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張霏

編輯:李信

蓄力與忍耐,成為這代95後投資人的職場標籤。

當最後一批90後度過青春期,逐步成為投資圈的中堅力量,95後投資新人開始登上舞臺。

華爾街流傳著一句話:投資像山嶽一樣古老。在如今的投資圈,老一輩投資人們的話語權高、投資邏輯成熟且資源豐富。他們投出了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經歷了2010年後的電商時代,充分享受到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帶來的紅利。

不少90後投資人也踩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的尾巴,見證了2015年美團、餓了麼等經典投資案例,感受過活躍的網際網路融資與併購的環境。

而如今,伴隨著近幾年的投資寒冬,行業卻越發內卷。95後投資人面臨的投資環境,機會比以前少了,競爭卻更加激烈。

一級市場要求投資人要在有限的資訊和短時間內做出高質量的投資決策。二級市場中,券商分析師排位戰兇猛、人才上升通道狹窄、內部倒掛現象嚴重。基金經理掌管著龐大的資金規模,工作壓力與精神壓力巨大。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華爾街之狼》

連線Insight與四位95後投資人聊了聊。他們之中,有的是為了投出好專案,把工作生活融為一體的一級市場投資人,有的是專注行業埋頭研究卻錯失晉升紅利期的二級市場券商分析師。

不論他們對這一行業曾產生焦慮、挫敗亦或是煎熬等負面情緒,所有人都依舊熱愛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蓄力與忍耐,成為這代95後投資人的職場標籤。

以下是這些投資人們的故事:

01  轉行做VC,壓力大到一個月去十幾次醫院

孫穎,27歲 | 從業一年,VC投資人

轉行做VC投資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但是我很喜歡這一成長過程。

我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第一份工作在金融行業做Quant(主要採用計算機程式設計,設計並實現金融的數學模型)。當時選擇Quant職位,是因為自己剛畢業的時候職業規劃沒有非常清晰,Quant恰好和我的專業有一些相關性,加之實習工作也主要負責量化方向,我也沒有做過太多嘗試,所以畢業後,自己理所當然的依舊做量化類的工作。

在工作的兩年中,我逐漸發現自己不喜歡也並不適合這份工作。由於第一家公司的行業認可度和待遇都不錯,朋友們都覺得轉行做投資人付出的成本太高,勸我一定要謹慎考慮。

但我自己想得很清楚,意念也非常堅定。轉行的短期成本雖然比較高,但長期是比較值的,我本人不想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行業,繼續溫水煮青蛙。若是到了30多歲,自己的事業還沒太大起色,這一代價比我現在短期轉行的成本更高。

於是,2021年我辭掉了第一份工作。為了明確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做投資人,我不僅請教多位投資人朋友,之後還以實習生的身份,在某投資機構實習4個月,才確信自己喜歡且適合做投資行業。

轉行做VC投資人的確不順利。正式入職如今這家創投公司後,我越發感覺自己欠缺的能力很多,開始越發焦慮。我屬於投資圈新人,除了向領導、同事學習,還會花很多時間請教資歷深的投資人。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華爾街之狼》

在這樣的努力下,行業內有些老師開始給我一些指導。但這種指導肯定不是高頻率進行,更多時候需要我自己不斷摸索、迭代。

入職新工作後前幾個月,我的情緒波動非常大。身體最先表現出異常。最誇張的一次是,身體實在承受不住如此高強度的壓力,我一個月去了十幾次醫院。

其實,我屬於情緒比較偏正能量的女生,但那四個月內,自己完全陷入情緒泥潭,驚夢失眠。後來在家人的鼓勵和自我調節下,我的情緒才慢慢好轉。

如今我已入行一年,也掌握了基本業務技能,當然遇到的困難也很多。做VC投資人,人脈必須廣。我作為新人,這方面的資源很少,所以自己經常會產生一種無力感。有時是因為聯絡不上專案創始人;有時是創始人對投資人的經驗、所屬平臺等方面有要求,而自己不滿足條件。若遇到後者情況,我便會反問自己“這類創始人為什麼難接觸?”

