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虧錢誰“背鍋”?買基之前不做這件事,後果很嚴重!

Q

買基金總共分幾步?

A:

A:

No no no!

千萬不要忘記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

開好賬戶,選好基金,購買基金。

風險測評是投資者進行科學投資決策的重要環節。

風險測評

風險測評

。在測評結果的基礎上,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一些投資者對風險測評不太重視,認為不需要按照真實情況填寫。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如實進行風險測評,其中蘊藏著極大的風險!

普通投資者只有透過風險測評,

基金風險測評就是在購買基金之前,採用

才能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

的方式,對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風格、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做出評估。透過測評的分數,投資者可以比較客觀地識別自己的風險等級,對應選擇在風險承受範圍內的產品。

才能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

一般有R1、R2、R3、R4、R5,風險由低到高。

一、基金風險測評是什麼?

分為C1、C2、C3、C4、C5,風險承受能力同樣由低到高,可以購買的基金品種由少到多。

具體來看,風險測評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呢?每家銷售機構對問題的設定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為了方便投資者作答,基本都是一些選擇題。

問卷調查

您的年齡在以下哪個範圍內?

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是多少?

家庭可支配年收入中可用於投資的比例有多少?

投資知識如何?

投資經驗如何?

計劃的投資期限有多長?

計劃重點投資哪些品種?

投資的預期目標是什麼?

對於虧損的態度如何?

個人信用情況如何?是否有負債?

……

部分投資者或許對此有所擔心:這些問題涉及到大量個人隱私,

問卷調查

當然可以!而且

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

因為這關係到下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風險測評?

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

首先,風險測評由相關法律法規檔案規定。

對應投資者的風險測評等級

對應投資者的風險測評等級

比如測評中可能出現這些問題:

“發行人、銷售者以及服務提供者(簡稱賣方機構)對金融消費者負有適當性義務,賣方機構未盡適當性義務導致金融消費者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我能夠如實回答嗎?

“向投資者銷售證券期貨產品或者提供證券期貨服務的機構應當……基於投資者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產品或者服務的不同風險等級等因素,提出明確的適當性匹配意見……”

我能夠如實回答嗎?

務必如實回答

“投資者適當性是指基金募集機構在銷售基金產品或者服務的過程中,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銷售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或者服務,把合適的基金產品或者服務賣給合適的投資者。”

所以,

二、為什麼要做風險測評?

如果基金銷售機構、服務機構不瞭解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推薦產品,因此造成投資者的損失,賣方機構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無論是機構還是投資者,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

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是如此,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

要(徵求意見稿)》

。連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怎麼能在投資中獲得成功呢?

瞭解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重要性我們知道了。但很多時候,連投資者本人都不清楚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大的風險。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

這時就需要把一些判定指標設定為許多簡單明瞭的問題,做成一個小問卷,來弄清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並規定在投資者進行投資之前,都必須要填寫問卷、完成測評。

通常在你開立基金賬戶的時候,就需要完成這個問卷了。根據問卷結果,

《基金募集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

,是隻能承受極小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還是能承受一定風險、追求資產穩健增值的穩健型投資者,或是積極承擔風險、追求較高收益的積極型投資者。

另外《指引》中還規定:“基金募集機構及其銷售人員要對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職責過程中獲取的投資者資訊、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價結果等資訊和資料

(簡稱《指引》)

,防止該資訊和資料洩露或被不當利用。”

所以,投資者可以放心地按照實際情況填寫風險測評問卷。這既是為了找到合適的產品,也是為了避免誤買過高風險的產品,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財產。

為了不把投資變成“驚嚇”,

風險測評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非常嚴肅的

“知彼

“知彼

將風險等級和可投資品種一一對應,我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基金型別,然後在適合的型別中選擇看好的產品就可以了!

”之前要

基金虧錢誰“背鍋”?買基之前不做這件事,後果很嚴重!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最低風險等級的投資者和保守型投資者(C1級)基本上只能投資貨幣型基金。

先“知己”

,如同一個金字塔的結構。最高風險等級的積極型投資者能投資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型別的基金。

而基金銷售機構及服務機構,則需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測評結果,

先“知己”

,包括提供相應的投資建議,或者引導、提示投資者購買風險匹配的產品。

當然,哪怕是風險等級最高的積極型投資者,對於一些特別高風險的、或者說有其他額外風險的基金產品,光有風險測評還不夠,基金銷售機構及服務機構還應當進行額外說明。針對風險測評結果,還需要對部分投資者進行定期抽查回訪,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我們應該如何明確風險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投資者因為投資經驗不豐富、專業性不強、風險承受能力更弱,在資訊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需要進行風險測評。

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以外的專業投資者,銷售機構在義務上是有差別的。通常,

你可以知道自己屬於哪種型別

,因此專業投資者不需要進行風險測評。

假設我認為自己很“專業”,是不是我就不用做風險測評了呢?

當然不是!

你可以知道自己屬於哪種型別

,而是要嚴格符合標準,並且透過認證流程之後,才能被定義為專業投資者。如果你不想繼續當專業投資者了,也可以申請恢復成普通投資者,只要經過稽核就可以了。

基金虧錢誰“背鍋”?買基之前不做這件事,後果很嚴重!

隨著普通投資者的年齡增加、收入增多、投資知識和經驗不斷豐富,其實際風險承受等級也會出現提升。

嚴格保密

,更新風險測評等級。

如不自行進行更新,通常基金銷售機構及服務機構

嚴格保密

也會要求投資者重新進行一次風險測評,方便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這一流程就不需要進行了。

請務必如實作答

如果投資者在明知自己的風險測評等級產品不符合要求,依然要堅持購買高風險產品的,

《指引》中規定:“基金募集機構履行特別警示義務後,普通投資者仍堅持購買該產品或者服務的,基金募集機構可以向其銷售相關產品或者提供相關服務。”

三、如何根據風險測評選擇基金?

首先,在“跨級”投資的情況下,

具體的風險等級,以及對應基金型別如下:

,因為最低類別的投資者不能“跨級”購買任何不符合承受能力的基金。

第二,基金募集機構應當對你用紙質或電子文件的方式進行

風險等級越高的投資者能投資的基金品種就越多

,告知該產品或服務風險高於投資者的承受能力。

最後,你需要對該警示進行確認,表示

風險等級越高的投資者能投資的基金品種就越多

該基金產品或者服務風險高於你的承受能力,並明確做出

對投資者進行適當性引導

的表示。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自願一定要“跨級”購買高風險的基金產品,並且在購買過程中基金募集機構沒有任何違規,也盡到了告知和警示的義務,你也確認了這種風險,萬一出現超出你承受範圍的虧損,基金募集機構是沒有責任的。

在風險自負的原則下,

四、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為何差別對待?

(除了最低風險等級的),

機構會預設專業投資者應當瞭解知悉投資過程中的風險

。而部分特殊產品,比如私募基金,只有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合格投資者”可以購買,不允許“跨級”購買,這裡就不多加展開了。

但是排排君要宣告:雖然規則允許,還是

機構會預設專業投資者應當瞭解知悉投資過程中的風險

。畢竟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弱水三千,咱只取“一瓢”!對於超出風險承受範圍的產品,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有用就點贊、收藏、分享一鍵三連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