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他19歲參軍,27歲退伍回家成了鎮上的一名供銷員,前前後後在高壓鍋配件廠折騰二十幾年,眼看著一手搞起來的鍋子要掙大錢了,卻被品牌方收回授權。

無奈之下,已經53歲的他被逼創立蘇泊爾品牌,誰知這一干居然成就了自己中國“鍋王”的美譽。

讓人沒想到的是,正當巔峰時,他又把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以100億的價格賣給了法國賽博,此後蘇泊爾身價飆升至近600億,別人都說他“賤賣”了孩子,他卻淡定表示沒賣虧。

本以為他會拿著這筆錢去安享晚年,沒想到年過古稀的他又砸下幾個億隻為做出一隻理想中的水龍頭,面對眾人的不解,他卻說值得。

蘇增福心中的這筆賬到底是怎麼算的?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蘇增福,1941年出生於浙江玉環縣。19歲那年,他去部隊參軍了,期間還入了黨,1968年在部隊待了8年後退伍回家,被安置到一家鎮辦企業當供銷員。

1980年,幹了12年供銷員的蘇增福又被調到鎮上的陳嶼農機廠當了廠長,在農機廠沒幹多久他又被調到玉環縣高壓鍋配件廠工作。

進了高壓鍋配件廠,他憑藉多年跑供銷的關係,拿下了為大品牌雙喜高壓鍋生產零配件的業務,當時的雙喜高壓鍋是市場主導品牌,能和這樣的大企業合作自然是不愁訂單。

但蘇增福也不是個安於現狀的人,為雙喜生產了幾年零配件後,他又有了自己的心思:既然做鍋用的配件廠子全都能生產出來,那為何不乾脆直接生產高壓鍋呢?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不過,這樣的想法雖然很有發展前景,但擺在面前的困難卻不小,首先高壓鍋的安全性就是個大問題,當時雙喜高壓鍋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這時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廠做出來的鍋還會有人敢買嗎?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資金,要想生產鍋就必須得購置專業的生產裝置,而整套裝置下來最少也要兩三百萬,這在80年代可是一筆鉅款。

儘管壓力重重,周圍還有不少人勸他過過安穩日子算了,但蘇增福卻鐵了心要辦成這件事。

他頂著被免職的風險,去銀行貸了200萬,然後又東拼西湊地借了一部分,最終湊夠了起始資金,資金得到了落實,至於銷售問題,蘇增福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他和雙喜達成了協議,每年付給對方300萬作為商標使用費,產品以雙喜冠名銷售。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經過一番折騰,蘇增福做高壓鍋的心願總算達成了,但接下來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投資的錢是借來的,每年還有一筆幾百萬的固定支出,產品的生產成本卻比國營廠要高出許多。

在當時計劃經濟背景下,生產高壓鍋的主材鋁供給雙喜這樣的國營工廠是2000多一噸,而他的民企進價卻高達1萬多,所以那幾年蘇增福也算是夾縫中求生存,哪怕利潤不高也苦苦堅持,不過好在蘇增福一直嚴把生產質量關,高壓鍋的銷售情況還不錯。

這種情況一延續到1992年,隨著材料價格的開放,蘇增福才獲得了和國營廠同等的鋁材價格,工廠的利潤有了大幅提升,蘇增福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此時,蘇增福從浙大畢業的兒子蘇顯澤提出說,既然對高壓鍋的質量有信心,何不試著打出自己的品牌?蘇增福聽後覺得有道理,但他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只是試探性地在雙喜前面加上了“玉環”兩個字。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讓蘇增福沒想到的是,加上玉環兩字,高壓鍋的銷量不但沒受到影響,反倒是越來越好。

1994年,蘇增福做出的高壓鍋賣出了230多萬口,產值高達1。8億,這樣迅猛的發展勢頭讓雙喜高壓鍋廠也嗅出了危機,他們拒絕再提供商標使用權。

這就意味著蘇增福要重新打造一個銷售市場,難度可想而知,不過此時的蘇增福已經沒有了退路,他決定背水一戰,自己單幹,這一年蘇增福已經53歲。

就這樣,蘇泊爾這個品牌誕生了。一個新的品牌,想要立足談何容易,蘇泊爾銷售狀況不理想成了意料中的事,但蘇增福始終堅信的是,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高壓鍋爆炸事故,只要把安全指數做到最高就不愁沒人買。