答案很簡單,很有可能是因為創始人知道自己的專案很厲害。為何他意識到這一點,說明有非常多的投資人教育過他了。既然此前有如此多的投資人找他聊過,可我現在才認識他,只能說明我的認知和敏銳度遠遠落後其他人。

當然,我也遇到過容易接觸的創始人。VC接觸的很多專案都在“水下”,即該公司一輪融資都未進行過。那麼,該公司創始人可能連投資人背景,或有哪些知名投資機構都不知道,這種時候他對投資機構的接受門檻較低,VC投資人去接觸時,也比較容易。

當我遇到較難接觸的創始人時,我會盡量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投資經歷是,我想見一位創業者,但他根本不見我,因為他孵化的專案太火了,至少有幾十家機構爭搶。為了見到他,我去他的公司樓下等了三四次,最後是偶然在樓下咖啡廳遇到這位創始人,兩人只聊了幾分鐘,他最後也沒有接受我的投資。

像上述案例發生後,我會再跟經驗人士或者擅長人際關係的行業前輩們請教,吸取教訓,讓自己每次都會有新認識和進步。

不過,我也逐步意識到,被創始人拒絕,可能不僅僅是我個人問題,可能也是這創始人的個人偏好所致。一個創始人曾直接向我挑明,他們選擇某家投資機構,是因為對方能給公司直接帶來客戶,保證一定數額的訂單量。

我意識到,創始人看中的可能不僅僅是一筆資金,更在意的是公司資源的協同和投資機構的可持續性合作

目前,我在努力積累行業資源、人脈,以及加深行業認知。投資人的工作時間都比較靈活,沒有明確的工作日和週末概念,因此我出差時也會盡力尋找新專案,或者週末約企業創始人吃飯、見面等。在空閒時間即便不接觸創始人,我也會經常約同行吃飯,保持自己的進步節奏。

雖然現在不再像之前那般焦慮,但我的壓力依然很大,因為自我成長速度趕不上預期。因為投資行業要求投資人成長速度很快,需快速迭代認知迭代能力。如果想保持自我成長快速發展,需要時刻的保持行業的敏銳度。

比如我想接觸一個專案,但同行早前便和創始人聊過,這意味著,我對行業的敏感度和人脈圈,與其他同行有明顯差異,沒有跟上大家的節奏。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華爾街之狼》

我的未來職業規劃很簡單但並不容易。我希望自己能把投資這件事情做好,投出高估值專案,真正為創業者帶來價值。除了這一長期目標,我還會學習其他行業知識,融入到投資工作中,產生1+1>2的效果。

02  為了進行業務研究,可以一晚上參加4場飯局

沈斌,27歲 | 從業一年,PE投資人

我曾在投資銀行工作,去年才轉到了一級市場做投資人。為了拓展人脈圈、加深產業瞭解,我曾一晚上參加五場飯局,在北京四個城區輾轉。

與其他金融人員的職業規劃差不多,我畢業後進入投行工作。這是一份中介性質的工作,KPI主要看我做了多少單生意,不是像風投那般靠判斷掙錢,所以當時我不需要對企業具體業務進行深入研究,只需要把客戶服務好,讓他對我的服務滿意即可。

投行這份工作更鍛鍊基本功,算是一個好的起步平臺,但大家工作一兩年,轉行去做風投或者進入企業做戰略投資,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在投行做到級別很高的banker,需要很強的能力,也需要好機遇。這也成為我對投行這份工作興趣度不高、工作時間不長的原因。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華爾街之狼》

轉到一級投資市場後,自己最初並不適應,但也比較正常。

在投行工作時,需要輔助企業IPO,中間需要講企業的股票故事、企業長期發展前景等,我們一定要研究公司業務,但不會分析特別深度。而在一級市場跟founder(創始人)交流時,我需要聊得很深入,關注的側重點也發生變化,怎麼把問題問好非常關鍵。

