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張合成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蹟。”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近些年,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攀升,作物功能基因組等基礎研究水平世界領先,全球單體最大、原生資源最多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基本建成,口糧與穀物高產優質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生豬等畜禽育種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成果,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支撐種業取得快速發展,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以上。總體上,種業安全是有保障的、風險是可控的。但是,我國種業科技水平距離高水平自立自強還有很大差距。主要作物品種性狀尚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種源存在“卡脖子”隱患,基礎研究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種質資源挖掘利用不夠,企業尚未成為研發投入主體。這些問題,需要繼續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一、聚焦六個方面,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總目標一是強基礎理論。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種業基礎研究要突出應用牽引、原創引領,從種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弄通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要透過開展行動,系統研究和闡明農業生物重要性狀遺傳、作物高效光合作用、農業固氮微生物與宿主互作機制、澱粉和蛋白質合成、飼料養分高效利用、重大病蟲害和動植物疫病發生流行等機理實現更多“從0到1”的重大突破,力爭早日邁入種業科技強國前列。二是強核心技術。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解決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要透過開展行動,加大前沿技術自主攻關力度,補上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合成生物、人工智慧設計、新一代雜種優勢利用、細胞工程、胚胎工程、奈米農業等關鍵核心技術突出短板,搶佔育種技術制高點,為種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強種質利用。做好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鑑定利用是選育優良品種的基礎。要透過開展行動,實現種質資源儲存數量穩步提升、多樣性更加豐富;加快種質資源精準鑑定,實現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加強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的相互銜接,發揮優異種質品牌效應,夯實打贏種業翻身仗基礎。四是強重大品種。我國糧食安全基礎牢固,但仍存在高抗病抗蟲的突破性水稻品種缺乏、常規玉米品種與轉基因品種抗性存在差距、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品種供給不足、大豆脂肪含量偏低等問題。要透過開展行動,集中優勢力量優先發展糧食作物育種技術,努力創制突破性新品種,有力支撐國家糧食安全。同時,要以生長速度、抗逆性、品質性狀為主要指標,重點選育優質、抗病、飼料轉化效率高的畜禽新品種,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五是強糧食單產。單產水平是衡量科技實力的核心指標。目前四大糧食作物單產與高水平國家都有不小差距,水稻單產比最高的澳大利亞低110多公斤,小麥單產比最高的紐西蘭低近300公斤,玉米單產只有美國的60%,大豆單產還不到美國、巴西的60%,中低產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弱、綜合機械化水平低。要透過開展行動,力爭到2030年,實現糧食作物試驗單產大幅提升,推動水稻平均單產從47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小麥從383公斤提高到430公斤,玉米從421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大豆從132。4公斤提高到170公斤六是強種源自給。當前,我國部分畜禽核心種源仍然受制於人、部分蔬菜品種嚴重依賴進口。要透過開展行動,實現主要經濟和園藝作物品種優質高產高效,力爭將對外依存度高的個別蔬菜品種自給率由不到10%提高至50%以上;推動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白羽肉雞品種實現零突破,新培育肉牛品種市場佔有率力爭突破60%,加快實現重要品種種源自主可控。

【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二、實施三大行動,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種業創新格局一是實施“種業自主創新攻關行動”。開展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圍繞糧棉油作物、畜禽、蔬菜攻關全基因選擇、基因編輯、智慧設計育種、關鍵性狀遺傳解析和新材料創制、智慧化表型鑑定等技術。自主培育突破性品種,大力培育高產優質多抗、資源高效、功能專用、宜機化、輕簡化的作物新品種,培育優質、高產、抗病、高繁的畜禽新品種。研發良種良法一體化綠色高效技術,加大整合示範推廣力度。二是實施“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採取科企融合聯合研發、支援企業建立研發體系、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科企合作推進成果轉化、佈局種業海外研發中心和繁育基地等5項舉措,部署科企融合創新鏈,為企業提供源頭技術供給,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種業國際競爭力。三是實施“種業科技平臺建設行動”。加強國家種質資源庫建設,包括作物庫、畜禽庫和農業微生物庫,爭取新增建設作物基因資源等3個種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4大糧食作物科學中心,推動建設分子設計育種中心,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品種創制—大資料智慧決策—產業孵化”全鏈條創新平臺支撐。

【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三、創新五項機制,打造充分激發活力的創新制度體系

一是任務牽引機制。針對科研專案碎片化、立項聚焦不夠、科研人員跟著專案跑、研究方向不穩定等問題,建立聚焦職責使命、突出目標導向的任務組織模式,形成種業振興重大科研任務凝練、學術委員會評選委託、首席科學家全程自主負責、分類多維科學評價和有獎有懲有調整的全流程管理機制。

二是團隊作戰機制。針對課題組“小作坊”“單打獨鬥”弊端,突出育種週期長、風險高、鏈條全的特點,打造創新創業創造“三創一體”團隊。組織優勢團隊圍繞有重大價值的基因克隆、高效生物育種技術、高產優質新品種培育等開展一體化攻關。

三是雙鏈融合機制。針對科技經濟“兩張皮”、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脫節痼疾,圍繞種業產業鏈現代化部署創新鏈,聚焦關鍵技術,集聚優勢力量,開展聯合作戰,提供全程技術支撐。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以創新優勢引導產業資源集聚,構建縱向全產業鏈佈局和橫向共性技術支撐的創新聯合體,引領帶動種業升級發展。

四是多元投入機制。針對農業科研投入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充分發揮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資金自主穩定優勢,整合全院力量,聯合全國力量,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種業振興科技專案支援,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資種業科技,開展協同創新,實現合作共贏。

五是考評激勵機制。針對科技評價“四唯”“一把尺子量到底”造成創新目標偏離國家和產業需求等問題,探索建立科學分類、多層多維的評價體系,以產業貢獻考核創新成效,建立創新鏈下游評價上游的機制,以市場考評品種應用性,以品種考評技術支撐性,以技術考評基礎研究驅動性,實行獎懲制、調整制,實現能者上、庸者下。

推進種業振興,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國農科院將以“強種科技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優勢特色,與全國涉農科研機構和全體農業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攜手推動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為打贏種業翻身仗、支撐鄉村全面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三農論壇】張合成:鎖定“六強”目標 搶佔種業科技制高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