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編者按:

智駕

──集萃產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集微網報道,因為一筆史上最大的電動車訂單,特斯拉的股價在10月25日首次衝上了1000美元,併成為首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的汽車製造商,將一眾老牌車企甩在了身後。特斯拉成為繼蘋果、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之後萬億美元俱樂部的新成員。

新能源汽車板塊大幅領漲,特斯拉之外,美股造車新勢力“三劍客”——小鵬汽車、蔚來和理想汽車也都迎來一波不小的漲幅。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國內外新能源產業鏈個股持續火爆,有業內分析也提示這其中不乏有炒作成分,但是萬億美元市值不是光靠炒作就能煉就。

特斯拉剛公佈的三季報顯示,該公司當季毛利率、淨利率均創歷史新高,盈利能力提升是關鍵。

集微網注意到,在全球汽車缺芯背景下,特斯拉三季度汽車交付量逆勢增長,同比增7

3%

。而特斯拉在二季度財報中更曾寫上一句很有底氣的話

——

“今年二季度,雖然半導體供應短缺仍在持續,但我們能進一步提升產量。”

這背後有哪些關鍵能力?從中可以總結出哪些關於智慧電動汽車賽道真正的財富密碼?

首破萬億美元市值背後

自2010年6月上市以來,特斯拉只用了短短11年就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2020年7月,特斯拉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自那以後,該公司的市值增長了4倍,現在的市值超過了排在其後的9家市值最高的上市汽車製造商的市值總和。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特斯拉的市值已經大於其他九大車企之和。資料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這是繼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Alphabet、亞馬遜(Amazon)和Facebook之後,第六家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第七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是中東集團沙特阿美(Saudi Aramco))。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多年來,特斯拉一直被嘲笑未能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但現在,它已經連續9個季度實現淨利潤。

特斯拉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創下新高。財報顯示,特斯拉該季度營收達137。57億美元,同比增長58%;淨利潤達16。18億美元,同比大增389%。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毛利率持續超預期。2021年三季度公司整體實現毛利率26。6%,同比/環比分別提升3。1/2。5個百分點,超彭博一致預期的24。22%。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高達30。5%。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分析人士指出,整體毛利率的提升主要來自於汽車銷售毛利率的提升,規模效應和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貨量佔比提升是此次盈利超預期的關鍵。特斯拉今年三季度在全球共交付24。13萬輛,2020年三季度交付量為13。93萬輛,同比增長73%。乘聯會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三季度共交付13。3萬輛,佔特斯拉交付數量的55。3%,特斯拉更是將上海工廠低產業鏈成本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公司總產能為105萬輛/年,三季度的交付量接近滿產。三季報顯示,特斯拉前三季度在中國區營收為90。15億美元,約佔特斯拉全球收入的25%;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收入31。13億美元,同比大增78。5%,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此外,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特斯拉能夠實現連續季度盈利,出售碳排放積分幫了大忙。根據三季報,特斯拉向競爭對手出售碳排放積分獲得收入達到3。97億美元,佔特斯拉汽車總收入的5%。路透社分析認為,如果沒有出售碳排放積分的收入,三季度特斯拉或將無法實現盈利。今年以來,特斯拉出售碳積分已經累計獲益11。8億美元,佔總收入的7%。2018年特斯拉依靠出售碳積分賺取了4。19億美元,2019年上升至5。93億美元。

儘管出售碳積分的收入不斷增長,但這並不是一門長久的生意。羅斯基金合夥人(Roth Capital Partners)分析師克雷格·歐文(Craig Irwin)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對手在瘋狂地追趕,特斯拉的領先優勢可能很快會縮小。在他看來,特斯拉的估值過高,“到2024年底,道路上將有400多種電動車型,真正的競爭將對特斯拉產生影響”。

智慧

電動汽車“優等生”的秘密:以技術實力打造供應鏈韌性

智慧電動汽車已經從Demo時代走向了量產時代,那麼這一行業的“優等生”的煉就有哪些秘密和必備技能?