我們公司是PE機構,和VC機構不一樣。VC的投資階段相對較早,投資人要看很多專案,每一單投的金額少,要投很多家公司;PE的投資階段相對於VC而言靠後,每一單投的金額大,不需要投很多公司,而且從VC到我們這兒,大量公司已經倒閉,存活下來的企業佔少部分。

對於才入行的年輕人來說,PE機構對於人脈圈的考核壓力沒有VC那麼大。因為VC投資人要在公司起步階段,便要發現種子選手,所以投資人需要見的founder非常多,而且也需要有人提供專案來源。

不過我們發現併成功投到一家好公司不是易事,很擔心投錯標的,並且後續的交易機會很少,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研究新行業和公司,研究的連續性相對較差。相比而言,二級市場投資可以對一家好公司長期跟蹤、多次反覆投資,研究的複利性比較高。

加之現在企業IPO時間長、門檻高且難度大,我們對行業和公司的認知和研究深度,對投資是否成功與否的作用更大。

2020年到2021年,好幾個風口興起,我需要同時跟進研究。有一次下班後,我晚上約了4場飯局,在北京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東城區來回奔波,凌晨4點多才回到家。這種情況在投資圈很常見,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調研、判斷方面有足夠快的進步。

領導沒有給我設定明確的KPI,更多是主觀方面的考核。比如調研的效率如何,調研結果有沒有深度,對於投資決策或判斷有沒有明顯幫助,自我認知有沒有最新突破,最終走向結果導向。即我們投的公司有沒有盈利,盈利金額有多少。

要做投資人這一職業,對這個事情本身有強烈的興趣是重要前提。因為你自己自發喜歡研究型別的工作,才有認知突破和明晰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興趣和好奇心,很難做好投資這一工作。比如下午6點下班之後,自己不想做與工作相關的任何事情,那認知迭代速度必然很慢。

雖然理解一個公司很複雜,我卻覺得很有意思。我會反覆琢磨、隨時隨地思考。走在路上也想想,跟別人聊到其他東西的時候,也要考慮是不是跟自己負責的業務有關。

現在值得PE投資的好標的不多,一級投資市場也變得很內卷。有些好專案,已經火熱到投資人擠破頭也投不進去的程度,變成了賣方市場。

我身邊好多投資人為了讓關注自家機構,先給公司創始人寫篇小作文,闡述公司選自家投資機構的理由等等。比如三頓半之前選擇投資人時,會要求投資人寫對公司的理解。

我進入投資圈的時間不算長,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未來自己也有能力投出明星企業。

03  重回投資圈,內卷程度比網際網路公司嚴重多了

周琳,27歲 | 從業兩年,二級市場券商研究員

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兩年後,我重新回到投資圈,結果發現這一行業比之前內卷多了,程度甚至比網際網路公司還要嚴重。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大空頭》

但是投資行業比產業公司更能鍛鍊綜合能力,我計劃在投資行業深耕幾年,未來再考慮是繼續做投資人還是迴歸產業。

畢業前,我在某頭部投資機構實習了2-3年,秋招同時拿到了實習單位和網際網路公司的offer。不過我最終選擇進入網際網路行業,當時想法很簡單,希望能把投資研究做紮實,到產業內真正去體驗我所研究的物件。

實習工作給我應聘工作帶來的好處是,我們要對負責跟進的企業進行方方面面的瞭解,比如研究網際網路領域,要寫很多這一領域的研究報告。時間長了,必然對各個網際網路公司認知度較高。因此我應聘網際網路公司時,筆試、面試都比較順利,入職後我的工作開展也比較順暢。

如今回過頭來想想,網際網路公司的內部學習氛圍雖然很好,但有時候我也會思考自己畢業沒有直接留任實習所在的頭部投資機構,而是進入產業,現在又重新迴歸投資圈,是否走了彎路。

但我也不後悔曾去網際網路領域工作。因為那段時間我成長很快,重回二級投資市場後,我發現自己寫的報告跟一般研究員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我有實戰業務經驗,考慮得更加細緻。

其實從產業轉到二級市場投資圈的情況,以前行業內很少出現,從金融行業轉到產業工作的偏多。因為在產業工作,相對比較舒服,壓力沒有這麼大,工資也比較可觀。而且我們屬於甲方,工作比較順手、簡單且自由。

