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晨華創投:重倉文化科技消費本土品牌 做黑馬基金中的小白馬

中新經緯8月1日電 (薛宇飛)在二級市場表現欠佳的背景下,以VC/PE為主力的一級市場情緒也難免受到波及,市場也傳出多家美元基金暫停投資、人民幣基金悄然放慢投資步伐的訊息。

但就在這種氛圍下,今年3月,一家名為晨華(海南)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晨華創投)在海南註冊成立。中新經緯查詢工商資訊發現,其由在中國一線創投基金——達晨創投工作11年的創投老炮何士祥與原達晨創投同事、華熙基金創始合夥人王亞寧聯手創立。

巧合的是,兩人都有在媒體工作的經歷。何士祥曾在新華社總社有長達11年的投資財務工作經歷,王亞寧在南方都市報有近4年財經記者工作經歷,兩人於2011年同期進入達晨創投。

在這個節點上,創立一家新的創投公司著實需要一些勇氣。那麼,晨華創投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又打算如何開疆拓土?近日,中新經緯專訪了何士祥、王亞寧,就當前創投行業形勢及晨華創投的前景目標進行探討。

做黑馬基金中的小白馬

是為了致敬過去,還是為了開創未來,“晨華”二字如何解讀?何士祥對中新經緯說:“取名‘晨華’的直接意義是致敬過去:‘晨’字取自老東家達晨一字,達晨是中國人民幣基金不斷努力奮鬥前進的親歷者,它出身於電視湘軍,近十年一直排名中國創投前十,兩次進入行業首位,是晨華團隊近距離學習的榜樣;‘華’字取自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新華社,當然,‘華’字也與亞寧創辦的華熙基金的‘華’重合,是總結華熙基金在進行上市公司合作產業成長性基金和產業併購基金創業探索實踐經驗。”

“晨華基於未來的寓意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就是晨華的英譯‘MORNING CHINA’,重倉於中國的未來,我們希望透過投資來培育中國民族文化科技消費服務品牌,助力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他還說。

同時,晨華創投的大股東是晨華高嶺(北京)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其中的“高嶺”二字正與亞洲領先的私募股權基金高瓴資本同音。這是否是個巧合?何士祥說,“這個不是巧合,也不是我們借高瓴來抬高我們自己。”

晨華成立時,也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總結其投資成敗得失的書籍——《價值》出版之時。“雖然現在高瓴資本因為二級市場投資標的問題遇到暫時性回撤和一些批評聲音,但絲毫不影響高瓴資本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高瓴資本的成名作,比如在二級市場對騰訊的投資、在一級市場無人敢投京東時投下3億美元,以及531億元完成對百麗的收購以及整合改造後重新上市等,都是行業的經典案例。”

在投資過程中,何士祥與高瓴亦有交集。2011年,何士祥進入達晨不久,對北京鼎新天下科技(現在的愛奇藝)立項盡調時,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告訴他有個“小基金”在愛奇藝上輪融資時跟了一點,後來何士祥才知道這個當時的“小基金”就是高瓴資本。

高瓴資本在2005年創立時管理約2000萬美元基金,到現在管理約6000億人民幣,17年時間增長了4200多倍,成為亞洲領先的投資管理機構之一。同時,區別於紅杉等主流國際美元基金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高瓴創立於中國本土,是以管理美元出資人為主崛起的美元基金代表。在何士祥和王亞寧看來,高瓴和達晨等以管理人民幣基金為主的創投機構一樣,都值得晨華團隊認真學習,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重倉中國,透過投資來支援中國企業的成長。

而對於當前的資本寒冬,晨華創投的看法是,VC、PE是需要長期耐心陪伴企業成長的行業,必須放到更長遠的角度看待投資、看待市場。何士祥說:“一方面,我們相信大國崛起背後的中國創新力量,相信文化科技消費深度融合帶來的新機會;另一方面,我們相信人類追求健康幸福美好生活不變。雖然短期中概股承壓,A股市場也不太好,但A股註冊制的通道已經暢通,而且會不斷完善和成熟。”

“當行業過熱,所有的機構都去追捧同一類行業、同一類專案時,我們要問自己,真的有那麼好嗎?而當行業過度悲觀的時候,我們也要問自己,真的就那麼差嗎?我們要珍惜每一次危機帶給我們的機會,行業不好反而是投資的好機會。達晨在禽流感流行期間兩次逆勢投資福建聖農,高瓴資本在無人看好京東時投資3億美金,都是在逆勢時投資優秀企業的案例,也給出資人創造了鉅額回報。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要保持冷靜,別人恐懼時我們可能需要一點貪婪!”王亞寧補充說。

