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財務人員,你發現了哪些入行以前錯誤的認知?

作為一名財務人員,你發現了哪些入行以前錯誤的認知?

作者:貓大叔

一、關於假賬

入行前:只要你用心查,天下沒有查不出來的假賬

入行後:假帳是個傳說,除了自己記的賬,別人的賬好像都是真的,根本沒有證據說別人是假的

真的是這樣,不是說沒有手段,而是有很多手段你根本不能用。如果你是外審事務所,被審單位不配合,該發函不發,甚至聯絡對方造假,盤點找別人的貨代替,年報時間有限,最後都是各種 妥協。內審就更不用提了,你查的可能就是自己將來的領導或是自己領導的朋友,面臨的壓力有時外人很難想像。

查假賬最有效的就是檢察院或紀委,辦法簡單粗暴,接到線人舉報後,可以查對方家產、銀行存款、通話記錄等等,很容易就找到線索,再找被查人談談,什麼都招了。

二、關於會計核算

入行前:會計核算很有意思

入行後:會計核算很沒意思,會計核算很不受重視

我至今還記得當年做第一張憑證時的情形,那時的憑證要手寫,要在記賬人欄蓋上自己私章,記賬也是手工的,結賬、試算平衡表、與總賬對賬等等,流程嚴格有序。後來有了電算化,上面的流程基本上都消失了,記賬、結賬當年那麼重要工序成了一個簡單的選單,試算平衡表是什麼估計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

做記賬憑證也成了一件重複且有點無聊的事,我經常反問有點較真的老會計,業務宣傳費和廣告費有本質的區別嗎?公司領匯出面拉關係請人吃飯到底是入銷售費用還是管理費用,區分這個有意義嗎?我們費勁心思,用盡畢生所學做出來的賬其實根本沒幾個人在意!

老闆們對會計核算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算好賬,讓員工不要亂花錢!算好賬,把賺到的錢收進口袋!一進一出,把好關即可。至於你做的那些會計科目,他們不是很懂,也不關心。

(PS:當然會計核算與業務聯絡起來還是很意思的,但一家公司能有多少新業務呢?絕大部分都是在重複以前的流程,所以大部分時間還是很沒意思!)

三、關於當財務負責人

入行前:財務負責人很牛叉,當負責人一定很幸福

入行後:財務負責人很難幹,當負責人壓力大,一點也不幸福

有一家公司效益不錯,業務員年終都能拿幾十萬的獎金,瞭解個稅的都知道,收入越高稅負越重,一下交那麼多個稅大夥就有怨言,說財務不作為。後來有人出主意,年終找點票到公司報銷,把交得個稅賺回來。

領導想這是個辦法呀(他交的更多),就向財務施壓,財務頂不住就同意了。這麼幹了幾年,幾十個人報了百把萬,直到東窗事發。

所有人都說自己不懂稅法,報銷是公司制度,與自己無關(包括領導)。

但財務負責人是經手的,大夥都往他身上推,他推不掉,認了。國企,算貪汙(當然領導也沒跑掉,第一責任)。

內控管理方面財務的責任是最重的,但財務部門不是賺錢單位,在公司所有部門中地位又是偏低的,實務中想要堅持原則就會面臨較大壓力。為了獲得公司領導或老闆的支援,財務負責人只得向其靠攏,為此不得不犧牲一些原則,這時又要面對更大的風險,私企主要在稅務方面,而國企可能會涉及貪腐。

四、關於財務分析

入行前:能寫財務分析一定很牛

入行後:就財務論財務的分析報告就是一紙空文,真正有價值的財務分析實際上都是從財務角度對經營進行分析

以前看人寫報告,還是分析報告,滿滿幾十頁,各種表格各種圖,各種分析大法,再標上各種顏色,真是一臉的仰慕。現在看一些分析報告,感覺就是在浪費時間,什麼杜邦分析法,什麼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都是寫財務書作者湊字用的。這些基於會計賬的分析指標要想有意義,有一個關鍵前提是分析的數字得是真的!據我觀察,大部分的公司的財務賬都或多或少的進行了調整,私企為了避稅,國企為了完成任務,盈餘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在不真實數字基礎上的財務分析報告,就是在自娛自樂。

當然不能所有數字都是假的,但財務分析不能只就數字論數字,一份報告數字是基礎,但滿滿的表格,柱狀圖、大餅圖真是讓人頭暈。

真正有價值的財務分析一定要結合業務進行,文字分析必不可少,而且要一針見血。

我曾經寫過一份很短的財務分析報告:

貴公司上一年收入可分為三個版塊,各版塊毛利如下:A版塊收入佔比50%,毛利佔比200萬;B版塊收入佔比30%,毛利300萬;C版塊收入佔比20%,毛利500萬,共計1000萬元;費用總計1200萬元,其中人員費用1000萬元,另有房租水電等固定支出100萬元,剩餘100萬元用於辦公差旅招待等開支。

結論:當年虧損200萬元,要想扭虧不外開源節流兩個方面,成本方面由於人員費用過大,而100萬的日常開支省無可省,節流已沒有什麼空間。當務之急就是開源,只有開源才能扭虧。

公司大部分員工都在為不賺錢的A版塊業務服務,該版塊毛利率偏低,加上人員費用實際虧損,應大力壓縮,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C版塊,同時提高C業務的獎勵提成。

五、關於數字敏感度

入行前:會計幹了這麼多年,數字敏感度一定很高吧

入行後:什麼數字敏感度?咦,昨天我口袋還有五百塊錢,怎麼就剩三百了?那兩百怎麼花的,我怎麼想不起來了?

所謂數字敏感度與職業無關,只與記性有關。我記性不怎麼好,所以對數字不敏感。但這一點不妨礙我幹財務這麼多年。現在辦公有電腦,身上有手機,到處都有網,記數字真沒什麼必要了,隨時能查到。做為財務最需要鍛鍊的還是對事務的分析判斷能力,這隻能依靠平時的知識積累和對公司經營業務的瞭解。

說一個剛剛發生的事(一小時前),主審所給我發了一份報告,說我們下屬一家公司的應收款有很大風險,可能會有幾百萬的損失。理由是該公司應收款有800萬,主要是海外客戶,發函不回,掛賬客戶名稱起得比較隨意等等。我隨手看了一下這家小公司的報表,去年做了一些外貿業務,收入和往來增長很快,800萬的應收款主要是去年產生的,一年以內,從時間看風險應該不大;再看應付賬款也有近800萬,應收應付同步增長,說明沒有實際佔款;再看業務性質,主要做得是進出口代理業務,收發商品都是別人的,企業從中賺時手續費,所謂應收款應付款實際都是委託人的往來款。初步判斷:該公司賬務處理可能有不規範的問題,但往來款風險應該不大,待進一步核實。

今天就寫這麼多了,想到了再補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