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成西就”李嘉誠,在兩個“世界”巧妙轉身

“東成西就”李嘉誠,在兩個“世界”巧妙轉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一號財經

201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有兩位中國地產商在榜單上緊緊相鄰,分別排在榜單的第18和19位,排在後面的是李嘉誠,排在李嘉誠前面的是:

王健林。

那是一個神奇的年份,在這一年榜單過後,王首富親手開啟了“世紀大併購”,富豪榜上也日益少見影蹤,雖然相較後來者,已經算是提前了半步踏出“生死線”。

反觀李嘉誠則似乎沒有“渡劫”失敗之虞,甚至連個像樣的“難”都沒有。

今年2月24日,福布斯釋出2022中國香港富豪榜,李嘉誠以360億美元的身家延續了自己榜首的位置,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名下資產的新進展。香港住宅市場的反彈令長江實業的股價較一年前上漲了三分之一,從而抵消了李嘉誠所持有的Zoom股價的下跌。

據稱這位香港首富佔據了全香港1/7的私宅物業,70%的商超零售,而這座城也儼然一座“李家城”。

但他更大的資產騰挪則在東西方“兩個世界”,遽然、龐大又悄無聲息。

倫敦“造城”二十年

1520年,撰寫出《烏托邦》的托馬斯·莫爾(St。 Thomas More)決定搬家,他選中了倫敦城內的某處空地,建了Beaufort House自住。

三年以後,他成為下議院議長。九年以後,又成為英格蘭大法官,據稱是英王之下的第一要人。

從那之後,這裡逐漸從一個田園郊野慢慢變成了皇室豪宅聚集區,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顯貴:皇家肯辛頓-切爾西行政區(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倫敦“造城”二十年

這就是和記黃埔在海外的首個住宅開發專案皇家門肯辛頓(Royal Gate Kensington),佔地2,444平方米,共有132套住宅。

一晃二十餘年過去了,李嘉誠在倫敦造城的進度再度提升。

2020年7月10日,李嘉誠在倫敦二區Lewisham囤積超大型地塊15年後,終於開始動工建造價值10億英鎊的地產專案Convoys Wharf 。

規劃顯示,Convoys Wharf地盤面積約174。24萬平方呎,相等於近9個維多利亞公園,預計可提供3500個單位,其中2000個會以市價出售,數百個會按英國政府要求,以較市價低的價錢,或是共享房產的方式提供給英國公民。

事實上,不止是李嘉誠在倫敦造城,香港大開發商在倫敦都早有佈局。如在倫敦東區除了Convoys Wharf地塊,還有新世界圈地開發的Greenwich Peninsula,新鴻基開發的Millharbour Quarter和Goodluckhope,因而這一圈地為人稱之為儼然泰晤士河畔的香港城。

據公開資訊統計,李嘉誠系公司在倫敦的地產專案有6個,其中有4個為高階公寓專案,包括首個專案1998年和記黃埔在倫敦落成的皇家門肯辛頓(Royal Gate Kensington),及此後於2000年-2003年間,和記黃埔前後落成蓬特威特羅(Montevetro)專案、貝爾格瑞維亞(Belgravia Place)專案、阿爾貝恩河岸(Albion Riverside)。

“東成西就”李嘉誠,在兩個“世界”巧妙轉身

此外,就在Convoys Wharf 動工的同年,外界又傳出李嘉誠正在支援收購英國最大的長租公寓專案倫敦溫布利公園地塊(Wembley Park)的報道,該專案總價值高達30億英鎊,將新建8000套長租公寓。

但是長實澄清了這一訊息,稱Long Harbour曾於數十年前與長實集團共同發展一個地產專案,長實集團僅持有其少數股權,並沒有參與其董事會或日常管理的討論及決策。

時間來到1998年,李嘉誠決定在這個顯貴之地開發房地產。

據市界去年底的報道稱不完全統計顯示,李嘉誠在英國的累計投資已超4000億港元,並控制著其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

當然這一資料應不包括長實最近出售的5 Broadgate大廈,該處物業位於倫敦金融城核心地段,大廈總面積約為7。34萬平方米,是瑞銀集團倫敦總部所在大樓,而且距英國中央銀行總部大樓僅幾百米,周邊還有眾多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總部。

3月14日,長實集團迴應出售英國倫敦相關物業的訊息,並強調,最終的實際成交價為12。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00。6億元),高於此前購入價1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3。2億元),3年半以來的總回報約為4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億元)。

實際上,最早該大廈由英國地產公司British Land Co。和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共同開發並持有,長實集團也是在2018年6月才收購了5 Broadgate大廈,但是在2021年6月即有媒體報道長實有意出售該物業,並與多個潛在買家進行初步磋商。

