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尋找非共識性投資機會,陪伴延遲滿足的創始團隊

周偉:尋找非共識性投資機會,陪伴延遲滿足的創始團隊

投資人不能只當觀眾,投資人需要下場和創始人共同成長。

作者:米古

採訪:馬繼偉

如果沒有出差安排,大多數情況下,周偉來到辦公室會先花時間回覆所有郵件。接著聽取團隊彙報正在跟進專案的最新情況。午餐過後,周偉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瞭解新的專案,有時是和團隊一起內部討論研判,有時會和團隊一起去現場拜訪公司創始人。

已投專案的投後管理工作,這是很多人忽視但是周偉非常重視的工作。平時的投後管理相對輕鬆一點,但碰到已投專案處在關鍵節點,周偉會很頻繁地跟創始人溝通。

及時充電是必修課,無論體能層面還是思想層面。如果不是投資的關鍵時期,周偉會盡量每週運動一次出出汗。周偉還會每天閱讀足夠多的資訊,保證自己的認知不斷迭代升級。

近期,i黑馬&創業家專訪了中金甲子創始團隊成員、董事總經理周偉,在回顧其過往經歷的同時,也深入瞭解了周偉個人的投資邏輯和投資理念,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以下經i黑馬&創業家整理(有刪減):

01

職業發展的“一個初心”:

以投資助力有志者改變世界

周偉是誰?

中金甲子(北京)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金甲子”)創始團隊成員、董事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併兼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周偉先生還是暢銷書《金融科技:重構未來金融生態》的作者,並曾獲得投資領域的眾多獎項。

這一刻,周偉成為投資人,是一個

偶然中存在著必然

的故事。

1.望斷程式碼:曾想以程式碼改變世界,喜歡與人交流碰撞

2009年還在北京大學攻讀軟體工程碩士的周偉,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了一年。

“那一年我在微軟接觸了不少人,也看到畢業之後工作多年的同事的狀態,他們都非常優秀,但我發現自己更願意去嘗試與人交流碰撞的工作。”

在周偉看來,自己在微軟的這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跟電腦打交道,“跟電腦交流其實就是跟自己交流,

我還是比較喜歡跟人交流,同樣的話說給不同的人反應是不一樣的,

這更有意思,但同樣的程式碼輸入到電腦,得到的結果一定是一樣的。”

於是,2010年,在順利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處於人生分岔路口的周偉,選擇了聽從本心,在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開啟了自己的金融從業生涯。

2.轉戰投資:決心程式碼“歸零”,開啟科技投資生涯

“在中金前幾年做集團數字化轉型相關工作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很長的報告,大概五六萬字的內容,系統梳理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當時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也為後來轉戰投資埋下伏筆。”

進入中金公司從事一段數字化轉型相關的工作之後,周偉以創始團隊成員的身份加入中金甲子。中金甲子自成立之初就以助力新經濟發展為己任,管理的第一支基金主要圍繞網際網路和金融創新產業,這與當時周偉正在從事的工作非常契合。

在周偉看來,過往作為工程師的工作經歷是他成為投資人之後回想起來非常有意義的經歷。“我的計算機專業背景和之前的工程師經歷對我後來投資科技、理解科技行業很有幫助,比如人工智慧,我相信自己是相對有感覺的那一批,在行業裡面我還可以找到不少當年的同學、同事去交叉驗證。”

一晃工作十多年,彈指一揮間,時至今日,周偉已主導完成一批高科技企業的投資,陪伴眾多創始人上市敲鐘。下面是i黑馬&創業家專訪周偉先生的具體內容。

02

投資研判的“兩個堅持”:

非共識優先與風控為底線

1.堅持投資非共識專案優先,這是創造超額收益形成投資能力的要訣

我在2015年入行,這是個不好不壞的年份,彼時正處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市場上已跑出來很多超級獨角獸,此時下場命中率會很高,同樣因為頭部公司大家都看好,價格會溢價不少,而且絕對估值不會低,也很難預期很高的回報倍數,這一類“大而穩”的專案我稱之為

“共識性專案”。

如果要追求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率,光靠這些超級獨角獸是不夠的,你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深耕行業、發現價值,投資那些還未浮出水面的非共識性專案。

因此,我逐漸將關注的重心放到了新科技領域,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既有技術代際躍升的機會,也有技術國產替代的機會,大量都是非共識性專案,而且這次有幸趕在比賽還未開始就已下場準備。

