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時代|"電池醫生"王家鈞:個人成長應同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興起,電池起火等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從2017年回國至今,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青年科學家工作室”負責人王家鈞始終在尋找這一難題的破解之路。

“我目前的工作是給電池的健康狀態做診斷,簡單來說相當於給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電池進行‘三維腦部CT’,及時發現不足和隱患,為其修復、改進、完善提供科學精準的參考。”談起自己的研究領域,王家鈞興奮不已。大家叫他“電池醫生”。

我們的新時代|"電池醫生"王家鈞:個人成長應同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

王家鈞(中)和學生們在實驗室攻關。(資料照片)

王家鈞出生於1981年,17歲時考入哈爾濱理工大學化學系,隨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攻讀了化學專業的碩士、博士。那時,他對一切未知的科學奧秘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學術習慣,慢慢地堅定了未來從事科研的信念。

2008年,王家鈞出國深造。他先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攻讀博士後,隨後在國外兩家實驗室工作。他一直致力於發展同步輻射多維成像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新能源材料研究。

“身在異鄉,心繫祖國。”王家鈞說,國內新能源行業迅猛發展,電池企業不斷增加,產業化程序不斷推進。他發現,一些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相對薄弱,內心便湧起一股衝動——結合自己瞭解的先進技術,推動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基礎科學取得高質量發展。

我們的新時代|"電池醫生"王家鈞:個人成長應同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

王家鈞(中)帶領學生們分析實驗結果。(資料照片)

2017年,在反覆考量幾個月後,王家鈞下決心回國發展。“國家大力支援海外科研人員、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好政策。雖然放棄眼前喜歡的工作、優厚的待遇,內心不捨,但我相信,換個陣地好好幹,一定可以為國家發展做點事情。”他說。

新能源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的高新技術,電池行業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全球研究熱點。王家鈞回到母校哈工大任職,帶領團隊開啟嶄新的全固態電池研究。他們將目光聚焦固態電池關鍵技術,探索利用X射線同步輻射成像技術,開展電池失效與安全改進研究。

然而,固態電池及其材料的生產工藝和裝置不太成熟,需要做大量摸索性工作,課題失敗的風險很大。即便如此,王家鈞仍要“啃硬骨頭”。

我們的新時代|"電池醫生"王家鈞:個人成長應同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

王家鈞進行學術報告。(資料照片)

“科研沒有捷徑,只有認真思考、善於總結、注重細節,經歷無數次跌倒再重新來過。”王家鈞舉例說,在硫化物固態電池方面,很多文獻對實驗細節描述得並不具體。從電解質合成到全電池組裝,從測試模具到試驗方法,他和學生一點點摸索,花了近兩年時間,完成了第一個固態電池相關工作。

經過4年多發展,王家鈞所在團隊已小有規模,有博士後2人、博士11人、碩士14人。截至目前,團隊獲得發明專利8項,在《自然》子刊等國際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為開發高容量、高安全鋰電池提供了新的視角。

我們的新時代|"電池醫生"王家鈞:個人成長應同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

王家鈞(後排左一)和學生們在一起。(資料照片)

面對科研成果,王家鈞說,不論是起步時的百餘平方米獨立實驗室,還是發展所需的科研經費資助、科研專案申請,都離不開學校、學院及研究所給予的支援。

“科研成果要轉化好,不能躺在實驗室裡睡大覺。”王家鈞介紹,面向民生和工業界需求,團隊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了多家研究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的應用和認可,進一步提高了電子產品高容量電池的安全性。企業從中受益,實現轉型升級。

“眼下正是創新的時代,科技創新的意義尤其重大。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要堅持國家的需要就是奮鬥方向,潛心做真正有用的科學。”在王家鈞看來,將個人成長同國家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不斷突破創新、追求卓越,才能讓生命綻放出絢麗之花。

記者:楊思琪

【來源:新華社】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