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技術底座 從零售向對公延伸

“數字化轉型是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全行上下幾乎‘言必稱科技’,遇到問題都會思考透過數字化來解決”、“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經營方式變革,打造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在日前舉行的多場上市銀行業績釋出會上,“數字化轉型”成為諸多銀行高管口中的一個高頻詞。

銀行數字化轉型怎麼“轉”?將數字化融入全行戰略、加大資訊科技投入、提升科技人員佔比、夯實數字化技術底座、從零售向對公領域不斷延伸轉型……以上這些成為不少銀行共同的選擇。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銀保監會也出臺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伴隨著這些指引性檔案的出爐,銀行數字化轉型有望再上一個新臺階。

數字化融入全行戰略科技投入保持力度

“商業銀行所處的金融業,歷來是各行業中資訊化建設起步較早、成熟度較高的代表性行業之一,加之近年來受到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等後來者的顛覆性衝擊,在自身數字化轉型上面臨危機。從‘十三五’中期至今,不論規模還是業務側重,國內的商業銀行普遍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全行戰略佈局的重中之重。”畢馬威中國金融業科技諮詢服務合夥人柳曉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多家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這從各行持續增加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員數量可見一斑。

科技投入方面,年報資料顯示,中國銀行2021年全年科技投入186。18億元,同比增長11。44%。郵儲銀行2021年資訊科技投入100。30億元,同比增長11。11%,近三年來科技投入累計超過27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以上。“我們將繼續保持每年不低於營業收入3%的金融科技投入。”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興業銀行全年科技投入同比增長30。89%,佔營收比重上升到2。88%。招行資訊長江朝陽表示,2021年招行資訊科技投入佔營業淨收入的比例是4。37%,未來也會繼續保持金融科技的投入強度。

科技人員方面,2021年中行科技條線員工數量同比增長13。75%。郵儲銀行IT人員連續兩年實現翻番。據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介紹,去年興業銀行實施了科技人才萬人計劃,引進科技人員超過2000名。去年年末科技人員佔比提升到6。45%。興業銀行計劃用3年時間將該比例提高到7%,用5年時間提高到10%。

與核心資料增長同步的是,數字化正在融入商業銀行全行的戰略,從全行利益視角統籌推進,而非“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日前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中國銀行正在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總行成立了金融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強化對數字化轉型的統籌領導。在具體工作落實方面,中行正籌建一個專門部門——場景生態與創新部,統籌管理集團的產品創新和生態建設。

中信銀行專門成立了數字化轉型辦公室,強化數字化轉型的支柱作用,加快建設“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銀行”。

“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引領改革創新的‘總抓手’。2月,我們釋出了集團數字化品牌‘數字工行(D-ICBC)’,重點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個維度佈局。”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表示。

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主管合夥人黃艾舟表示,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應是企業“一把手工程”,高管層須將數字化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戰略主線,持續提升中高層管理者的數字化領導力和決策力,並聯合內外部專家團隊制定轉型的整體藍圖規劃,從全企業利益視角統籌推進,明確轉型目標、轉型策略、轉型手段等,為數字化能力的建設和應用指明方向和路徑。

搭建IT“新基建”

夯實數字化基礎

“面對數字化時代所需要的高效響應、靈活調整、組合式創新等新的業務要求,金融機構不得不打破傳統的系統架構和技術體系,構建共享、複用、敏捷的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底座。”由畢馬威和騰訊金融研究院、騰訊雲聯合釋出的《2022金融科技十大趨勢展望》指出。

“企業級應用架構”、“雲計算”、“分散式”、“資料中臺”……這些名詞多次出現在多家銀行2021年業績報告中,印證了銀行在夯實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劉金介紹,“綠洲工程”,即企業級架構建設實際上是中國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基礎保障。年報顯示,中行企業級架構建設加快實施。完成戰略能力地圖、業務架構和IT架構規劃的初步設計,完成專案首批能力解決方案、業務建模及開發測試。成功投產企業級大型分散式技術平臺,進一步夯實承接新業務架構的核心技術底座。

張文武表示,2021年,工行建成了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分散式”技術架構底座,構建了全球銀行業規模最大、技術能力最強、業務場景全覆蓋的金融雲平臺,搭建了同業體系最全、應用最廣的分散式技術體系,引領行業從傳統集中式向全分散式轉型突破。

招行年報顯示,其持續打造一朵“招行雲”和兩個中臺,即資料中臺及技術中臺的開放基礎架構,打破系統豎井與資料孤島,持續沉澱企業級能力,最大化釋放資料價值。據江朝陽介紹,截至2021年末,招行主機上雲和應用上雲進度完成超過75%,估計今年基本上可完成所有應用上雲的工作。“中臺可以更好地支援應用的快速創新。我們累計釋出的共享元件數為2811個,現在有2。2萬個內部應用呼叫這些元件,每天的呼叫次數為16億次。”他坦言,好的基礎設施才能支援更高效率的改善。

“線上化”提速轉型從零售向對公延伸

商業銀行業務的“線上化”成為其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整合、迭代更新手機APP以及加速線上化運營成為多家銀行共同的選擇。

以招商銀行為例,2021年末,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月活躍使用者(MAU)達1。11億戶,28個場景的MAU超過千萬。招行家族信託線上下單佔比達89%。

陶以平介紹,順應財富線上化、平臺化的趨勢,興業銀行正著手升級“錢大掌櫃”APP,準備將其打造成具有興業特色的全集團財富銷售開放平臺。他還表示,興業銀行在零售、企金、同業等方面有很多APP,計劃將圍繞這幾個方面對現有的APP進行整合升級,提供銀銀平臺、興業官家、興業普惠、興業生活、錢大掌櫃五大自建APP,並於近期將向社會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銀行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成功,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進入下半場,轉型領域也從零售延伸至對公業務。

柳曉光表示,零售、普惠和小微業務是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但對公業務對大多數銀行而言是整體業務的壓艙石,其數字化、智慧化步伐自然不能滯後。

對公業務方面,中國銀行圍繞產業數字化的需求,加快對公業務線上化程序,重點建設交易銀行平臺,運用數字化的手段實現了普惠貸款、跨境匯款、供應鏈融資一些複雜對公業務的全流程線上化,促進了產品銷售的增長。資料顯示,中行企業網銀、企業手機銀行交易客戶分別增長24%和114%。郵儲銀行年報也稱,“以數字化經營方式開啟公司金融增長新曲線”。

柳曉光說,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的對公業務板塊從傳統的銀企直連、現金管理,向供應鏈金融、交易銀行等新的戰略方向轉型,而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圍繞核心企業客戶的資料分析與洞察等數字化能力是這些對公業務轉型方向的重要數字化支撐。此外,數字化賦能在提升業務的產業專注度、對核心行業的專業性以及進一步釋放對公客戶經理團隊的展業效能等方面也大有可為。

作者:□記者 張莫 汪子旭 實習生 王夢真  北京報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