今天來看,我個人覺得從投“大而穩”的共識性專案到開始投“小而快”的非共識性專案的策略是必要的,前者為基金收益打下了安全墊,後者則給基金收益帶來想象空間。

相比共識性專案,非共識性專案更加鍛鍊投資人。

前者一般都是成熟期的專案,投完就等著開花結果,無論跟企業還是創始人後續聯絡不會太緊密。後者一般都是成長期的專案,投資人在很多方面可以幫助創始人,投資人也能陪伴企業、創始人共同成長,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創造價值。

同時,在陪伴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投資人能夠獲得大量反饋,對整個行業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這些經驗又反過來被用來幫助其它的企業,讓其它的企業少踩坑,這是一個良性的正向迴圈。

2.堅持投資的風險控制底線,這是守住收益底線規避重大風險的良方

以我個人做過一些研究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為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政策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暴雷,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加強監管實屬必然。

我個人當初把該領域的專案主要分成兩類:

資金端專案和資產端專案。

資金端專案的核心價值在於提高資金的歸集效率,並沒有觸及金融產品的定價環節,這類專案更偏網際網路,重點是做好流量。對於資產端專案,他是透過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興技術來提高資產的定價效率,這類專案更偏金融,但金融業務都需要持牌,或者你不碰金融,只做技術服務。

所以,我對這個行業的投資邏輯逐漸收斂為只關注“持牌新金融”的公司,持牌就是要求必須合法合規經營,新金融強調的是要與傳統金融有區別、有創新。

如果我們站在國家層面思考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邏輯,或許能夠預判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會迎來強監管。試想一個一個的P2P暴雷,導致大量普通老百姓返貧,甚至很多P2P吸納的是銀髮群體的養老錢,這與國家主張消滅貧困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堅持把專案風險的判斷上升到社會大勢的層面來思考,就能發現有些專案長期來看不會被支援。

未來社會大勢會鼓勵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業態,

凡是涉及學生、藍領和農民的行業均應該重點關注這些風險點。因為這三類群體是國家能否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群體。有了這些認知後,發生在教育行業的監管就會容易理解許多。所以,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大勢應該是判斷每個專案風險的必要標準。

03

專案篩選的“三個原則”:

新興的行業、領先的公司及合理的交易

1.貝塔原則:聚焦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

投資這件事似乎有點宿命論的感覺,即在你投的那一刻,好壞就基本決定了,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對一支基金而言,基金設立的時間很重要,也就是這支基金的“生辰八字”。這有點像喝葡萄酒,喝葡萄酒講究的是年份,一些葡萄很好的大年,葡萄酒就很好,基金也類似。

如果這個基金成立的時點,

他投資的方向正處於一個正規化轉換或者技術革命的年代,這個基金往往有機會做的非常好,

這是因為整個市場的貝塔曲線很好,那怕投主流,投的也不會差。

但如果你是在一個行業下行環境成立的基金,處境就相對艱難,就跟人一樣,如果出生在戰亂年代,再有才華也可能來不及施展就死於戰場。

2.阿爾法原則:挖掘頭部領先的公司

除了貝塔曲線,還有一個阿爾法曲線,相較於貝塔的被動策略,阿爾法策略是一種更主動的投資策略,它也分為長期阿爾法和短期阿爾法。

長期阿爾法既是對企業的預測,也同樣是對行業興衰的預測。

但短期阿爾法卻充滿變數,無論是外部環境的突然變化,比如網際網路金融或者教育行業,還是企業內部一些問題,或者其它一些方面都會影響,這就很考驗投資人的功力了。

所以投資人選擇專案的時候應該從那些大勢很好的行業中(貝塔策略)挖掘最有潛力的頭部公司(阿爾法策略)。

3.交易原則:以合理的價格投資靠譜的人做正確的事

做正確的事:首先,

需要了解行業的概況,應該是政策支援,大方向正確的行業;

其次,

需要梳理行業的結構和產業鏈;然後需要測算整個行業的規模,水大才能魚大,長坡才能厚雪;

最後,

需要對可比較的公司還有行業的競爭格局進行分析。

投靠譜的人:

