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現象!淨值最大回撤超60%,基民們卻保持"抄底"氣魄,這屆"中丐互憐"中了"...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

,當“0。999元”的最新基金淨值,定格在12月30日晚間的顯示屏,這隻成立於2015年初夏的中概網際網路指數基金,再次回到了七年前那個人心躁動的年代。

這是一隻最新規模接近百億的交銀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基金,在今年2月19日,創出歷史新高2。529元后,便頭也不回地一路下跌,2021年最大回撤已超60%。

儘管其所對標的網際網路行業經歷了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基金持有人對這隻基金的“溺愛”仍滔滔不絕,連續數個季度的淨申購資料也顯示出一種前赴後繼的“抄底”氣魄。

淨值一夜跌回七年前,基民“越跌越買”

面對持續不斷的下跌,只要手有“餘糧”,散戶的心態大多是逢低補倉,攤低成本,要麼難以承受鉅虧割肉出局,要麼死扛直到解套或微虧出局,而這相似的一幕也出現在一隻指數基金的身上。

12月29日,財聯社獨家刊發《這兩隻基金年初跌到年尾,淨值跌去四成多,規模卻暴增四五倍,二者因何相向而行?機構因何逆勢增持?》,引發很多基民的共鳴。

一位持有交銀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基金的基民發帖稱:“對我個人來說,指基沒有割肉的可能性,無論市場情緒有多差,無論再跌多少,反正我不可能割肉,反正我最後一定要賺錢。”

面對前所未有的淨值回撤,這位基民堅決“不割肉”,反而給設定了一個看似難以實現的目標——“收益年化15-20%,不變!”

“如果最後(重倉股)集體退市,甚至全部不能到港股二次上市,被迫一定要割肉的話,如果我在中概上賺不到錢,以後永遠不會重倉行業基,以後永遠不會再發任何投資貼或影片。”她稱。

遙想十多年前的2007年,一首散戶改詞的《死了都不賣》響徹市場,如今炒股不如炒基的觀念深入人心,但這種逢低加倉、不賺錢絕不離場的氣概卻未有絲毫改變。

儘管2021年這隻基金的淨值回撤已超60%,但申購贖回資料,卻顯示出基民對其的“逆愛”。2021年二季度,申購14。89億元,遠超同期1。81億元,三季度申購49。07億元,亦遠超同期5。57億元。

12月30日,交銀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基金單日淨值下跌3。29%,最新淨值定格在0。999元,一夜之間跌回了這隻基金成立之初,那個今天看來已經有些久遠的2015年初夏。

彼時,A股正處於數年一遇的大牛市,上證指數上衝5000點,創業板劍指4000點,樂視網的賈躍亭“為夢想窒息”,“中國大媽”炒股勝過基金經理,市場沉浸在一片“全民炒股”的瘋狂中。

這屆“中丐互憐”,中了“定投”的毒?

12月27日,一篇名為《變局之下,如何看待網際網路中概股的投資價值》發在交銀施羅德基金的官號上,儘管沒有署名,但字裡行間顯露的專業水平都疑似出自基金經理之手。

網際網路中概股出路在何處,是否還有投資的價值?文章認為,“二次上市+硬科技轉型”或將是未來網際網路中概股們可選的方向,同時也對網際網路的長期投資價值保持樂觀的看法。

對於政策方向的“黑天鵝”,基金經理的解讀也十分“暖心”——監管的初心在於規範網際網路行業並引導其向硬科技轉型而非限制發展。網際網路龍頭加大了硬科技的投入,研發費用有較為明顯的增長。

在交銀施羅德基金看來,網際網路中概股當前面臨的關鍵風險點並非國內的各項反壟斷政策,而是海外監管政策的變化。但風險並非不可控,在香港市場的二次上市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對於當前的網際網路中概股,我們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二次上市和硬科技轉型或許能帶給網際網路公司們一個更加熟悉和包容的環境,相信重新出發的中國網際網路能彰顯其投資價值。”文章稱。

在一隻基金處於風口浪尖的危難之際,基金公司出面“安撫”並沒有平息基民對這隻基金的焦慮,但面對賬面上兩位數以上的“浮虧”,他們除了繼續“定投”,只能等待估值迴歸的黎明到來。

有基民引用投資大師的“萬事萬物皆有起落,好資產會變成壞資產,壞資產也會變成好資產”來安慰自己,但另一個自己也清楚,目前中概互聯基金還沒有企穩,也沒有看到明確訊號。

甚至有基民打趣稱,在這裡發言的都是“中丐互憐”,這一年類似的基金並不少見,以後“靠蒙投基金”,不看政策,不看行業變化,不看市場變化,最後都會造成自己的大虧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