因此,他那段時間埋頭鑽研的就是如何按照國家最高行業標準提升高壓鍋的生產質量,沒想到,他這一步還真是為蘇泊爾帶來了重大轉機。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1995年,由於時有發生的高壓鍋爆炸事件,國家對高壓鍋生產企業頒發了更加嚴格的執行標準。

早有預見的蘇增福已經走到了前面,這讓他在行業中立馬脫穎而出,逐步打開了市場的大門。

1996年,蘇泊爾實現了驚人的4000多萬口的銷售業績,幾乎拿下了國內高壓鍋市場的半壁江山。

大獲全勝的蘇增福信心倍增,此後幾年他又帶領企業不斷拓展生產範圍,陸續推出了電飯煲、不粘鍋、廚房小家電等新產品,穩坐國內炊具業的龍頭老大,他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鍋王”。

2004年,蘇泊爾在深交所上市,這也是國內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從1994年的新創品牌到10年之後的成功上市,蘇增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大飛躍。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按照常規的想法,歷盡艱辛把蘇泊爾打造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品牌,如今還上市了,蘇增福應該順勢把品牌往更大更強的方向擴充套件,然而讓人費解的是,2007年蘇泊爾卻和全球最大的小家電炊具生產商之一的法國賽博公司達成了股權轉讓協議。

蘇增福以約100億的價格,將蘇泊爾超過8成的股份轉讓給了賽博,這也就意味著賽博成了蘇泊爾的實際控股人。此後沒多久,蘇增福又將手中所持的股票全部清空,直接套現40億離場。

面對外界的不解和質疑聲,蘇增福表現得很淡定,他在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像制鍋這樣的密集型勞動產業在未來並不具備有利競爭力,與其這樣倒不如現在把品牌交給更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去經營。

從蘇增福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他對炊具行業未來發展的隱憂。其實,這樣的擔心早在蘇泊爾上市之前就已經產生了。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2002年,蘇增福曾去韓國做過一次考察,發現當地的炊具業因勞動力快速上漲出現了不景氣的下滑趨勢,這讓他開始思考蘇泊爾以後是不是也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最終,他的擔憂在蘇泊爾上市那天得到了印證,股票的發行價為每股12。21元,但開盤後不久就呈現出了跌勢,當日最低曾跌至了11。20元。新股首發當日就跌破發行價,這多多少少也表明了市場對整個行業未來的不看好。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蘇增福深知,雖然炊具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但並不是日常消耗品,一個家庭往往要好幾年才會更新一次,這也決定了產品的銷售週轉期是個長期過程,很難在銷售數量上實現飛躍性的突破。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再加上這些年來,涉足炊具業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像愛仕達這樣強有力的競爭者,為搶佔市場份額,競爭難免會加劇,各種競爭手段也層出不窮。

當年蘇泊爾高壓鍋剛剛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有競爭對手人為製造出爆炸事件予以抹黑打壓,這讓蘇增福一直記憶猶新。

除此之外,最讓蘇增福不能接受的就是國內商家之間的價格戰,在他看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企業利潤降至最低,沒有資金投入產品的創新升級,行業整體水平無法提升,自然失去了和國際知名品牌競爭的能力。

而他現在面對的正是這樣的局面,競爭對手緊緊相逼的壓價戰術,再加上市場銷售業績的瓶頸,讓蘇泊爾也處在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2006年,法國賽博公司看中了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想透過收購一家本地企業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業務範圍,當他們找到蘇增福表明收購意向後,他在一番考量後做出了轉讓股權的決定。

賽博入主蘇泊爾後,側重於打造小家電消費市場,並透過其多年國際品牌的運營經驗,帶動蘇泊爾的業務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期,其市值也上升到了600億左右。

100億賣掉的蘇泊爾身價飆升到了600億,這又引起了外界的議論紛紛,認為蘇泊爾被蘇增福“賤賣”掉了,不過作為當事人的蘇增福卻始終堅稱自己沒有虧,反倒是賣了個好價錢。