需要看公司的核心團隊是什麼樣的背景,過往的行業口碑如何,過往的積累是否對當下的創業有助力。特別重要的是,創始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他的資源稟賦是最後成功的那個“1”,其他核心團隊是背後的“0”。

合理的價格:

行業很棒,公司也很好,就要回到最後的投資定價環節。再好的東西它的價值也需要跟價格匹配,基於合適的估值方法,談一個合理的價格以及較好的保護條款非常重要。

04

投資人修煉的“四個需要”:

提升認知、敢於認錯、躬身入局及永葆年輕

1.投資人需要持續提升認知

投資人需要持續學習,快速迭代,這是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的必由之路。

投資行業經常會提及“聚焦”和“專注”,很多人會理解為我就在特定的行業賽道里挖掘專案,對於其他領域漠不關心。我個人理解不是這樣的,當然需要聚焦和專注於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要長期保持認知優勢,就需要不斷的擴充認知邊界,對新事物保持極大的興趣。

任何一個投資賽道都會從繁榮期走向沒落期,如果你沒有建立新的認知,最終會跟不上時代,被時代淘汰,投資生涯也就隨著行業的沒落而結束。

在持續學習、快速迭代的過程中,投資人要以“我”為主,他人為輔。以“我”為主是指投資人要以自身的學習和經歷形成自己獨有的認知,並持續的內省覆盤最佳化認知系統。他人為輔是指汲取他人有價值的間接經驗,為我所用,完善自我認知。

大家都聽過“羊群效應”,人也一樣,如果一個人沒有方向感,任何有方向感的人都可以把他帶走。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立觀點,今天聽這位大佬這樣說覺得很有道理,明天聽另一位大佬那樣說覺得也很有道理,但可能這兩位大佬的認知系統不是完全相容的。這就和修煉“吸心大法”一樣,如果沒有融會貫通,將所有吸來的真氣內化融合,就會遭受真氣反噬。

投資人需要具備很多能力,要能夠搞定很多事情,但

投資人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他獨有的認知體系。投資就是資本透過認知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

如果說投資是一份值得從事一生的事業,那麼前提是做好持續學習、快速迭代、不斷提升認知的準備。

2.投資人需要敢於承認錯誤

認知是不斷更新的,中間難免出現偏差,所以投資出現錯誤並不鮮見,而在出現錯誤後敢於第一時間承認錯誤,認真地覆盤、反思及改正卻是一個逆荷爾蒙的過程。

投資出現錯誤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錯過好專案沒有投資、已投專案發展不及預期。

對於前者,

當自己以前認為發展不會很好的公司後來發展超預期了,首先要去覆盤以前的認知裡面哪部分是不全面的,然後重新評估是否還值得投資,千萬不要心裡有障礙,覺得專案便宜的時候沒投,現在越來越貴了反而去投資,投資吃回頭草並不丟人。

對於後者,

當已投專案發展不及預期同樣需要覆盤這是暫時性情況還是投資決策時的認知出現偏差,如果是認知出現偏差,需要及時採取措施,千萬不要“情人眼裡出西施”難以割捨,自己投資的專案下意識裡面忽視相關風險點,這終究會導致更大的損失。

所以投資人敢於承認錯誤打自己臉很重要,很多時候有些投資人就是因為無法否定重塑自己,才導致風險進一步放大或者錯失越來越多的機會。

3.投資人需要躬身入局共情

投資人不能只當觀眾,投資人需要下場和創始人共同成長。

也許投資人不能參與到企業的具體經營中去,投資人沒有精力和能力。

但企業除了經營之外,還有很多戰略上的事情,創始人也需要有人商量,所以投資人要躬身入局來幫創始人一起做這個事情,嘗試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產生共情,否則兩人無法在一個頻道上交流。

在與創始人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創始人在一線打仗,深度上投資人是不及創始人的。

投資人可以從廣度上給創始人、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援。

我們可以去關注創始人平時工作中不常涉足的領域,比如對資本市場的理解。

另外,投資人還有一個優勢,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都是本色出演,他只能經歷自己的劇本。但投資人卻有機會經歷上百個劇本,投資人知道的坑會更多。從這個維度講,投資人是站在上帝視角,無論企業發展到哪一個階段,投資人都可以分享相應的經驗。

