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碳中和",車企再也不能等了

“碳中和”是啥?其實就是指人們透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別小看這個新詞,對汽車業來說,它事關生死。汽車業是這場“碳中和”之戰的主戰場之一,“脫碳”更是車企未來規劃中頻繁提起的熱詞。

加速佈局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方向指導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近日,長城汽車釋出未來五年戰略目標,計劃在2025年實現年銷4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佔比達到80%,並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

擁抱"碳中和",車企再也不能等了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將在製造端透過能源結構調整及低碳工藝應用,於2023年實現首個“零碳工廠”,並建立汽車產業迴圈再生體系。

除了長城汽車外,比亞迪在今年2月宣佈將正式啟動企業碳中和規劃研究,對汽車尾氣排放做三個“1/3”減法,助力零碳目標;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漢肯·塞繆爾森也表示,公司提出到2025年實現全球120萬輛的銷量目標,並表示其中將有50%為電動車。基於這一目標,沃爾沃釋出了RECHARGE概念車,這是該公司面向未來轉型的思考。

即便是超豪華品牌保時捷,也一反此前相對保守的姿態,正計劃在全電動車型的成功基礎上再創銷售紀錄。

保時捷北美地區執行長Kjell Gruner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2019年推出的全電動Taycan車型的銷量已經相當於其標誌性的911車型,“我們很滿意對Taycan(保時捷純電動跑車)的需求,這約佔我們總銷量的15%。”

擁抱"碳中和",車企再也不能等了

目前來看,大眾、極星、賓士、捷豹路虎、沃爾沃等跨國車企均對供應鏈實現碳中和確定了時間目標,且大多在未來的10年至20年中。

可以預見,“脫碳”將成為車企接下來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在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看來,“全球對‘碳中和’目標的追求,意味著傳統的工業時代即將落幕,也意味著綠色發展方式的來臨,這將給整車企業提供不可小覷的機遇。”

落實到零部件供應鏈

汽車行業向來是“環保計劃”瞄準的重要物件,此次更被認為是“碳中和”節能減排的大戶。其中,新能源汽車無疑在“碳中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邏輯上來說,純電動車依靠電力驅動,汽車能源由一次能源的石油變為了二次能源的電力。目前國內電力結構以燃煤發電為主,將逐步最佳化為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主,因此實際碳排放量將大大降低。

擁抱"碳中和",車企再也不能等了

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即便是使用佔比70%的火電,純電動車的碳排放還是要更優於燃油車,氫燃料電池車則與純電動車相當或者更好。

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92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75%,相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在過去五年裡,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均複合增速為32。8%,預計未來五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複合增速將不低於30%。

不過,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但國內大多傳統車企依舊相對保守,即便是針對碳中和提出具體指標,但也只是集中在產品規劃層面,以推出新能源產品作為主要內容,並未涉及汽車全生命週期的碳管理。

相比之下,由於歐盟的碳排放監管嚴格,以及《歐洲氣候法》的實施,2020年歐洲率先對汽車產業碳排放實施了嚴苛的政策監管,國際車企承受壓力會更大,前進的腳步也在加快。

擁抱"碳中和",車企再也不能等了

也正因此,包括賓士、奧迪、通用、豐田等在內的國際車企都提出了明確的“碳中和”時間表,並且在零碳工廠建設方面,寶馬、賓士、奧迪等車企均推出樣板型的“零碳工廠”,落實到零部件供應鏈層面。寶馬錶示,已經實現對供應商的碳足跡追蹤,計劃2030年在供應鏈環節的碳排放較2019年降低20%。

在這方面,比亞迪是目前國內車企裡針對“碳中和”有相對明確計劃和動作的車企之一。早在今年2月,比亞迪宣佈將正式啟動企業碳中和規劃研究,對汽車尾氣排放做三個“1/3”減法,助力零碳目標。

這也跟比亞迪早早地佈局新能源車市場有關,目前比亞迪DM-i相關車型的訂單量已突破10萬,隨著DM-i車型的持續交付和巨量新增訂單,比亞迪將有極大可能壟斷今年接下來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有著足夠亮眼的銷量做支撐,在“碳中和”目標指引下,比亞迪能夠更容易達到成本與利潤之間的平衡。畢竟汽車的產業鏈可能面臨超出業內想象的大變化,這些變化或將導致成本的走高,從而使短期利潤出現下滑,這或許也是目前大多數車企採取相對“保守”態勢的主要原因。

鍾述

在“碳達峰”“碳中和”逼迫下,車企們都在加速轉型,以此應對接下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來看,就“碳中和”而言,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有擔當的大集團率先起到標杆示範作用,誰會率先扛動旗幟,我們對此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