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新規下,替代品"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讀者來信

哪種可降解塑膠袋可以買得放心

我是一個退休工人,平時負責買汏燒。現在限塑新規來了,去菜場超市買東西都沒有塑膠袋了,我有時自己帶環保袋,有時購買商店裡的可降解塑膠袋,但是新材料的袋子拎起來很軟,感覺沒有原來的塑膠袋牢固,價格不便宜,也不知道是不是可降解的。現在市場上有沒有推薦的可降解塑膠袋產品,讓我們買得放心、買得安心?

——退休工人  王女士

限塑新規下,替代品"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圖源:視覺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去年1月釋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此後長三角三省一市相繼出臺了限塑新規,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設定目標。

限塑新規落地,消費者日常使用的塑膠購物袋、塑膠包裝袋、編織袋、塑膠吸管等塑膠製品將慢慢“消失”,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找尋替代品,環保袋、紙質袋、可降解塑膠袋都是可選項,但究竟如何選擇成了難題。最新發布的《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研究報告》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對“禁限塑”的知曉度達92。9%,但“搞不清、看不懂”的情況仍較為普遍。

誰是替代品

市場前端的塑膠製品正在加速減量。滬蘇浙皖四地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組織人員實地消費體察1640家企業發現,禁限塑新規在商場的落實率達到78。6%,超市為77。5%,藥店為58。8%,書店為73。0%,大型飯店為90。1%,中型飯店為82。5%,小型餐飲店為64。3%,外賣為75。6%。《研究報告》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知道

“禁限塑”的比例高達92。9%,也已逐漸將綠色可持續消費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不過,很多消費者困惑的是:手上拎的塑膠袋可換成什麼?

替換塑膠袋,一種可選項是環保袋。調查顯示,76。4%的長三角地區受訪者表示家中有環保袋,其中超過五成的家庭有8個以上的環保袋。但因材質較厚,攜帶環保袋通勤並不方便。調查顯示,僅14。5%的受訪者去菜場買菜時會自帶環保購物袋,去超市購物時自帶環保購物袋的比例也只有32。5%。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環保袋還變成了“消耗品”,42。6%的受訪者表示,無紡布環保袋“質量差”“難看”,不會拿出門使用,更有近三成的受訪者把無紡布環保袋直接用作垃圾袋,造成巨大浪費。

另一種替代品則是可降解塑膠袋。不少消費者反映稱,與之前的塑膠袋相比,可降解塑膠袋的手感區別很大,而且市面上的產品五花八門,印著不同的可降解標識,價格差異度也很大,購買時會遭遇“看不懂,不會選”的情況。另外,在一些商場超市,可降解塑膠袋由商家直接向生產企業定製,由於成本上升,這部分成本最後轉嫁給消費者承擔。

可降解困惑

流通端的需求放量,已帶動生產端的產業結構調整。來自生產企業的反饋顯示,企業90%以上的產能已經開始調整,部分轉型為生產紙質袋,部分轉型為可降解塑膠袋,預計未來3-5年將迅速佔領市場。不過,消費者心頭的困惑,在生產端並沒有找到“標準答案”。

“可降解產品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的情況。”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工程師石鎏傑解釋,可降解塑膠可分為生物分解、光降解、熱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每種型別適用的標準、生產工藝和成本都不一樣,降解程度差異也非常大。“理論上,降解程度高的產品應被優選使用,但市場上都把這些產品統稱為‘可降解塑膠袋’,最主要的競爭因素由此變成了成本和價格,導致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石鎏傑還指出,當前大量產能轉向可降解塑膠製品,檢測也成了堵點。比如,生物可降解塑膠的正規檢測時間長,通常檢測週期要3-6個月,且費用較為昂貴。如果採用快速檢測,僅能檢測塑膠製品的成分,而且塑膠中含可降解的成分與塑膠是否可降解並無必然關聯。

標準要跟上

產品市場的無序競爭,對於消費者接受並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的影響巨大。調查顯示,禁限塑新規相關的技術規範龐雜,僅國家標準就有9件,還有眾多的地方標準。

記者翻查了部分標準發現,在標準技術要求方面,有些產品標準要求滿足生物降解率達到60%,有些則要求達到90%;有些不僅對生物降解率有指標要求,還對有害元素含量、生態毒理效果、崩解率有一定要求。

“目前的可降解塑膠製品市場的標準體系複雜,消費者較難區分各產品的降解型別和技術要求的差異,有必要建立統一的標識規範,在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同時,更方便消費者辨識、選購。”石鎏傑說。

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書長陶愛蓮建議,在消費端,要為消費側助力禁限塑新規落實創造有利條件,設定可降解食品塑膠袋專用標識,方便消費者與小商戶選擇購買可降解塑膠製品,同時鼓勵消費者養成自帶環保購物袋的習慣。而在生產端,應統籌佈局促進消費側與供給側在禁限塑新規實施中形成合力,完善標準和價格形成機制,使供給市場儘快形成以可降解程度為核心的有序競爭,同時研究更為科學高效的可降解塑膠的檢測判定方法以打通供給堵點。

作者:文匯報首席記者 徐晶卉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