投資人應該站臺、補臺,但不上臺,創始人則永遠不能下臺。

投資人應該是坐在副駕駛的位置,這是投資人永遠要擺好的定位,不要去操心方向盤的事情。投資人投資一家企業,一定是相信創始人是專業的,是能在這個事情上做得最好的一批,才會投資他。如果投資人總是介入到企業日常經營當中去,那為什麼還要投他?直接自己下場做就完事了,一個出錢一個出力,這樣邏輯才不是相悖的。

所以,我一直相信創始人做的比我好,需要時幫忙但不添亂,臨時上位搭把手但絕不越位,對創始人、投資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4.投資人需要永葆年輕的心

投資與年輕有著天然的聯絡,投資永遠都在關注新興產業,支援“新”的,變革“舊”的,所以優秀投資人需要永葆年輕的心,和年輕人一樣立於時代潮頭,自然就需要具備年輕人的諸多特點,我把他歸納為投資人的“六脈神劍”:

(1)好奇:

對未知領域保持極度敏感,投資人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品質,

你投的專案必須要自己完全理解每個環節,不斷深入去思考,這樣才不會出現盲點。

對於新的行業或者領域也是一樣,保持好奇和敬畏,才能持續進步。

(2)樂觀: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悲觀永遠正確,但樂觀才能成功,

樂觀對投資人來說很有必要,尤其是在投虧了專案,投資人還能保持樂觀自信,樂觀體現的就是投資人內心的信仰,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將發生。

(3)勤奮:看見就是競爭力,多看專案永遠是投資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看的多了,你心中的尺度標準會更貼近現實,不容易被一葉障目。此外,企業融資時都會有時間要求,所以每一筆投資都是在和時間賽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化儘可能多的資訊,否則機會就會被別人抓住。前述這些都需要投資人投入大量時間,非常勤奮。

(4)嚴謹:

魔鬼藏在細節裡面,

投資盡調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需要投資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反覆推敲驗證各項邏輯,必須完全自洽可解釋才能放心。

此外,投資人是代客理財,管理的資金背後是LP沉甸甸的信任,如果因為盡調不嚴謹造成應該發現的風險點沒有察覺到,最終導致專案虧錢而失去了LP的信任,以後想再補救會非常困難。

(5)責任心:

對於投資人來說一定要有責任心,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LP、對所在的機構以及被投企業都要有責任心,要有擔當,這很重要。

你的責任心會影響你的處事方式。只有責任上身才可能有自驅力,如果萬事只想著劃清界限,不願承擔責任,很難想象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6)歸零心態:弱小和無知不是成長的障礙,傲慢和自滿才是,

在投資行業永遠不要想當然,要有歸零心態,對新鮮事物保持飽滿的熱情和足夠的敬畏,避免被自己的固有認知影響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05

構建投資地圖的“五個方法”:

笨拙而有效的佈局策略

1.研究驅動的專案獲取方法

一般專案的獲取渠道主要包括:

研究驅動、團隊人脈、被投企業網路、股東和LP資源以及市場化財務顧問五大渠道。

其中,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驅動的專案獲取方法上,這項工作在設立每一支基金時就應該開始進行。

首先預測未來5-10年的投資方向,這是一個探礦的過程,第一步選中富礦至關重要。

確定基金的投資方向之後,開始進一步細化,梳理出各個細分的投資賽道以及各賽道內的主要公司。透過這種系統化的方式,可以非常積極主動的發現優質的“水下”專案。

關於研究的方法,我主要採取

案頭研究

田野研究

相結合的方式,後者是獲取一手資訊的主要方式。

案頭研究

就是閱讀各類研究報告、新聞資訊、行業政策以及宏觀政策等。

田野研究

就是自己親自去一線調研訪談,用腳步丈量商業生態。比如:訪談行業裡的專家、與行業內頭部公司的創始人交流,與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溝通等方式。唯有如此,作為投資人才有可能獲取差異化的行業資訊,從而建立認知壁壘,實現優於市場的投資業績。

2.人比事強的專案判斷方法

創始人(“人”)和創業方向(“事”)是投資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方面,最好的專案一定是

靠譜的人做有前景的事。

但如果非要分出伯仲的話,我會認為人比事更重要。

一流的idea,如果是二流的人來做,不一定做得好,但如果是二流的idea,一流的人來做,卻可以很出色。

比如美團,他不是最早進入團購市場的那一批公司,是別人做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開始下場,但經過百團大戰之後,最終剩下來的是美團。

那麼如何來判斷一位創始人是否適合當下的創業方向呢?

