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文 | 吳蘇

一把中國化肥,讓韓國、印度都陷入“慌亂”!

上個月,中國宣佈對包括尿素在內的化肥及29種相關材料進行管控,韓國車用尿素供應隨即受到衝擊,價格飆漲10倍,對物流、公共交通、建築業均產生深遠影響,以至於韓國緊急求助中國。

雖然印度鬧出的“動靜”沒有韓國大,但化肥短缺的現象也在上演。據印度媒體報道,中央邦、北方邦、拉賈斯坦邦、旁遮普邦等多地出現化肥供應不足的問題,而這與化肥原料國際市場價格上漲、中國管控化肥原料等都有關係。

中國尿素之所以擁有這樣的影響力,是因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尿素生產國和出口國,每年向全球供應約500萬噸尿素。

據2021年前9個月的資料顯示,中國出口的尿素中14%出口到韓國,近一半銷往印度。正因如此,中國一收緊,韓國、印度“抖三抖”,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中國尿素如此彪悍,但你很有可能想不到,這背後潛藏著事關億萬中國人飯碗的國產尿素逆襲傳奇。

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不要說國產尿素銷往別國,就是自己用都遠遠不夠。當時,農民“一肥難求”,不少人跑到小化肥廠苦求,仍然解決不了用肥問題;用肥緊缺,飯碗便難端牢。

前後對照,滄桑鉅變,如今中國成了世界最大尿素生產國,問題在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尿素的生產原料。簡單來說,尿素主要由煤炭、天然氣等生產製作而來。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和煤炭相比,中國天然氣勢頭稍弱,但是經過這些年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中國天然氣儲量已躍居世界第六位。

煤炭恰是中國一大優勢資源。別的暫且不說,晉陝蒙就是絕對的產煤大戶,早在1979年,山西年煤炭產量就突破億噸大關;2020年,這三個省(區)的原煤產量27.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超七成。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從漂亮國、荷蘭、日本、法國引進13套大型化肥生產裝置,每一個專案投資都超過1億元人民幣,大慶化肥廠更是高達26。7億元。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有了充足的原料,就有了“改命”的基礎,但更關鍵的,是生產裝置和相關技術。用肥關係到飯碗,相當迫切,怎麼辦?中國的策略是花大力氣從國外引進裝置。

買來裝置,打響攻關戰,各種問題卻接踵而至。

以雲南昭通水富市的一套化肥生產裝置為例,上萬名建設者紮根工地,為了方便運輸裝置,工廠只得建在金沙江畔的懸崖之上,要立起生成尿素,重326。59噸、高20。7米的合成塔,更是個“大麻煩”。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特別注意,這可是四十多年前,億元級當屬名副其實的“天價”,這也反映出中國解決尿素問題、解決化肥問題的強大決心。

相關人員在央視講述稱:“通往懸崖的絕徑泥濘不堪、高低不平,合成塔每前行一寸,都付出著巨大的艱辛和努力。”

13套大型化肥生產裝置都是這樣艱苦摸索,進而展開規模化生產的。不過,一旦“開跑”,能量驚人,僅僅是雲南水富市這一套裝置,約一年的時間裡就生產出40。2萬噸尿素。

正如網友所說:“靠著當年那幫善於借鑑、學習、研究的前輩的努力,一口一口地啃下來石油化工裝置的生產線,直接或間接地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當時,全國都沒有相應的起吊裝置,經過商討,最終用兩臺拖拉機、12臺10噸拉力的小型起重裝置,配合滾筒等“土方法”才把合成塔立起來。

此後,中國對尿素生產裝置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能增產改造,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還積累下不少裝置製造技術,比如歐美常用的二氧化碳汽提工藝,在國內超過一半的產能中得到應用。研判機構認為,“總體來看,我國尿素生產技術總體水平是比較先進的”。

從“一肥難求”到世界第一,端牢飯碗還拿捏印韓,中國做對了啥?

2005年,中國生產尿素4147。13萬噸(實物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尿素生產國,這無疑是多年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結出的“碩果”。

這之後,中國持續穩坐尿素產量世界第一的“寶座”,且仍未止步,一直在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乃至近年的“低碳行動”中求索。

當這些尿素生產裝置陸續建成投產,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公開資料顯示,這些裝置的投產,“推動穀物單產在1985年突破500斤/畝”。

參考資料:

1。《國內外尿素生產及技術綜述》,微塵環境

2。《新中國規模化生產的第一批尿素,讓老百姓用上咱自己的氮肥》,央視財經

3。《我國經多年努力已成為全球最大氮肥和尿素生產國》,新華社

——END——

歡迎關注【】,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不難看出,在尿素生產領域,中國能實現完美逆襲,既源於對自身資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全國“團戰”、合力攻關的結果。可以說,這是中國式的“制勝法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