除了成立時機,晨華創投還面臨著風險投資行業越來越頭部化、集中化、專業化的問題,或者說,沒了原有大平臺的背書,他們還能不能打出一片市場?王亞寧認為:“大基金或者大白馬基金一般都會採用多行業佈局打法,設立專業基金或者專業化小組的方式來對行業進行投資佈局,品牌、規模、人才等都有優勢。但也面臨著多行業線決策流程及認知、激勵分配機制、內部分工協調等問題,有些基金也在開始做減法,比如近期一些基金就削減了TMT、消費行業投資。”

在王亞寧看來,小而美的專業化垂類黑馬基金,優勢是決策快、效率高、夠細分、扎得深;缺憾或者不足的是,因為專業過細過窄,投資方面會有系統性風險,在專案的選擇上也會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同時,投資的低進入門檻會導致很多基金同時湧進同一行業,比如目前的半導體、晶片、新能源等等,太多基金的跟進會導致可投專案競爭激烈、價格暴漲,基金很難有收益,多年後,很多基金都是一地雞毛。“2009年後,全國大約有100多家文化產業基金設立及投資,經過10年看,90%以上的文化產業基金都不見蹤影或成為殭屍基金,投資人退出無門,造成了大量資金浪費。”何士祥補充說。

“老何和我有非常強烈的共識,專業基金或者說黑馬基金需要進一步升級,以適應中國市場激烈競爭,我們要做專業化基金的升級版,不同於綜合基金VC一代旗下的專業基金,也不同於VC二代的小黑馬細分行業基金,我們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從募、投、管、退等基金各個層面進行升級。”王亞寧稱。

從團隊配置的角度,晨華創投團隊老中青結合,何士祥是70後,王亞寧是80後,另外一個創始合夥人尹一茜是90後,三人有文化、科技與消費產業和財務投資經驗,他們希望用這種新老傳承的團隊配置,以不同眼光、不同經歷去共同發掘更多新的投資機會。

重倉有文化科技賦能的民族消費品牌

晨華創投的逆勢而為,不僅僅只體現在整個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上,就連它選擇的文化教育、旅遊消費、健康消費、科技消費三大消費服務細分行業產業,也大多不被行業看好。

但創辦晨華創投之前,晨華團隊過往的業績又著實亮眼,他們一共投資了65家企業,已上市的有15家,1家剛剛過會,今年還有3家在申報過程中。

何士祥說:“你看下晨華選擇的三大賽道,我們內部英文簡稱為3H(healthy/happiness/hi-tech),中國以及全球都有千億乃至萬億市值的公司,無論是文娛領域的騰訊、健康消費的農夫山泉、體育消費的安踏及李寧、科技消費的華為及小米等,消費是公認的出大公司的長雪坡賽道,巴菲特重倉股裡就包括可口可樂、蘋果、比亞迪等。行業遇冷不正是好的投資時點嗎?逆勢成就偉大公司。”

王亞寧認為:“就拿教育來說,很多投資人看到教育專案繞道而行,但在晨華創投看來,教育其實是個很大的行業,科技興國教育先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育科技仍然存在著諸多機會。”

晨華創投未來的投資主線是文化、科技與消費的深度融合,關注點是具有文化、科技支撐的消費新勢力品牌。他們認為,“文化+消費”“科技+消費”將重新定義國人高質量生活。“Z時代”成為消費主力,文化自信與中國智造支撐了國潮品牌的滲透率暴增,蘊含中國元素的IP和品牌不斷湧現。與此同時,媒體多元化帶來了使用者的圈層化,渠道與品牌的介質不斷更迭,也為新品牌的出圈與裂變生長提供了無限可能。他們認為,雖然市場短期會出現科技熱、消費冷、文化冷的現象,但放到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時會發現,文化、科技與消費一定會深度融合,這個融合過去造就了蘋果、華為、騰訊、阿里、位元組等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接下來還會出現一批又一批的優質企業,現在要做的就是挖掘到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具有長遠眼光和志向的創新企業家。

晨華創投特別強調文化、科技對消費產業的支撐、融合與賦能。比如國潮對品牌的重塑、傳統元素IP的新氣象,Z時代的悅己需求,消費行業的科技化與數字化升級,產業供應鏈的成熟帶來的消費品品牌出海,城鎮化、數字化、科技化帶來的消費下沉,這裡面孕育著很多新的投資機會。當然,既然是品牌,都需要沉澱,而科技化與數字化無疑會加速這一程序。

晨華創投要做專業化基金的3。0版本,就要在行業內紮下根。何士祥稱,過去,一些VC/PE緊盯著擬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只要公司上市,就能獲得不小的收益。但現在競爭加劇了,新股破發的情況越來越多,套利機會在減少。晨華創投要生存發展,就要堅定不移的做專業化基金升級版,在熟悉且相互支撐的三大消費細分行業內根據市場需求順勢進行產品迭代擴張。

