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袖珍基金路在何方:保殼還是退市?

皮海洲:袖珍基金路在何方:保殼還是退市?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目前基金業的發展明顯表現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方面是基金業的總規模,還在進一步發展壯大,到6月底已突破26萬億規模。但另一方面,部分單隻基金的規模卻是越來越小,截至6月末,基金淨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的基金超過1400只,甚至有的基金規模降到了千萬元以下的水平,這些基金都面臨著生存危機。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規定,開放式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後,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正是根據這一規定,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將納入到清盤的行列。如此一來,淨值低於5000萬的1400多隻基金,它們的命運如何令人關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基金規模只有200萬元的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於日前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作為一隻典型的袖珍基金,今年7月2日,諾安基金髮布公告稱,蔡嵩松接替吳博俊出任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諾安基金的這一安排耐人尋味。

因為從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2022年一季報中對報告期內基金持有人數或基金資產淨值預警說明來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存在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如今又過去了一個季度,這意味著該基金已經連續120個工作日的基金淨值低於5000萬元了。按規定,理應將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清盤。

然而,面對這樣一隻理應清盤的袖珍基金,諾安基金卻安排公司的“臺柱子”與“門面擔當”蔡嵩松來出任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其醉翁之意顯然是“路人皆知”。那就是要藉助蔡嵩松的實力和影響力,來完成對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的“保殼”。

本來,基金公司“保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基金清盤,利益受到最大損害的還是基金持有人。基金持有人將資金交給基金公司,購買了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沒想到不僅沒有得到回報,反而將自己的本金虧出去了不少,最後只能清盤了之。如果基金公司能夠將基金的殼保住,甚至還能夠將淨值賺回來,讓基金持有人回本,甚至賺錢,這當然是基金持有人所願意看到的。

不過,基金“保殼”這種事情卻是很多基金公司所不願意做的。因為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基金“保殼”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當一隻基金萎縮到需要“保殼”的程度,這意味著這隻基金是遭到投資者拋棄的。要讓投資者再申購基金份額,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除非基金本身能夠產生較好的賺錢效應。

而一隻基金萎縮到“保殼”的地步,本身就是被基金公司淘汰的結果。為了配合新基金髮行,基金公司通常都是把理財能力強的基金經理配置到新基金上面去了,而老基金就留給一些理財水平一般的基金經理,甚至讓一些新人到老基金上面來練手。如此,一些老基金就越做越差,最終淪落到清盤的地步。畢竟對於基金公司來說,發行新基金能更快地擴大基金規模,更加符合基金公司的利益。

所以諾安基金希望能將諾安最佳化配置混合基金“保殼”的願望是值得肯定的。但“保殼”不能踩基金清盤的紅線。比如,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這就是清盤的紅線。基金公司想“保殼”,那麼就應該在這60個工作日內完成“保殼”的目標,或者在基金淨值還沒有低於5000萬之前就提前著手進行“保殼”工作。一旦期滿60個工作日之後,基金淨值還是低於5000萬元,那就只能視同“保殼”失敗。而既然到了這個節點,那麼,該清盤就要清盤,而不能再以“保殼”的名義來拖延清盤的時間,這是維護基金法規制度權威性所應有的態度。

責編:楊志瑩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