但現在不一樣了。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第二是網際網路公司非常卷。大部分人工作就是為了掙錢、晉升,之前一年能晉升一次,現在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晉升一次。個人成長進步出現明顯滯緩,職業發展前景不如之前明朗,所以越來越多產業領域的員工,重新回到投資圈。

當我重新回到二級市場這一體系,發現這一行業比網際網路公司還內卷。我現在的工作強度比第一份工作只增不減。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金融行業的工作強度原本就很高,尤其是投資行業研究和投行這兩個工作崗位強度最大。當初我實習時,經常在公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週末也很少休息。

即便是我現在任職的這家公司,工作氛圍略微佛系一些,但我的工作強度也不小。有一次我為了完成一份深度報告,連續加班一個半月,每天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候也會刷夜,週末也很少休息。那段時間,自己心情很差,好幾次產生回家考公務員的衝動。

但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時,並不會連軸轉。因為工作一般由多個人配合完成的,工作進度比較合理,很少出現實際工作量遠超自己的計劃,導致自己不得不加班。即便加班,最晚也不超過凌晨1:00,平常晚上八點到十點,便可以下班了。

在投資行業,則沒有加班這一概念,老闆會24小時隨時找你,所以我覺得投資圈才是最沒有加班意識的領域。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大空頭》

第二點原因是,投資行業比前幾年內卷。除了工作強度太大,工作質量要求也在潛移默化地提高。以撰寫研究報告舉例,這個行業的大部分人都是名校畢業,智商也差不多。除了某些人脈資源非常豐富的小部分群體,大部分從業人員擁有的資源基本同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要寫出更好的研究報告,很有挑戰性。因為很容易寫出同質化的東西,所以我若是想要產出優質內容,只能進行差異化競爭且把工作做得更好。

雖然工作辛苦,不過我很享受在這一行業工作。優質研究員永遠是稀缺的,人們常提顛覆式創新,我覺得對抗內卷的最好方式或許是顛覆式成長。這份工作,讓我看到了成長的希望,不僅能夠滿足年輕人的物質要求,更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至於近期的職業規劃,我會在這家單位好好修煉內功。我比較喜歡在一個單位工作很久,現在很多實習生三個月就跳槽,不斷重新整理簡歷,他們可能覺得經歷豐富更有用,但我不這樣認為。在保證自己心理健康的前提下,我在這一平臺能學到新知識,並且透過長時間相處與領導、同事磨合,大家會相互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會更高。如果頻繁跳槽,我需要特意花費部分精力去適應新環境,真的很浪費時間,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等我能夠獨擋一面,有可能跳槽去二級市場做基金經理,或者重回產業。

04  領導進行“放養式”管理,“小弟”天天想著取代我

何夢穎,27歲 | 從業三年,二級市場券商研究員

券商研究員的工作雖然累,但是確實是年輕人打基礎、攢資歷、積累行業人脈的最好踏板之一。

但從入行開始到現在,領導一直對我們進行“放養式”管理,我基本屬於自我成長型。現在在部門待了將近四年,也算是組裡的老員工了。其實有些同事早想取代我的工作,表現得也很明顯,但我有信心和能力保證,只要自己不離職,就不會被“小弟”動了乳酪。

券商研究員的招聘條件本身就很嚴苛,985碩士和海歸才有競爭力。畢業之後,我透過實習轉正進了現在的工作單位。

作為券商研究員只要股票市場有交易,我們就要隨時響應需求,所以要一直處在待命狀態。和基金等買方市場相比,券商從業者的心理壓力還算比較小。因為基金機構拿客戶的錢,真金白銀地直接參與投資,我們作為賣方主要收服務佣金,旱澇保收,更多是體力方面的辛苦。

我的KPI,主要是為買方客戶(基金機構)提供服務以及客戶打分這兩項,業績壓力不算太高。

不過券商研究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公司每年會有上千名實習生,每隔2、3個月就會換一批,真正可以留任轉正的名額,每年可能就十幾個。