就特斯拉而言,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則Adam Jonas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特斯拉還擁有一系列支援技術和其他業務,從長遠看,這將使該公司在汽車和能源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中信證券認為,智慧汽車是未來5-10年的黃金賽道,在智慧化浪潮下,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特斯拉憑藉其在電池、BMS、FSD演算法、智慧駕駛資料積累領域已構築的顯著壁壘,持續看好公司的領先優勢。

事實上,在當前全球面臨缺芯和原材料供應短缺的大背景下,大多數車企都遭遇減產、停產困境,特斯拉汽車產能卻逆勢增長,其背後也是以技術實力為前提帶來的供應鏈韌性,幫助它頂住這一波供應鏈危機。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指出,

特斯拉連續第三個財季實現創紀錄的利潤,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能夠應對持續的全球供應鏈中斷局面。

「芯智駕」特斯拉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 不懼缺芯、交付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研究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26日,缺芯造成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達到893。4萬輛,中國市場累計減產181。4萬輛,佔總量的20。3%。缺芯讓讓眾多車企陷入困境,一些車企甚至出現了高價買庫存晶片、交付缺少部分零部件的車型的現象。然而特斯拉卻在逆境中持續上揚。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工廠曾因晶片短缺被迫關閉兩天。特斯拉在一季度財報公佈後的電話會議上也首次確認晶片出現短缺,主要缺口是微控制器晶片(MCU)。但此後特斯拉的工程團隊和軟體團隊就開始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特斯拉在二季度財報中寫道:特斯拉的團隊快速反應,減輕了晶片短缺的後果。當時,特斯拉透露,其電氣和韌體團隊正在設計、開發、驗證新的微控制器(MCU),種類則達到了19種。

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特斯拉供應不足的情況。

大眾集團近期的高管會議上,CEO迪斯遠端連線了馬斯克,盛讚特斯拉透過“研發新控制器來解決缺芯問題”的做法,也進一步肯定特斯拉用技術和運營能力在解決缺芯問題上的表現。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師Adam Jonas在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指出,“特斯拉三季度交付量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特斯拉如何找到足夠的晶片造車?”這背後體現的是其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自研晶片等技術實力。

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旗下差不多有超過十個初創公司,還有內部應用程式團隊,他們負責建立讓公司高效運營的核心技術。此外還有自主駕駛初創團隊、電腦晶片初創團隊、電池初創團隊等。

與此同時,特斯拉正全力開拓產能。儘管特斯拉去年只生產了50萬輛汽車,但馬斯克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該公司的汽車產量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原因是中國工廠產能擴大,其德國工廠投產,以及其位於得克薩斯州的工廠開始生產Cybertruck和Model Y SUV,最終還將生產電動卡車。公開資訊顯示,目前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的產能已經增加至每年25萬輛,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工廠的產能則增加至每年59萬輛,德國柏林工廠預計在2021年投產。

進一步押注中國也是特斯拉的重要戰略。10月25日,特斯拉宣佈,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和上海超級工廠資料中心均建設落成,並於近期投入使用。這意味著特斯拉不僅在華實現了本土化生產,更進一步地實現了在華研發。特斯拉中國表示,未來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將圍繞整車、充電裝置及能源產品等進行更多原創開發工作,發展成為與美國研發中心同等規模的綜合型研發中心。

智慧電動化黃金賽道仍有兩大挑戰

汽車的智慧電化大勢所趨,也拉開了產業鏈黃金賽道的帷幕。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汽車團隊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佔新車銷量的40%。要實現這一水平的電動汽車普及,需要在2030年之前每年生產約3600萬輛電動汽車,高於今年預計的400萬輛的產量。

中國市場智慧電動汽車的產銷情況同樣呈現上漲勢頭。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今年前三季度生產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前三季度產量同比增長172。5%。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資料,9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5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滲透率達到17。3%。

在缺芯的壓力下,新能源車產銷依舊做到了逆勢上漲,充分說明了行業的廣闊前景,而電動即智慧化配套產業鏈同樣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將迎來黃金視窗期。

但是在全面轉向智慧電動汽車之路上,還面臨一些重要挑戰,需要產業鏈共同應對。

摩根士丹利可持續發展研究全球主管傑西卡·阿爾斯福德近期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當前價格和基礎設施缺乏是影響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關鍵問題。他指出,這其中還涉及到電動汽車年產量所需的鋰、鎳和銅等大宗商品的供應情況。

在假定電池技術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摩根斯坦利目前電動汽車銷售滲透率為40%的基本假設,到2030年,電動汽車年產量所需的鋰、鎳和銅將是目前的約8倍。這意味著,要實現100%的銷售滲透率,用於電池的這些大宗商品年供應量需要達到目前水平的20倍以上。阿爾斯福德因此提醒,一旦飆升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將限制電動汽車的年產量,使價格上升到最終限制電動汽車銷售增長的水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外智慧電動汽車賽道熱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各國政策的推動,短期內政策仍會持續延燒概念熱度。但是,長期來看,任何產業的發展邏輯都需要形成一套自主核心技術與完整生態體系,這也將是最紮實穩定的產業造富密碼。

(校對/Sharo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