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物多樣性的未來--探訪南半球最大"種子銀行"

本文轉自【新華網】;

為了生物多樣性的未來--探訪南半球最大"種子銀行"

5月12日,工作人員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郊區的“種子銀行”的實驗室工作。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新華社悉尼5月22日電 通訊:為了生物多樣性的未來——探訪南半球最大“種子銀行”

新華社記者郝亞琳 劉詩月

在澳大利亞悉尼市遠郊的安南山地區,有一家特殊的“銀行”,其巨大的“金庫”中儲存著綠色“財富”——種子。這是南半球最大的“種子銀行”,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這家“種子銀行”一探究竟。

這是5月12日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郊區的“種子銀行”拍攝的培育中的植物。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這家機構隸屬於悉尼皇家植物園,自2013年建成以來累計儲存超過11000個“種子包”,儲存的種子總數超過1億粒,涉及超過5300個植物種類。“種子銀行”經理彼得·庫尼奧告訴記者,設立這家機構的目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那些瀕危植物。

“它就像保險一樣,讓我們在遭遇林火等自然災害後,還有機會恢復那些受到影響的植物。”庫尼奧說。

這裡的種子採集自全澳各地。科研人員不僅採集種子,還要記錄採集地點的氣候、土壤、被採集植物的花朵顏色等資訊,並將其一併存入“種子銀行”資料庫。

5月12日,位於澳大利亞悉尼郊區的“種子銀行”的經理彼得·庫尼奧在給記者做介紹。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種子進入“金庫”前,還需經過分揀並在15攝氏度、相對溼度15%的環境中乾燥至少4周,再經過一些處理才能放入密封的錫箔包,長期儲存在零下20攝氏度的種子庫裡。存放前,研究人員還會取出一些種子用於萌芽實驗。

在冷藏庫裡,科研人員賈斯廷·科利特博士告訴記者,研究者會在實驗室模擬自然界中影響種子發芽的各種條件,比如不同溫度、溼度、光線、煙塵甚至動物啃食等因素。

這是5月12日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郊區的“種子銀行”拍攝的培育中的植物種子。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種子萌芽的條件也在改變,因此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最有利於種子發芽,這樣才能讓我們儲存的種子發揮更大作用,確保有一天需要這些種子時,知道怎樣讓它們萌芽生長。”科利特說。

除了種子,該“銀行”還存有不少植物的組織,因為有的植物沒有種子,有的植物種子不適合乾燥儲存,比如一些雨林植物,研究人員在不斷探索更好儲存這類物種的方法。

在研究人員看來,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已是事實,這也凸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庫尼奧說,“種子銀行”存有400多種瀕危植物的種子,其中10種已開始在野外恢復種植。該“銀行”還與位於英國的“千年種子銀行”等機構結為合作伙伴,為各地客戶提供種子。

5月12日,工作人員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郊區的“種子銀行”手工處理植物種子。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此外,澳大利亞的這家“種子銀行”開展許多教育活動,為學生開設科普課,為植物保護人士提供專業培訓,並舉辦關於種子儲存和植物移栽的經驗交流會,民眾也可參觀該“種子銀行”。

“我經常對人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從你自己生活的區域做起。你可以參加當地的森林保護組織,幫助當地政府維護野外林地。如果你能更好地保護你生活區域的植物棲息地,那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而言也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庫尼奧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