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稀土之難,不是難在發現,而是難在開發。

正解局出品

最近,有媒體報道,土耳其發現了高達近7億噸的稀土,可滿足全球1000年的需求。

很多人擔心,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壟斷地位,會受到挑戰嗎?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據《土耳其日報》報道,土耳其在該國的埃斯基謝希爾省,發現了一處礦床。

這處礦床,稀土儲量高達6。94億噸。

這不是一個小數字,要知道,全球已經明確探明的稀土資源總儲量,也不過1。2億噸。

其中,中國以4400萬噸的儲量,約佔全球的38%,排名全球第一。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全球各國稀土資源總儲量佔比 來源:智研諮詢

按照報道的說法,土耳其無疑榮登稀土儲量第一寶座,進而改變世界稀土格局。

難怪土耳其礦業及金屬出口商聯合會成員梅京·切金奇稱,土耳其發現的稀土儲量足以滿足世界1000年的需求。

土耳其能挑戰中國稀土的壟斷地位嗎?

能不能,要看土耳其稀土的質量。

先看量。

雖然土耳其宣稱發現了6。94億噸稀土,但是,這個數量,太過龐大,比過去幾十年發現的全球稀土總量,還要多幾倍。

這實在是有點反常。

最大的可能是,土耳其錯將稀土礦儲量等同於稀土儲量,這就好比,一粒金子掉進了一堆沙裡,並認為這堆沙子全是金子。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礦山現場

按照業界的慣例,1噸稀土礦通常能提煉出2公斤的稀土。以此計算,6。94億噸稀土礦中的稀土也就是將近140萬噸。

140萬噸,與中國的儲備量差距還是很大的。

再看質。

稀土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重稀土,一種是輕稀土。

兩者含有的稀土元素不同。在應用上,重稀土可用於航天、軍事、國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領域。

總結來說,重稀土儲量少,可替代性小,應用領域高階,也更值錢。

打個不太準確的比喻,如果將重稀土比作“黃金”,輕稀土大致相當於“鐵”。

那麼問題來了,土耳其的稀土,是“黃金”,還是“鐵”?

這個土耳其沒有明說。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相關人員在礦山現場合影

不過,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資源部宣稱,稀土加工後,可為土耳其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

近140萬噸的稀土,只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單價不高。

據此推斷,土耳其的稀土,大機率以輕稀土居多。

這就差點意思了。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現在,有業內人士分析,土耳其發現近7億噸稀土的大新聞,是“舊聞新炒”。

理由是,早在2011年,就有類似的資訊稱,埃斯基謝希爾地區基孜爾科倫村發現稀土礦床。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2011年的相關資訊

其實,在稀土行業,經常有“爆炸性”新聞出現。像土耳其這樣“聳人聽聞”的,也不少見。

早在2018年,《日本經濟新聞》就曾報道,從2011年開始,日本組建了一支由東京大學和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日本四處尋找稀土礦。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探測,2013年,研究小組終於在日本最東端的島嶼——小笠原諸島南鳥島周邊的專屬經濟區海域海底,發現了蘊藏大量含有高濃度的稀土礦。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新聞報道

研究小組初步估算,稀土礦總蘊藏量約為1600萬噸,其中含有的金屬鋱(可用於航空發動機製造等領域)可滿足全球420年的需求量,含有的金屬銪(可用於液晶顯示器發光材料製造等領域)可滿足全球620年的需求量。

這項研究成果,釋出在2018年4月10日的英國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電子版上。

學界震驚,日本全國上下也為之興奮。

1600萬噸的稀土儲量,意味著日本一躍成為稀土儲量大國。如果開發利用好,日本也將有望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南鳥島

然而,日本著手開發稀土時,才發現,實際情況比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其一,開採難度極大。

日本發現的稀土礦位於5000-6000米的深海。日本的深海鑽探船,只能進行深海鑽探,卻無法實施採礦。

其二,開發成本不低。

南鳥島距日本本土將近2000公里。即便能開採出來,再加上海洋運輸等過程,開發成本遠遠高於陸地稀土。

其三,海洋汙染危害。

從海底開採稀土,勢必會造成海洋汙染,這也是日本政府面臨的壓力。

綜合多方面因素,日本南鳥島稀土開發,不了了之了。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日本南鳥島稀土開發揭示了一個真相:

稀土之難,不是難在發現,而是難在開發。

稀土的整個開發過程,包括勘探、開採、冶煉、提純、應用等多環節,是一個要求資金、技術、環境、市場等緊密配套的系統性工程。

在這方面,中國擁有整體上的絕對優勢。

從上游看,中國是全球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

尤其是,中國南方的離子型礦中囊括了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資源,國外幾乎難以找到與之相當的儲量。

從下游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據《2019年中國稀土產業全景圖譜》中的資料,中國的稀土消費量約為全球的57%。

從中游看,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最先進的提煉技術。

47年前,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減輕稀土分離成本,奠定中國在稀土上的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掌握了稀土領域的絕大多數專利,分離技術上領先全球10年以上。

在中國稀土企業的擠壓下,美國400多家稀土生產廠家急劇銳減,如今僅剩不到5家。

土耳其發現7億噸稀土,中國壟斷地位不保?事情沒那麼簡單

稀土生產國產量變化

正因如此,很多國家將開採出來的稀土運到中國進行分離提純後,再運回本國。

2018年,中國進口的稀土超過了4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

綜合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儲備國、開採國、進口國和消費國。

中國透過冶煉分離後的稀土成品,供給能力佔全球的90%以上,確實處於壟斷地位。

中國稀土壟斷地位的核心,當然是強大的開發能力和成熟的產業鏈。

這種能力,門檻頗高。

2016年2月,美國政府曾釋出一份名為《稀土材料:制定綜合性手段有助於國防部更好管控供應鏈中的國家安全風險》的報告,稱美國如果建設完整的稀土產業鏈,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

所以說,日本也好,土耳其也罷,發現再多的稀土礦,也不足以挑戰中國的稀土壟斷地位。

最後比拼的還是技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