他這筆賬是怎麼算的呢?蘇增福給出的解釋是,當時蘇泊爾的命運有兩個,一是留在手上自己發展,二是交到跨國公司發展,這對蘇泊爾來說就好像是在小河裡游泳和在大海里游泳一樣,到達的目的地肯定會不同。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雖然蘇泊爾是自己一手撫養大的“孩子”,但孩子大了也不一定非要留在自己身邊,如果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什麼不放手呢。

蘇增福的話也不無道理,買的總沒賣的精,留在自己手上的蘇泊爾誰也預測不到未來的命運。

雖然失去了炊具行業的江湖地位,但整個蘇泊爾集團並非只有這一個單一業態,早在90年代末,蘇增福就已經收購兼併了好幾家企業,集團業務涉足了旅遊、地產、藥業、碼頭等多個行業。

蘇增福更看好這些新開闢領域的發展前景,轉讓股份套現得到的上百億正好投資到這些產業中,因此在蘇增福看來,大家認為做虧了的一筆交易實際上是他和賽博實現了雙贏局面。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賣掉蘇泊爾後的蘇增福已經60多歲了,一雙兒女也有能力替他撐起門戶了,照理說他可以退下來安享晚年了,但蘇增福卻是個閒下來就難受的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人不動就老得快。

2008年,一直琢磨著還能幹點什麼的蘇增福和一個供應商聊天時,聽對方說起國內不鏽鋼水龍頭與國外產品相比沒有競爭力,市場基本上被進口產品壟斷了,國內最大的生產企業市場份額也不過3%,而且進口水龍頭價格貴,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這一下又點燃了蘇增福的鬥志,當年自己在那麼艱難的處境下都能做出中國最好的高壓鍋,如今條件好了,更有信心做出中國最好的水龍頭,而且是讓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水龍頭。

誰知這個想法卻連一向支援他的兒子也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勸蘇增福,做實體工業太辛苦了,現在這麼大年紀了,不如做點投資輕鬆些。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但蘇增福卻執拗地認為,全都去做投資了,那中國的實體經濟怎麼辦,總得有人站出來搞實業。

於是,年近7旬的他又拿出當年做鍋的勁頭開始研究起如何做水龍頭,但他沒想到的是不鏽鋼水龍頭在工藝、技術上難度更高,而且很多環節國內都沒有可以借鑑的,不光是要研發產品,連生產裝置也要一步步從頭開始研發。

不過,蘇增福並沒有放棄,反而是一頭扎進了水龍頭研發中,為了做出一隻滿意的水龍頭,他整整花費了4年時間,投入了數億資金,硬是從生產線到產品設計、工藝,全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了出來。

期間也走了不少彎路,花了不少冤枉錢,蘇增福形容當時的狀態就好比踩著鋼絲繩走到了半空中,前進和退後的風險是一樣的,那就索性走下去。

蘇增福的執著和堅韌讓他又一次贏了,他自主研發生產出的不鏽鋼水龍頭不但在質量和安全性上可以媲美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而且價格也是普通百姓完全可以接受的。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水龍頭成功後,蘇增福又開始打起了更大的主意,2013年,他斥資30億在家鄉玉環和瀋陽建立了2個水龍頭和抽水馬桶生產基地,全面進軍衛浴市場,曾經的“鍋王”轉身成為了“衛浴大王”。

2020年,又有媒體報道蘇增福名下的控股公司透過股權轉讓的方式,進入了汽車零部件製造業,雖然已經年過古稀,但蘇增福在製造業這條路上可一直沒停下過腳步。

曾經有記者問過蘇增福,為什麼一直熱衷於做投入大、盈利不高但卻非常辛苦的實體行業。

蘇增福表示,沒人做實業,那中國的經濟就完蛋了,自己這輩子做了兩件可以說說的事,一是鍋做得比較好,二是在做水龍頭上有點成績,現在年紀大了,做事不只是為掙錢,還想著要為後人留下點什麼東西。

把上市企業100億“賤賣”後品牌飆升至600億,他卻說沒賣虧,為何

無論是賣掉蘇泊爾還是做水龍頭,在外人看來都是不太划算的事,蘇增福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做虧了,有些事值得與否也的確不能只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

人生中的很多帳,各有各的演算法,心態不同,格局不同,算出來的得失自然是千差萬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