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老汪聊碳中和 (ID:Climate-Future)

,作者:低碳老汪,原文標題:《碳市場機制:從地球的總量控制到企業的配額分配》,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碳市場全稱應該叫“基於總量控制的碳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的供需關係是由總量控制產生的。這區別於由社會責任產生的自願減排碳市場。基於總量控制的碳市場在制度設計中的兩個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實現總量控制落地以及如何實現公平交易。

具體點就是,防止氣候變暖的全球總目標如何落實到企業頭上?以及兩個企業之間如何實現碳交易?前者看似八杆子打不著實際聯絡卻非常緊密,後者看起來理所當然實際背後有許多門道。本文從地球的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出發,一步一步推匯出這個基於總量控制的碳市場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一、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控制

首先,減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防止地球暖化,所以這總量控制得從地球說起。科學家的研究結論是:當地球溫度超過2℃,即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超過450PPM

(百萬分之四百五十)

時,全球變暖將給人類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最新的巴黎協定在這個基礎上又從2℃提到了1。5℃,對應的溫室氣體濃度大約是430PPM。所以地球的排放總量就這樣定了——430PPM。

那麼換算成噸數是多少噸呢?根據專家測算,如果想把地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那麼可以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大概在4200億噸左右。這個,就是人類還能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配額總量。

注意,這不是年度配額,而是永久性只有這麼多。

二、各國的排放總量控制

全球的總量目標肯定要分配到各個國家才能落地,而地球目前還沒有實現大統一,所以不會出現一個地球球長來主導分配。怎麼辦呢?目前是由最大的組織聯合國把大家召集起來商量怎麼分攤這個目標

(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大會)

雖然從2020年起,全球的主要國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但這都屬於自下而上的目標,按照所有國家的目標一合計,離4200億噸的目標還差八毛子遠呢,所以這些目標預計還會調整。

如果要實現1。5℃,4200億噸的目標遲早還是要透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分解下來,那麼我今天就當一回地球球長,把這4200億給分了,分配方法是個麻煩的問題。我經過慎

(zhong)

(guo)

(you)

(xian)

地考慮,最終選擇了按照當前各國排放比例來分。目前中國的排放約佔全球排放的30%,所以分到中國的排放目標為1300億噸。這個,就是中國以後能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三、中國排放總量的年度分配

中國雖然有了1300億噸這個排放空間,但是用完這個以後就再也沒有空間了,所以如何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及低碳技術發展來分配每年的排放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我們當前每年的排放可是100億噸啊,照這速度下去13年以後就用完了。

但實際上不能這樣計算的,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新能源比重增加以及黑科技CCS

(碳捕獲及儲存)

及碳匯的投入,中國未來的排放應該會是在達峰後迅速減少,所以全球的溫室氣體增長曲線及各階段減排方式是這樣的: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言歸正傳,這1300億噸怎麼規劃呢,我這樣想,中國已經提出到3060的雙碳目標,意思就是2030年達峰,2060年碳中和。所以我們這1300億噸要支撐40年的發展嗎?不急,430PPM的目標是到2100年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碳中和以後還有40年時間實施負排放,假設這40年內我們還能吸收1000億噸的排放,那麼我們到2060年還能排放約2300億噸。

然後我們就要想怎麼將2300億噸按照年份往下分了,這得找一個具體的年份才行。這個過程過於複雜,我們直接假設中國2023年的控制目標為111億噸,然後就以這一年排放目標來往下分配吧。

四、可控排放總量的確定

說起這111億噸的總排放,並不是全部能夠控制的,比如說居民的日常排放,也包含在這111億噸裡面,但是卻不可控,你不可能給每個人說你一年只能排放1噸碳。

那麼哪些排放可控呢?高排放的大企業,他們排放高,數量少,排放可控,我們叫他們控排企業,目前我國暫時是把電力

(水泥、航空、電解鋁)

納為控排企業。所以我們首先要先把控排企業的排放從這111億噸剔除來,再透過預測不可控的排放部分到2023年的排放,再反推控排企業的排放,這樣就得到了控排企業的排放總量,如下表所示,控排企業2023年的排放總量為44。17億噸。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五、各行業排放總量的確定

定了控排企業的總排放目標以後,還需要分解到各行業去,有人會說,還分啥行業啊直接下到企業不就完了嗎?反正不同行業之間的企業都是可以相互交易的。

話雖這麼說,但是各個行業本身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啊,對於世界領先水平的行業和落後水平的行業給予同樣的下降目標,這不又是另一種方式的“鞭打快牛”麼。況且還得考慮各行業的減排成本和減排空間,以及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我們可以看看鄰居韓國是怎麼保護他們的優勢產業及削他們的過剩產業的。

所以我決定給中國納入的這4個行業在減排潛力、增長趨勢和產業方向評個分,再根據評分結果對各行業的配額總量進行調整

(排放總量和配額總量之間差個間接排放,為敘述方便簡化掉了)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六、各企業排放總量的確定

定了各行業的配額以後,就只差最後一步定企業的配額了。當然這也是最難的一步,配額分配總的來說有三種方法,歷史法/歷史強度法、基準線法和全拍賣法,它們各自的特點如下: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目前已經確定4個行業都用基準線法,我也就沿用這個方法了。這裡多說兩句,基準線法其實是相當吃資料基礎的,我認為目前的資料基礎根本達不到基準線法的要求,像燃料的熱值及單位熱值含碳量這種非常影響碳排放量的資料必須全部自測才行,再不濟全部用預設值都行,但決不能混合。

為什麼呢?像歷史法,企業是自己跟自己比,只要取值方法一樣,企業的實際排放跟獲得配額不會有太大差異。而基準線法則不一樣,它是行業內所有企業做對比,用自測值的企業和用預設值的企業可能存在巨大的配額差異。

我們這裡就拿水泥行業來分配企業的配額吧,根據剛才的行業配額分配,得到水泥行業的配額是11。2億噸,基準年排放是10億噸,有人會說,這不是反而漲了嗎?對頭,就是漲了,按照中國3060目標,中國的排放會一直漲到2030年。但是漲是漲了,單位排放會降的,因為產量會漲得更快啊!所以我們要定基準線,首先要預測2022年的產量,然後就得到行業基準線了。水泥行業的基準線計算結果及某兩個企業根據這個基準線算出的配額如下圖所示。

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水泥A的配額是170萬噸,比實際排放少10萬噸,因為它單位排放高於基準值,水泥B的配額是341萬噸,比實際排放多21萬噸,因為它單位排放低於基準值。

至此,防止地球變暖的宏偉減排目標就這樣從全球一步一步落到企業頭上了,所以我們可以說,企業減排一噸就為防止地球變暖的宏偉大業貢獻了四千億分之一的力量。又或者說企業排放一噸的排放,為毀滅人類貢獻了四千億分之一的力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老汪聊碳中和 (ID:Climate-Future)

,作者:低碳老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