雖然時間過去了半年,但長實仍以不錯的價格完成了該筆交易,相較於最近擬打算6折價出售倫敦Vauxhall Square專案的富力地產,更加可見李嘉誠的精明與預判。

言下之意,你們做買賣,我不摻和。還是專注於自己的“造城”事業比較靠譜。

與本次李嘉誠出售英國資產相呼應的觀點在於外界猜測李嘉誠是否又有重回內地的打算,畢竟除了出售倫敦物業之外,李嘉誠還將旗下英國最大配電公司、估值高達150億英鎊的UK Power Networks,及電信運營商Three UK列入出售名單之中。

分析認為此輪李嘉誠家族拋售英國資產,將獲得總計超過800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大手筆資產騰挪自然引發關注,尤其是李嘉誠旗下公司在前些年大舉進入英國之前,曾有多次拋售內地資產先例,此番舉動不免讓人理解成是為了重回內地市場做打算。

特別是負責該項交易的長江實業執行委員會成員馬勵志指出,出售 5 Broadgate 後,長實集團負債比率將進一步下降,今後將繼續在不同的地區,物色更多新投資機會。為了說得更清楚,馬勵志直言:

內地的商業遷徙

此話一出,內地市場投資者自然心有慼慼焉。

克而瑞2022年1-2月房企新增貨值TOP100榜單,過去拿地超猛的房企大都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均是多是城開、城投、建投與投資公司。

即便是在銷售榜中靠前的頭部房企,在新增貨值榜單中也靠後,如銷售榜首的碧桂園僅位列19位,龍湖位列24位,旭輝位列51位,新城位列63位。

還有相當多名氣頗大的房企竟然連TOP100的榜單都沒有進入,這在過往是難以想象的,說明這些房企流動性收緊,或者有名不副實之處。

內地的商業遷徙

如果最終真的照此演進的話,那麼當從李嘉誠在內地的商業變遷路線來探尋其中的可能性有多高?

時間回溯到1992年,彼時香港董氏集團的東方海外公司,推出了一個10萬平米的東方廣場開發計劃,由於位於北京王府井繁華地段,所以計劃在香港一公佈,即引發眾多港資興趣,其中就包括李嘉誠。

爾後李嘉誠買入這一專案,並投入20億美元、歷時八年將之打造成一流商業中心,直至今天仍然是“長和系”在內地的標誌性商業資產。

此後數年,“長和系”在內地市場起起伏伏,到2008年2月,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在常州以12億元競得一地塊之後,從此便在內地土地市場上銷聲匿跡。

而在整個2009年,“長和系”在內地土地市場幾乎“顆粒無收”。

轉眼到了2010年第四季度,沉寂了兩年的和黃又出其不意地回到了公眾視野,在當年11月,和黃以13。1億元拿下重慶兩江新區一住宅用地,從此拉開了李嘉誠重啟內地淘金之路的序幕。

隨後的28天,和黃先後在上海、大連及南京高價搶地,而且每次都來勢洶洶,並在上海、南京均問鼎當地的地王。

2010年12月初,和黃旗下公司以16。2億元的超高報價擊敗其他5家勁敵,奪下上海趙巷鎮特色居住區17號地塊,21436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一舉成為青浦趙巷區域內的新“地王”;

12月24日,和黃旗下的博澤投資以31。8億元競得南京G53河西地塊,樓面價為8584元/平方米,成為河西曆史上總價最高的“地王”。

據新京報報道,在一個月時間裡,李嘉誠在內地土地市場上投入的金額就高達73。8億元。

一如既往,2012年3月,福布斯釋出了全球億萬富豪榜,李嘉誠以255億美元身家位列第九,登頂“亞洲首富”。

但出人意料的是,成為亞洲首富後不久,李嘉誠忽然開始大面積拋售在港及內地的資產:

2013 年 7 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

2013 年 10 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

2014 年 1 月出售 50% 港燈股權;

2014 年 1 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2015 年 6 月出售港燈股權 20%;

2016 年 10 月出售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 50% 股份。

據公開報道過的交易資訊統計,在2013-2017年期間,李嘉誠通過出售國內資產套現2000億投資英國。

如此短促大手筆拋售,令市場開始感到不安。2015年9月12日,瞭望智庫發表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稱其失守道義。

“換言之,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潛在市場。”

直至如今又再度從英國大舉撤資,外界仍然鬧不清李嘉誠打的到底是什麼算盤。

但一個明確無疑的訊號是,李嘉誠又開始加碼內地投資了,先是與國網電力達成合作,投資25億元新能源專案,後又斥資40億拍下成都的晶融匯和上海的三林印象城。

雖然這已經是2013年“撤離”之後的首度投資了,但李氏父子則會說:

而李嘉誠家族此時正糧草充足,欲尋覓優質資產,此時豈不是良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