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所有正在追求“財富”的人,都讀讀此文!避免走錯了路

建議所有正在追求“財富”的人,都讀讀此文!避免走錯了路

財富就是力量嗎?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確實如此。

當然這裡的財富並非指我們那點賴以生存的微薄收入,那叫“生活費”。

當今的我們,無不對財富趨之若鶩。

一方面我們嚮往著更加體面、富足的生活。

而更重要的是,財富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所謂的“階層提升”。

當然,這是有錢人的“圈子”慣用的說法。

可為什麼在這個人人平等的年代,有錢人依然能夠用階層來劃分人群。

因為“財富”原本有著它自己的學名:

“資本”!

於是,掌握資本的人們以資本的視角去制定劃分人群階層的標準,並以資本邏輯的掌握程度去界定認知水平的高低,並把這種價值觀鋪灑向社會。

這樣對嗎?

至少站在我們中國人老祖宗的立場來看,大錯特錯!

比如《大學》講: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祖先認為人生的最高成就,在於明晰本心至誠的德行,並在不離百姓日用內成就粹然至善的聖人之功。

而且正如陽明先生所說“愚夫愚婦與聖人同”,我們老祖宗可不講認知與階層,哪怕最愚鈍的農婦,只要其能竭盡己力對社會做貢獻。

那麼當下便已與聖人無異了。

當然,此處我搬出“孔門大道”並不是要空談情懷,灌輸“雞湯”。

建議所有正在追求“財富”的人,都讀讀此文!避免走錯了路

而是藉此引出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那就是憑什麼這種“資本價值觀”能夠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便成功將我們民族傳承兩千多年的價值觀擊敗?

是因為祖先的思想無法順應這個時代了嗎?是“資本”最終會能夠將我們引向人類文明的終極真理嗎?

顯然不是,我們當下的社會之所以充斥著“財富至上”的價值觀念。

是因為一旦我們口袋裡的財富超出了“生活費”的範圍,那麼它就具備了支配他人的力量!

不可否認這種力量是一種不依賴於政治與法律的“社會權力”,它很大程度上能夠支配了大眾。

比如它就以自己的邏輯強行為大眾劃分階層,這本質上是對你我的異化!它在否定人的平等性!

但身為普通百姓,你又能如何?

好在我們出生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時刻能夠受到保護。

否則像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不妨去看看西方近代史。

不過,我這篇文章並不是寫給普通老百姓的,而是寫給有“財富”以及嚮往“財富”的人們的。

前面的囉裡囉嗦乃是為了對號入座之便。

老子曾經對孔子說過一句話叫“名,公器也,不可多取”,所謂“公器”就是公用之器。

既然你口袋中的“財富”已經構成了一種“社會權力”,那麼它便已經是“天下公器”了。

換言之多出來這些“財富”並非真正完全屬於你自己。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真正有望成為一個“有財富”的人。

我敢說,當下絕大多數有“財富”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危險感”。

他們多半會將這種感覺歸結為事業的“搖搖欲墜”,畢竟“大魚吃小魚”是他們“階層”永恆的主題。

但其實,這種“危險感”的本質是“社會權力”所帶來的的風險。

建議所有正在追求“財富”的人,都讀讀此文!避免走錯了路

你只要掌握著這種“社會權力”,你便必然要承擔行使權力帶來的後果。

所以就個人而言,相比如何獲取更多的“財富”,如何合理駕馭這種“公器”似乎更應當優先考慮清楚。

或許很多人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自認已經練就了一身本領,但那些多半都是些規避禍患的機巧聰明,並不是真正的智慧。

這一點從近年來無數落敗的“精英”身上足以證明。

所以,想要真正駕馭“公器”,就不應忘記“公器”的本質。

“公器”就是“公用之器”,既是“公用”那麼哪怕沒有直接服務於社會,至少也不能站在社會大眾的對立面去。

當然,這對掌握“公器”者來說確實是很高的要求。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既要在現實規則中拼殺求存,還得開啟“資本信仰”在自我人生觀與價值觀中的過濾。

怎麼做?

不妨嘗試學習用更高維度的視角去看世界。

西方人選擇運用宗教式的方式來加以應對,比如基督教所說的“原罪”,人生本就有罪,故而要進行“贖罪”。

有著這種信仰人多少會在靈魂深處進行自我拷問。

不過現實來看,他們很多人都是空談信仰,一轉身便會迴歸資本世界拼殺,全然忘記靈魂深處的迴響。

建議所有正在追求“財富”的人,都讀讀此文!避免走錯了路

我們中國人有我們自己的“道”,這個“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

孟子講: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當代的我們,在時代洪流的沖刷之下,各個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處世本領,但卻把安身立命的人生信仰丟失了。

以致於這個時代無處不是迷茫與焦慮。

儒、釋、道的典籍古代是士大夫的專利,後來專供有心人、機緣者閱讀,但現在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閱讀。

因為這些經典中藏著治心良藥,能夠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助我們實現對真我的覺知。

古人的情懷能陶冶我們的心性,引導我們去體會“以出世之心入世”;“無為而無不為”;“無所為而為”的高妙境界。

進而構建起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追求。

如此面對“財富”,才能不失其富,亦不為其累,成為一個真正“有財富”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