春”;而即將到來的辛丑牛年是農曆平年,只有23個節氣,是“無春年”。

立春了!辛丑牛年,是"無春年"

△紫金山天文臺陳先生攝

辛丑牛年,是“無春年”

立春素有“歲首”之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太陽達到黃經315度。

專家介紹說,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與地球公轉密切相關,實質上屬於天文範疇。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地球以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0度。以春分點為零點,等分為24個點,每兩個相鄰點間相隔15度。天文上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就是地球運轉到各等分點的瞬間。但因為觀測者在地球上,所以我們習慣以地球為中心建立描述天體位置和運動的天球座標系,太陽繞地球週年視運動的軌跡即黃道,度量座標為黃經。

節氣的計算建立在太陽地心視黃經計算模型的基礎上,在公曆中的時間變動很有規律。迴歸年的平均長度是365天5小時49分,因此平均而言,若相鄰兩年同一節氣間隔是平年(365天),則同一個節氣後一年比前一年的時間推後約5小時49分鐘,而若間隔是閏年(366天),則後者比前者的時間提前約18小時11分鐘。

因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並不均勻,再加上受閏年制度、公曆農曆轉換、歲差等因素影響以及複雜的計算,所以,出現了“雙春年”和“無春年”的現象。正在過去的庚子鼠年,是農曆閏年,一共有384天,擁有兩個立春,一個在年頭(2020年2月4日17時03分),一個在年尾(2021日2月3日22時59分);而正在到來的辛丑牛年,農曆平年,為354天,是一個“無春年”。

專家介紹說,“雙立春”“無春年”並不神秘。農曆每兩三年就會有一個閏年,逢閏年會出現“雙立春”。而“無春年”則每19年裡就會有7次。

本世紀“立春日”,沒有2月5日

除了牛年是無春年外,有天文專家指出,立春的日期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間變化,有趣的是本世紀100年中的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沒有2月5日。其中,出現在3日的共有39次,出現在4日的共有61次。

20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而本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沒有2月5日。其中,“立春”出現在2月4日共有61次,出現在2月3日共有39次。綜合這200年的情況來看,2月4日“立春”是出現最多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