行業賽道的重要性有時會超過個人努力。不同行業的研究員也存在明顯的鄙視鏈,分到比較景氣的組裡往往是最令人羨慕的,如果入行後被分到不景氣的組裡,這些優秀人才即使付出超人努力,也很難實現個人事業的迅速突破。

我們部門約百名員工,有的員工負責跟進研究的公司還不到五家。公司名義上稱之為走專家路線,讓研究員們能夠對負責的公司有特別深入的瞭解,可以領先作出一些預測、判斷。

實則對領導而言,不過是希望有一堆專業型的“螺絲釘”給他們打工、輸送資訊罷了,沒有必要讓我們快速成長,再把他們替代掉。

這樣劃分是不太利於研究員個人發展的。我們長年累月只能研究幾家公司,若這幾家公司的市場表現也很差,便不利於職位晉升。而且新手通往優秀分析師的路途往往需要10年左右,重複研究、路演或調研的多個週期,過程艱難而漫長。

我,95後投資人,行業再卷也不想離開

圖源電影《大空頭》

若在5年或10年前,情況大不相同。那時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少,研究員們可能每隔一兩年就可增加一個新行業,個人成長比較快。若全覆蓋整個大行業,不少券商研究員便轉型做基金經理,真正參與投資。

因此,現在很多券商機構的首席分析師都是90後,也比我們大不了幾歲。

這個行業大多數人的能力,沒有太大差別。都是名校畢業,智商差不多,只能比拼勤奮程度。領導透過時間積累下來的能力,自然也不會全部傳授給下面員工。總不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我們機構遵循叢林法則,研究員雖有義務跟進自己負責的公司,但並不意味著其他同事不可以研究。當我負責的一個公司出現變化以後,其他同事也會盯著,如果別人比你分析得好,領導就會聽這個人的意見,所以我的反應速度要非常快。有些同事表現也比較明顯,想接手我現在的工作內容。

不僅我們公司內卷,整個金融行業的內卷程度也越加嚴重。

金融行業的人才流動性的確很大,我工作這幾年,沒有動過跳槽的念頭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換工作並不容易。之前資本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大家的工作會有一定的流動性。比如2020年,股票市場漲得都很好,所以有一大批人去了買方基金公司,包括去年的年初也換了一批人,我們好多同行都在那時跳槽了。

但如今不少網際網路公司股票大跌,而且行業覺得這一領域的長線發展前景沒有之前那麼好。所以招聘崗位大大縮水。今年招聘需求比較旺的是新能源、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我也曾想過轉到這些行業,但行業壁壘沒有那麼容易跨過去,難度很大。

從我入行到現在三年多時間,領導很少對員工進行有效指導,要靠我一個人自我成長。但也正是這樣的“放權”,給了我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優勢。

領導覆蓋多個行業板塊,我跟進的公司約十家,所以這些公司的業務模型怎麼建立、業績更新報告等工作,領導並不擅長。因此,當領導們提出的某些觀點不對或安排的任務不恰當時,我有信心和勇氣和領導battle。

對於之後幾年的職業規劃,我想繼續留在二級投資市場,網際網路公司對我的誘惑不太高。因為網際網路公司根據候選人的上一份工作定職級和工資,新人研究員,工資雖不多,但工齡越長,後期工資的漲幅會越大;網際網路公司相反,前幾年或許能拿到相對可觀的工資,但越往後,職位晉升和工資上漲越難。所以,以我現在的資歷去網際網路,不是一個好選擇。

其實,我也很欣慰自己第一份工作選擇券商這個職業。在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和上市公司董秘等公司高層領導面對面交流,他們把幾十年的工作經驗濃縮起來,講給我們這些年輕人聽,對我的個人成長和啟發有莫大幫助。這是其他職業無法擁有的魅力。

投資行業整體來說,壓力達不到恐怖程度,工作時間自由,也能有機會做產業調研。而且比自己過得艱難的人太多了,自己吃的苦和累都不算什麼。

(本文頭圖來源於電影《華爾街》,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均為化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