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基金"火了!主動、被動基金到底是啥?

“選股不如買基”,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

基金

納入自己的

理財

組合,主動基金、權益基金、場外基金等各種專有名詞也進入了千家萬戶。

然而,最近,一家理財訓練營對“主動基金”這一概念的另類“科普”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截圖顯示,理財老師告訴學員,主動基金指的是“別人主動推薦的基金”。

"主動基金"火了!主動、被動基金到底是啥?

如此缺乏財經常識的“理財訓練”,不知坑了多少新手小白,今天我們就從基礎的基金分類開始,聊聊基金投資的基礎常識。

一、首先明確基金的型別

按照投資範圍和比例的不同,基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貨幣型基金:

投資於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國債、政府債、企業債券、票據、

銀行

存單等有價證券,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收益率在2。5%-4%。

債券型基金:

投資於一年以上的長期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佔比80%以上,屬於中低風險品種,收益率在5%左右。

混合型基金:

投資於股票、債券等資產的基金,不同資產比例分配較為靈活。收益率需依據當年市場行情,收益不確定性高。

股票型基金:

投資於股票類資產的基金,收益率和股票走勢相關性強,股票型基金又可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收益不確定性高。

大體而言,穩健型投資者可以配置債券型基金,日常備用資金可以放入餘額寶等

貨幣基金

中,避免閒置資金的浪費;進取型投資者可以配置

混合型

和股票型基金。不過,從長期來看,股票型資產的增長潛力更大。

二、主動基金與被動基金

在決定參與股票型基金後,投資者還需要按照自身的狀況,繼續進行下一步的篩選。按照投資理念的不同,股票型基金通常分為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

1、被動基金。

通常被稱為

指數型基金

。該類基金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成份股作為投資物件,不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複製指數的表現。

該類基金的選擇較為簡單,主要看兩點:一是費率,費率越低越好。二是跟蹤偏差,模擬指數越完美越好。目前A股比較主流的寬基指數品種主要包括:

上證50

滬深300

、中證500、科創50、

創業板指

等。

被動基金雖然是模擬指數,但卻是股神巴菲特唯一在公開場合多次推薦的品種。事實上,巴菲特幾乎每年都會向普通投資者推薦指數基金。2007 年,巴菲特表示: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時間進行充分個股

調研

的中小投資者 ,成本低廉的

指數型

共同基金或許是他們投資股市的最佳選擇。

2、主動基金。

該類基金是以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

業績

表現為目標的一種基金。基金管理人可以依據基金契約自由選擇投資品種,它更體現基金管理人的運作水平以及背後強大投研團隊的能力。

投資者可透過三步法篩選主動基金:

第一步,看業績。

透過相關基金網站,投資者可以分階段評估基金表現。基金是長期投資,所以不能只關注短期表現,而應透過近1年、2年、3年 、5年甚至更長週期的排名情況,來對基金進行仔細分析。

第二步,看管理人。

某種程度上來說,基金經理是主動基金的靈魂。而判斷基金經理的好壞,可以透過從業年限、當前管理基金、從業年回報、最大盈利、最大回撤率、當期基金業績等資料, 進一步優中選優。

第三步,看指標。

評價一隻基金有很多指標,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指標。

歷史最大回撤:可以從機率角度分析該基金最大的下跌可能性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度。

波動率:波動率越大,

基金淨值

波動越大。夏普比率:該指標反映了基金承擔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回報率。夏普率越高,說明在相同風險下,獲得的收益越高。通常夏普比例要大於1,越高越好。

三、主動基金投資“六不要”

理清主動基金與被動基金的區別後,經驗角度來看,投資者還要避免以下行為:

1、不要追爆款

優秀的過往業績和恰當的媒體宣傳是基金成為爆款的兩個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一部分爆款基金可能只是因為暫時踩對了節奏而被市場捧出來的,最後能不能賺錢是未知數。有些基金過往業績很好,但估值太高也可能迴歸,高點買入的風險可想而知。

2、不要買持股數量過多的

主動基金持股數應當在適當範圍內。持股太多,不如直接買指數。持股過少,基金波動可能就像過山車,時而大漲, 時而大跌,一般人承受不住。通常來講,基金持有40支股票左右相對合適 ,100支以上的不如直接買指數。

3、

不要

追漲殺跌、頻繁操作

如果選定了認可的基金經理,最好長期持有,相信基金經理會根據行情做出合理調倉,在基金下跌時,也多一些耐心,理性看待市場波動。

頻繁操作對擇時的要求太高,很容易來回切換兩頭捱打,而收益沒賺到多少的同時,交易成本的手續費倒沒少交。

4、不要選擇極端風格。

有些基金經理的買賣邏輯類似風險投資,預期收益越高,伴隨的風險也越高;而有些基金經理的買賣邏輯十分保守,和黃金投資差不多。這兩種極端風格,不太可取。所以選擇主動基金時,應該研究清楚該基金經理的風格和交易邏輯。

5、不要偷懶。

雖然基金投資有時叫“懶人”投資,因為是專業人士幫投資者在打理資金。但投資者最好養成定期閱讀基金報告的習慣,一篇基金報告很長,但可以說明很多問題。透過閱讀定期報告,投資者可以發現基金經理的言行是否一致,也可以看出基金風格的變化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6、不要預期太高。

做基金投資的預期收益不要太離譜,基金通常比股票波動小,2020年很多基金普遍50%+的收益率,其實並不是常態。投資者應該合理管理預期,因為預期可能會影響到持倉心態,導致做出不合理的操作,進而影響最終收益。

(文章整理自財聯社、平安證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