我的感受是

成功的創始人都相似,不成功的創始人各有各的不成功。成功的創始人是“唐僧”和“劉邦”的結合體。

唐僧厲害的地方在哪?

超強的戰略定力。

唐僧一路走來美色、金錢、妖怪,九九八十一難什麼情況都能遇到,但他就是一心想著取西經,而不是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這背後需要超強的戰略定力和極其強大的信仰。

另外就是劉邦,如果把他和項羽作為個體對比,劉邦顯得普通,項羽是英雄氣概。那劉邦憑什麼戰勝項羽?就在於他

善於組建團隊,有強大的凝聚力。

項羽的團隊有誰,大家可能想不出幾個,但劉邦下面卻有一堆人才,都是耳熟能詳的。

那為什麼要兩者結合呢?劉邦有他的弱點,“飛鳥盡,良弓藏”是史書對他的記載,如果創始人只有劉邦的性格,企業可以走的快但很難走的遠,所以創始人也需要唐僧的性格,包容、真誠。

3.有的放矢的盡職調查方法

有效的盡職調查對於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至關重要。如果能有充足的時間利用,可以列出一個覆蓋全面的盡職調查清單,既要對企業自身的財務資料、業務資料和法律合規性進行分析,又要對行業專家、產業鏈上下游和企業客戶/使用者進行訪談,還要對企業的競爭對手做優劣勢分析等等。

但是

投資是和時間賽跑的遊戲,需要在企業的融資視窗期內完成有效的盡職調查,所以要做有的放矢的盡職調查。

投資人對企業的盡職調查就如同大夫給病人診斷一樣,可以選擇給病人做全面的體檢以診斷病情,但費時費錢,絕大部分病人是不會接受的。所以,大夫往往都是根據具體症狀來對症下藥。同樣從時間和價效比的角度考慮,投資人對企業的盡職調查方向應該也是風險導向的,根據每家企業不同的狀況制定有的放矢的盡職調查方案。

4.符合預期的業績評估方法

一個好的業績評估方法是有效激勵投資團隊的指南針,是實現團隊統一認識、同頻共振的不二法門。

那麼應該如何評判什麼是好的專案呢?很多人的直觀理解就是要從回報的角度判斷專案的好壞,而且很多人會認為帶來的回報倍數越高專案就越好。

但在我看來,這種評估方法不夠準確,

應該從創造符合預期的投資回報以及帶來的社會正向價值來綜合評估專案的好壞。

優秀投資人的生命力在於是否可以持續創造超額回報。所以我認為好的專案應該是符合投資人預期的專案,投資的專案回報倍數超出預期固然很好,但這種超預期回報的前提是我能理解這背後的邏輯,我需要知道賺了什麼錢。

投資人需要靠能力賺錢而不是僅靠運氣賺錢,這有本質的區別。

靠投資能力賺錢,以後還可以複製持續賺錢,但靠運氣賺錢就和買彩票中獎一樣,無法穩定重現。

同時,作為一筆優秀的投資,他必須是給社會帶來正向價值的。有些生意雖然賺錢,但是不值得投資,現在很多機構在投資時也會格外注意專案的ESG屬性。我總結為優秀的投資必須滿足的“三要素”:

讓生活更美好、讓商業更高效、讓機器更智慧。

5.風險對沖的投資組合方法

投資佈局需要從整個基金投資組合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將每個投資專案孤立的來看。

我們需要把控的是整個基金的風險,而不僅僅是單個專案的風險。如果當前的投資組合過於穩健,接下來的投資佈局就可以適當的激進一點;如果當前的投資組合過於激進,接下來的投資佈局就應該適當的穩健一點。

PE和VC在整個基金的管理上不太一樣。PE講究的是避免失誤率,追求確定性,儘可能少踩坑。但對於VC來講,它是反過來的,VC更多是追求命中率,如果一個VC基金裡面有幾個爆款,這個基金業績不會差,其他不理想的專案不影響整體收益。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

投資人要做好基金整體的專案管理,

如果你的基金已經投了不少很激進的專案,後續投資就應保守一點;如果你的基金已經有幾個壓艙石的專案,你就可以適當追求一點高回報,多承擔點風險,否則基金業績容易陷入平庸。

頂部