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私募"卡位戰"打響,大鱷橋水"年末衝刺",不投個股的全天候策略究竟是什麼?

消停了幾個月的外資私募江湖,又波浪凜冽起來。

11月15日,海外頂尖對沖基金橋水投資在中國展開新一輪募資。渠道資訊顯示,此輪橋水投資的新產品計劃募集至少30億元。

此前,橋水已經躋身同行規模的前列,這一輪“吸金”結束後,橋水有望直接衝擊在華外資私募機構的“江湖老大”寶座。

在2021年的尾聲,橋水繫結頭部代銷渠道發力募資,更深層次的市場邏輯是什麼?

頂尖大鱷的國內舞臺

據基金業協會的登記資料,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合計數量33家。

橋水、德劭、元盛等海外頂尖對沖機構都已在國內展業。這還未算上已經轉投公募的貝萊德、富達等大鱷機構。

某種程度上,國內外資私募的江湖裡的好手,已是國際頂尖水平。

縱觀外資的資管機構在華展業的歷史,堪稱一波三折、螺旋式發展。

本世紀初,首批一線外資機構入場,它們與本土股東合資打造合資公募機構,誕生了諸如上投摩根、工銀瑞信、國海富蘭克林等一批知名的合資機構。

此後,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多的外資資管機構以獨資形式打造在華私募機。2017年1月富達基金最先“撞線”之後,批次的外資公募、外資養老、乃至外資對沖基金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近五年來,海外母公司有“公募基因”的外資資管,更清盤了在華私募產品,轉身備戰全資外資公募的業務,典型代表是貝萊德和富達。

強勢入局的橋水

但橋水則安心在外資私募的身份上發展,這可能和它股東的對沖基金定位有關。

在海外對沖基金並不需要服務廣大客戶,因此多數以私募形式延攬客戶,在中國,橋水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

它近幾年持續在中國展開私募資產業務,並緊密合作(“繫結”)了中信證券、平安銀行等代銷能力顯著的渠道。

資事堂發現,橋水投資是在2016年在中國成立全資子公司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簡稱,橋水中國)的。

2018年6月,橋水中國登記為證券私募管理人。

2018年10月9日和2020年9月28日,橋水中國面向中國投資者推出兩隻全天候增強型基金。

2021年三季度,橋水中國規模明顯增加,晉升行業“第一梯隊”(見下圖)。

外資私募"卡位戰"打響,大鱷橋水"年末衝刺",不投個股的全天候策略究竟是什麼?

此前,量化巨頭元勝投資(母公司為Winton元盛基金)、德卲投資(母公司為DE。SHAW基金),以及瑞銀資管的規模區間為20-50億元,領先於其他外資私募。

最新資料顯示,橋水基金在三季度末規模擴至20-50億元區間。來自渠道的訊息,橋水的最新規模或超過25億元人民幣。

有望挑戰行業第一

而最新訊息顯示,本週起橋水投資透過平安銀行、中信證券、好買財富等代銷渠道,向高淨值客戶再次募資。

一些渠道資訊顯示,橋水投資此次計劃的募資在30億元左右,起投門檻比前兩次產品發行略有降低。

若橋水此次募資完成計劃目標,有望成為第一個突破50億受託規模的外資私募。

橋水團隊曝光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93年就有第一批中國客戶投資橋水的基金,2010年橋水管理中國客戶資產超過10億美元規模。

但上述規模,均屬於客戶在海外購買橋水產品的規模。

2018年橋水在中國正式開設私募後,開啟真正的在岸受託投資。

據中基協資料,橋水投資在中國的團隊人數總計29人,半數來自橋水美國總部,另一半是中國本土人才。其中,投研負責人為Joanna Sun Alpert。

外資私募"卡位戰"打響,大鱷橋水"年末衝刺",不投個股的全天候策略究竟是什麼?

資料顯示,Joanna Sun Alpert(孫悅)是一位橋水投資的女性合夥人,2005年加入該機構,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曾就職於世界銀行、麥肯錫諮詢。她所統籌的投資流程中有三大內容,即投資研究並生成投資目標倉位、構建投資組合單元、交易指令下達和執行。

橋水中國持倉不投個股

據悉,橋水在中國市場運作的全天候增強型策略,是一種多資產混合型策略,投資標的為中國股票、中國國債,以及在中國交易的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

雖然橋水的私募產品運作已有三年時間,但在上市公公司前十大股東、公司調研記錄中從未有其身影。

相關資料顯示,

橋水的權益資產持倉不涉及個股與行業ETF。

交易執行的是一籃子股票指數,滬深300、中證500、中概股指數按一定比例組成股票資產頭寸。

實際上,橋水透過主動管理策略,捕捉股票、債券和商品市場中由於宏觀定價錯位而產生的市場拐點。

換言之,橋水針對中國資產進行全天候的輪動配置,考慮到不同經濟環境對不同資產有可預期的影響,併疊加主動管理,看重中國超額收益空間,進一步提高整個組合的回報率。

另據瞭解,橋水的全天候模型自2002年起在中國市場進行模擬盤測試,2003年起開始將阿爾法策略應用於中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