在創立晨華創投之前,何士祥和王亞寧都在產業投資以及專業化基金的管理與實踐方面有著長期沉澱。在管理達晨文旅期間,何士祥投出了分眾傳媒、芒果超媒、吉位元等文化行業明星案例,交出靚麗的答卷,在後來達晨TMT、消費服務行業的管理與投資中,帶領團隊投資了中商惠民、軟通動力、飛書科技、德爾瑪科技、追覓科技、雲鯨科技等明星案例。因為教育學科背景,王亞寧在達晨期間投資教育專案,之後做了教育產業基金,投資了美聯英語和另外一家K12一對一獨角獸專案,這兩個公司都成功實現上市,還有一家透過併購上市。其中一個在上市前比較好的時點選擇退出,2年時間獲得了近4倍的回報。王亞寧還和拉芳家化做了拉芳品觀華熙美妝產業基金,投資了戴可思、彥祖文化、拾顏等近10個專案,其中,有4個專案已成長為行業佼佼者,有一個正在申報上市材料。

基於原來的產業投資和專業化投資基金實踐,晨華創投瞄準的行業依舊是他們十分熟稔的戰場。何士祥說:“對於賽道的選擇,一是不熟不做,二是不反人性,人性喜歡健康快樂與科技時尚,三是行業夠大。健康消費(Health)、精神消費(Happiness)、科技消費(High-tec)中,任何單一賽道都是萬億級別以上的市場,我們需要的就是其中找到‘氣味相投’的企業家,做出一番事業。”

找到政府產業招商引導與基金收益的平衡點

如果放在更高的角度看何士祥、王亞寧的選擇以及晨華創投的成立就會發現,中國本土的VC/PE投資人越來越自信,已經從學習、模仿美元基金的階段,慢慢過渡到根植於中國本土、進行創新發展的新紀元。

VC/PE是個舶來品,因此,最初能在中國市場縱橫捭闔的機構也多是美元基金,這些基金的特點基本是海歸派基金管理人拿著美國機構的錢,投向有成長潛力的中國企業。IDG資本是其中的典型,熊曉鴿曾在美國留學並工作,90年代末回到中國創辦IDG資本,投資了搜狐、百度、騰訊、360等PC網際網路時代巨頭。

在20世紀90年代美元基金風生水起的時候,國內本土的風投與創投還處在摸索階段,現在鼎鼎大名的深創投、達晨創投,先後於1999年、2000年創立,它們草創之初,不論是名氣還是財氣,都不能與美元基金相比。

但進入21世紀,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創業板、註冊制的相繼推出,本土創投的“募投管退”閉環變得愈發完善與多元,人民幣基金加速奔跑。何士祥說:“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的頭十年,人民幣基金還處在‘蟄伏期’,大家都很窮,沒多少錢,投了又退不出來,苦苦煎熬差不多10年時間。大概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本土機構才真正開始崛起。”

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何士祥意識到,人民幣基金的規模仍會繼續加速增長,並會佔據主導地位。做出這種判斷的原因,除了過去本土VC/PE已經擁有較好的業績表現、投資人信任度提升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市場上最具實力的出資人(LP)——政府引導基金數量與規模正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壯大。

“美元基金已經存在很多年,他們的LP來源豐富,比如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而人民幣基金的LP在過去比較單一。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出現變化,掌握了大量資金的國家母基金、各級政府正紛紛設立各類引導基金,並透過VC/PE投向有潛力的企業,用新經濟驅動的增長模式來替代房地產等傳統經濟的拉動。”何士祥稱,這對人民幣基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近些年來,政府引導基金東風頻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中國共累計設立1988支政府引導基金,目標規模約12。45萬億元人民幣,認繳規模(或首期規模)約6。16萬億元。另外,在返投機制上,多地的政府引導基金放寬投資子基金返投比例的要求;在出資比例上,則加強對創投類基金的支援,比如,多地政府鼓勵政府引導基金提高對創投類(含天使)子基金的出資上限。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特別強調產業招商。

政府引導基金成為PE/VC的出資主力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何士祥稱,以前中國的LP對GP的投資期限要求比較短,導致一些長線投資沒辦法做,但如今,包括政府引導基金在內的中國LP已經越來越多地願意做長線投資者。

不過,人民幣基金的大爆發並不意味著美元基金的衰落。何士祥說:“人民幣基金進入比較好的視窗期,但美元基金也在積極求變,美元基金有成熟的打法和積澱,美元基金如高瓴、紅杉、IDG等也在中國完成了大規模人民幣基金募資,我覺得雙方還是有很多相互學習借鑑的地方。但如何在政府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需求同基金出資人獲取出資收益之間把握住最好的平衡點,是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都必須積極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達晨管理的湖南文旅基金做了很好的探索,既達到了幫助湖南省培養出芒果超媒、華凱創意、中惠旅等文化旅遊上市公司叢集,又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產業引導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堪稱典範。

晨華創投希望,未來能陪伴至少30家百億市值和3家千億市值的中國本土知名品牌企業成長,成長為一家紮紮實實支援中國民族消費品牌發展的,產業與投資深度結合的,具有使命感、責任感,為出資人創造持久良好回報的投資機構。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絡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